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以香港郊野生態為主題的雜誌式節目,內容除了包含山水風光、自然生態的專題紀錄片外,更透過主持訪問與不同環節,介紹與香港野外的相關資料及知識,如:特色郊遊徑、新界歷史、大自然攝影與藝術、生態實驗等等,讓觀眾對本地天賦環境多一份了解、多一點珍惜。節目環節:1.生態放大鏡2.自然大步走3.藝之山水主持:區家麟、李美華、張瑪珊、司勳... more
April 10, 2016山水搜記 第十三集:龍虎山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十三集的主題焦點,是龍虎山。紀錄片–山中之詩「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正好形容位於香港島中西區薄扶林兩座小山峰--龍虎山。面積大約47公頃的龍虎山郊野公園成立於1998年,是全香港面積最小的郊野公園。但這座小小的山頭,卻見證了香港開埠以來百多年的歷史,而香港的殖民地 歷史,亦影響了龍虎山上的動植物品種,例如遍佈山上的茂密樹林,最初是英國人為了適應亞熱帶氣候而種植的;山中出沒的小葵花鳳頭鸚鵡族群,相......more53minPlay
April 03, 2016山水搜記 第十二集:河流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十二集的主題焦點,是香港的河流。紀錄片–河處來水,降落到大地,部分在山谷匯聚,形成小溪;一條一條的溪流再匯聚成河流,最後流入大海。河流就像脈搏貫穿土地,經過不斷的循環,河流成為陸地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生態系統。香港的天然河溪,大部分位於鄉郊的山坡,總長度超過2500公里,較由香港到北京的公路更加長。香港淡水河溪的歷程,從山頂到流出大海,雖只是十多公里,卻包含上、中、下游等不同的形態。紀錄片《河處......more53minPlay
March 27, 2016山水搜記 第十一集:螢火蟲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十一集的主題焦點,是香港的螢火蟲。紀錄片–愛螢說螢火蟲對城市人來說,是既浪漫又遙遠的。一般人只是從動畫電影認識牠們,卻甚少有機會在香港邂逅這種神秘的小昆蟲。然而,香港已知的螢火蟲竟有接近30種。在黑夜中飛舞的螢火蟲,都踏進了成蟲階段,是牠們生命週期中的盡頭,一般只有數天至十數天的壽命。在這短暫的成蟲期,牠們都會盡力求偶,而尾部發出螢光, 正正是為兩性溝通而設。可惜的是,人類製造的亮光會影響牠們的溝......more53minPlay
March 20, 2016山水搜記 第十集:濕地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八集的主題焦點,是香港的濕地。紀錄片–宛在水中央濕地包括不同的生態環境,例如沼澤、泥灘、漁塘、蘆葦叢等等。這些生境可以讓不同物種居住,為香港孕育豐富多樣的生物。而位於新界北面后海灣的大片濕地,更吸引了很多珍貴候鳥,於每年秋冬季期間,在這裏歇息。而位於大嶼山的貝澳,是香港其中一個面積最大的淡水沼澤,它不單為濕地植物、蛙類、魚類等提供一個理想的生存空間,同時更有淨化水源和防洪等作用;但香......more53minPlay
March 13, 2016山水搜記 第九集:海下《山水搜記》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九集的主題焦點,是位於西貢的海下。紀錄片-聽海下的聲音海下灣,是香港珊瑚覆蓋量較高的海灣之一,其品種之多能媲美加勒比海。貌似石頭的珊瑚,其實是林林總總海洋生物的安身之所,也令海下灣成為一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灣。而海下灣近岸的沙灘,亦居住了許多毫不起眼的小生物,牠們在依賴大海養份生長的同時,又如何面對每天潮汐的挑戰?還有默不出聲的紅樹林,原來也是優美海灣的幕後功臣!各個......more53minPlay
March 06, 2016山水搜記 第八集:古樹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八集的焦點是香港的百年樹木。紀錄片-百年樹木樹木滋養萬物,從樹冠、到樹枝和樹葉各部分,都可以為昆蟲和雀鳥提供棲息的地方和食物。在眾多品種的樹木中,榕樹是香港最常見的品種。榕樹的生命力頑強, 可以垂直地在牆上紮根和成長,並形成別具特色的石牆樹。榕樹透過雀鳥的排泄物傳播種子,也通過身長只有兩毫米的榕小蜂傳播花粉。座落在九龍公園的細葉榕,是香港市區最年長的樹木;而林村社山村的大樟樹,則是香......more53minPlay
February 28, 2016山水搜記 第七集:蜜蜂《山水搜記》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七集的主題焦點,是香港的小蜜蜂。紀錄片–蜂言蜂語世界各地於這數十年間,均有蜜蜂大量消失的報告,棲身香港的蜜蜂生存環境又如何呢?我們到訪不同的蜂場,了解香港兩種主要蜜蜂的習性,包括本土品種–中國 蜂﹝或稱中華蜂、中蜂﹞及外來品種–意大利蜂﹝或稱西方蜂、意蜂﹞。雖然中蜂要面對巢蟲滋擾,意蜂亦難以抵擋黃蜂侵襲,但只要蜂農細心照顧,蜜蜂尚可存活。然而氣候的暖化、鄉郊發展等等,始終是蜜蜂生......more53minPlay
February 21, 2016山水搜記 第六集:中華白海豚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六集的主題焦點,是香港的中華白海豚。紀錄片–存亡一瞬間白裡透紅的外表、天真無邪的笑容、加上活潑好動的性格,令中華白海豚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海洋生物之一。早於三百多年前,已有中華白海豚在香港鄰近水域出沒的記載,牠們絕對稱得上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原居民」。但作為鄰居的人類,卻不斷干擾著白海豚的生活:赤鱲角機場填海工程、興建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條跑道計劃等等,都在其棲息地上進行,令牠們的生存環......more53minPlay
February 14, 2016山水搜記 第五集:野生菇菌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五集的主題焦點,是香港的野生菇菌。紀錄片–菇芳共賞菇是大型真菌的子實體,而真菌則是生物界中有別於動物及植物的獨立界別。據統計,香港約有150種大型真菌,當中包括可食用的毛木耳、樣子可愛的牛肝菌及毒菇之王-鵝膏菌等。樹木上的傷口,如果遇上靈芝孢子,腐解的情況便會加 快,而這正是森林演替的必需過程。真菌作為大自然的分解者,最重要的工作,是分解地球上的有機物質,令碳和氮可以回歸大地,循環再用。人類進......more53minPlay
February 07, 2016山水搜記 第四集:荔枝窩農地復耕《山水搜記》是介紹本地郊野實況與知識的雜誌式節目。製作組登山涉水,走遍香港野外,將大自然有趣、真實的一面,仔細搜羅輯錄,再呈現到觀眾面前;第四集的主題焦點,是位於香港東北部的荔枝窩。紀錄片–有一個遺忘的國度曾經,香港農業興盛,出產的絲苗米與蔬菜,馳名於華南地區。隨著經濟模式轉變,大量鄉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業走向式微,不少農地和村落漸漸荒廢。位於新界東北的荔枝窩村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過去曾經遍山梯田,收成時更是滿目黃澄澄的稻穗。但同樣敵不過時代變遷,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村民開始......more5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