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更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正是培养同学们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弘扬我们古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今天开始播讲的《初中文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只局限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一些基本常识。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在统称为诗歌。
另外,《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本名(西汉时期《诗》被命名为《诗经》)。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体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抒情诗通过抒发诗人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叙事诗以叙事和写人为主,通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说理诗侧重于讲道理和发议论。按表现形式分的话,有中华传统诗和外式诗两大类。中华传统诗有古风、格律诗(格律诗就是律诗和绝句,又称近体诗)、词、曲等;外式诗,习惯称“白话诗”,有十四行诗、自由诗等。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 )、绝句(五绝、七绝)、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所以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3
11 ratings
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词是文学的精华,更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诗词,正是培养同学们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弘扬我们古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今天开始播讲的《初中文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只局限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一些基本常识。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在统称为诗歌。
另外,《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的本名(西汉时期《诗》被命名为《诗经》)。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体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抒情诗通过抒发诗人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叙事诗以叙事和写人为主,通过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说理诗侧重于讲道理和发议论。按表现形式分的话,有中华传统诗和外式诗两大类。中华传统诗有古风、格律诗(格律诗就是律诗和绝句,又称近体诗)、词、曲等;外式诗,习惯称“白话诗”,有十四行诗、自由诗等。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 )、绝句(五绝、七绝)、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所以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315 Listeners
0 Listeners
426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155 Listeners
1 Listeners
270 Listeners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