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头条来自Biogen,这家神经疾病巨头刚刚宣布,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追加20亿美元的投资,继续扩大其在当地的药物生产能力,特别是在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的制造基础设施上全面升级。
大厂回流美国制造这波热潮,又添一位重量级玩家。
这并不是Biogen第一次“下注”北卡。其实早在1995年,他们就在这儿建厂,如今已经在北卡的 Research Triangle Park(RTP) 运营了两个大型园区,员工超过1500人。到目前为止,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累计投资已经高达 100亿美元。
这次新宣布的计划包括:
建设多个新工厂,
拓展多平台灌装和封装(fill-finish)能力,适用于临床和商业规模,
引入人工智能和先进自动化技术,全面升级制造系统,
重点之一是他们的反义寡核苷酸生产线。目前Biogen已经在RTP用这条线成功量产治疗ALS的Qalsody,而另一款明星药物 Spinraza 也将在今年加入该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Biogen正在建设的第八家工厂早在2021年就动工了,占地约 19.7万平方英尺,投资约 1.95亿美元。这家工厂原本是为了基因治疗产品而设计的,但由于管线调整,公司已经在考虑其它用途。
为什么现在纷纷投向美国制造?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特朗普总统连任后,频频放话要对药品进口征收高达200%的关税。虽然他声称企业还有一年缓冲期,但最近又表示最快 8月1日 就可能动手。这让不少药企——包括Novartis、J&J、默沙东、罗氏和再生元等——迅速展开布局。
而北卡,毫无疑问成了这波“产业回流”的最大赢家之一。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Biogen目前Leqembi 和 Tysabri 仍在瑞士的大型生物药工厂生产,这类产品就很可能成为下一轮关税政策下的“高风险选手”。
那我们怎么看?
这不仅是一场“产能升级”的投资秀,更是美国制药产业战略重组的一个缩影。未来的焦点,不只是药能不能做出来,而是——做在哪里,能不能不被“税”死。
Biogen这波操作,既是布局产业链安全,也是为后续管线(包括ASO、基因治疗、多平台灌装)预留空间。关键问题是:这家新厂,建好了之后真的会用上吗? 目前来看,公司也留了一手,还没有百分百承诺全部投产。
今天我们再来关注一则基因治疗的消息,美国基因治疗公司 Sarepta Therapeutics 正陷入的一场风波,也可能是近几年最具争议性的基因治疗安全事件之一。
事情是这样的:Sarepta开发的基因疗法 Elevidys,是用来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一种新药。这种药的原理是用一种叫 AAV病毒载体 的技术,把健康基因送进肌肉细胞,让病人恢复部分功能。听起来很有前景,但问题也来了——短短几个月内,就出现了两名病人死亡,死因是急性肝衰竭,而这正是AAV类疗法已知的风险之一。
FDA对此高度关注,最近还正式要求Sarepta暂停所有药物发货。但Sarepta拒绝了。公司表示:这只是一个“非正式”请求,我们也是从媒体那里第一次听说。而且我们基于现有的数据,认为在“还能行走的患者”中使用这款药,收益仍大于风险,所以他们决定继续供药。
FDA则立场强硬地回应:“我们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产品的风险高过它的益处。”目前,FDA正在重新评估Elevidys的安全性,并表示如果有需要,将采取进一步措施保护患者。
更复杂的是,就在上周五,又有第三名患者死亡的消息传出。这一次,死亡并不是因为Elevidys,而是Sarepta另一款正在临床试验中的药物 SRP-9004。这款药物用的病毒载体跟Elevidys是同一种技术平台,所以业内普遍认为不能忽视。
FDA已经对这个项目发出了临床暂停令。而Sarepta在给投资者的公开会议上,并没有提到这件事。他们事后解释说:“我们已经在第一时间上报了FDA,并和患者社区保持了沟通”,还表示“这起事件对投资人来说并不重要”,所以没有特别提出来。
这就引发了不少争议。投资机构William Blair在分析报告中直接点出:你这款SRP-9004用的就是Elevidys同一类病毒外壳,这种选择性透明的做法,不仅会打击患者的信任,也可能影响投资者对Sarepta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FDA还撤回了它上个月才授予的一个特殊荣誉:平台技术认证。这是FDA首次向某家基因治疗公司公开授予“平台资格”,本来能大大加速后续产品的审批流程,节省研发成本。现在,这个荣誉也被取消了。
那怎么看这个事情?
这不只是Sarepta一个公司的危机,更提醒了整个基因治疗行业一个关键问题:AAV载体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奇迹,它也有自己的极限和风险。
从监管角度来看,如何在推动创新的同时真正保障患者安全,将是未来几年必须面对的难题。
以上就是今天的biotech快讯。如果你对基因治疗、平台认证,或者FDA监管策略感兴趣,欢迎订阅我们的节目。我们会继续关注此事件的进展,也欢迎留言聊聊你怎么看待这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