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意谓将要来临。 谁来临? 何时来临? 如何来临? 为何来临? 这来临与我们有何关系?
我们基督徒都知道,要来临的是天主子耶稣基督。 他已在二千多年前降生成人来临世上,但如他所说,他会再来。
但至于何时? 以何种方式? 我们不知道,他没有告诉我们。 我们——渺小的受造物,亦不妄想能完全了解天主的奥秘。
他的来临,涉及过去及将来,也关乎我们的现在,所以,与「时间」有密切联系。 兼之,教会定「将临期」为礼仪年之始。 尤其今年(从2024年踏入2025年),是教会庆祝禧年,所以跟「时间」的关系特别密切。 在将临期反省一下「时」这个奥妙的东西,这个人生的重要幅度,实在恰当。 故以「时光岁月」这个听起来相当俗气又平凡的题目,贯穿这一系列的将临期小反省。
「时」为何物? 很多思想家、哲学家曾尝试描写,或作定义。 一千五百多年前圣奥斯定曾这样回答:「时为何物? 若没有人问我,我似乎清楚知道是什么,一旦被问,我就不知如何作答。」我们大概都是这样,对于「时间」这个东西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以为清楚,其实不清。
我们会按「时」的节奏去描写它,称它为光阴、日月、岁月、春秋、寒暑,即将「头尾」并合; 我们懂得为它分段、间格,分成年、月、日、时、分、秒,又或将之串连,连为世纪、世代等。 我们不断发明更准确精巧的计时器; 古人用「一炷香」、「一盏茶」来大概测量时间,后来又应用物理及机械原理制作沙漏、铜壶滴漏、日晷、齿轮等计时器,跟着有钟表,电子、电脑计时器,日新月异。
我们描写时间流转的词语亦多姿多采。 我们用图像将之具体化:一瞬间、一刹那、时间巨轮、时光隧道、时代洪涛,或用比喻形容它的快速:光阴如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又可以配合一连串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比如:时日、时间、时候、时期、时刻、时段、时光、时辰、时令、时节、时代、时限、时空、时速、时常、时分、时风、时势、时务、时宜、时局、时机、时运、时序、时差、时髦、时下、时装、时事、时弊、时价、时态......。 大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继续延长。 我们做事可以是合时、同时、适时、当时、过时、即时、临时、暂时、随时、定时、及时、刹时、守时、花时、耗时、费时、准时、误时、超时、趁时、限时、赶时、补时、拖时、欠时、延时......。 我们懂得测时、计时,我们会消磨时间、浪费时间、虚度时间; 也会珍惜时间、把握时间、管理时间、善用时间、节省时间、争取时间、配合时间。 我们传递及接收消息要争取第一时间,或实时(real time),零时差。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对时间的迅速流逝,感慨万千,比如苏东坡面对明月,好奇地自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陶渊明感叹「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岳飞的《满江红》也劝勉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今代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寫了一本巨著:《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從科學角度探討時間,風靡一時。
总之,时间这东西,我们想不尽,说不清。 我们活在它内,它活在我们内。 我们来此世之前它已在,我们离世之后它仍在。 多了我们无妨,少了我们也不差。 我们在它身上留下印记,它也在我们身上留下沧桑,在我们额头上刻上年轮,把我们的发鬓漂白,使我们的肌肤松弛,筋骨僵硬。
在这将临期,我们不妨反省一下,基督徒对时间有没有什么特别想法? 圣经有否谈及时间? 耶稣又有没有说过什么? 我们自己对时间有何概念? 有何感受? 一年一度期待耶稣的来临的将临期到来,我们对「时间」、「将临」有什么想法。 它对我们的时间观有何影响? 我们要以什么心态来纪念他的“已来临”,去盼望他的“再来临”?
我们每天都会用当天感恩祭的集祷经来作我们这小默想的结束,今天是将临期第一周星期一。
请众同祷
上主,我们的天主,求你使我们殷切期待你圣子基督的来临; 好能当他来临时,发现我们正在清醒祈祷,欢欣赞美他。 因你的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和你及圣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 亚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