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散文在中学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初中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散文方法,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在鉴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考试试卷中,散文阅读在总的阅读试题中占较多分值,但这一部分的得分率却不高。《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评价鉴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那么具体到散文,我们如何做好鉴赏散文呢?
一、要把握散文的特点,善于通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其取材广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不管怎样散文的线索总是集中明晰,紧扣中心的。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常常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
二、鉴赏散文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
“文眼”是表达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及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关键。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文眼”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此外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中的中心段,就容易找出文眼。散文的文眼或中心段有的位于文章开头,有的位于文章中间,有的位于篇末,还有的贯穿始终,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体会如何通过对文章总体意思的把握去发现、总结文章的“文眼”,而不能只是一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找。
三、要通过鉴赏分析散文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通俗。尤其是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力求做到根据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咀嚼词句,洞悉其是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乃至如何描写景物、场面、渲染气氛的。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并体会《春》一文在形式上的美。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反复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去领悟作者的内心,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
四、在散文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活动,力求有所感悟
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鉴赏活动。想象是挖掘现代散文完整深远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伴随着情感,使鉴赏者领略客体之美,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欣赏活动中如没有想象,再优秀的语句所运用的文字符号也只有抽象的意义,而无所谓广阔的艺术境界。
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要想有所感悟,我们就要将自己真正置身于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领会各种人物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五、结合考试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现在语文阅读鉴赏,注重考查阅读过程的积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各类题型考查角度的变化分析中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考查的角度都侧重于阅读知识、方法的积累与运用,题目的设计往往充分体现了学生收集积累材料数量、阅读的方法、读写用结合、写批注等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同学们知识目标的达成。另外考题还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开放性题型比重有所增加,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感受最深的内容加以品味表达。
评价鉴赏能力作为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的最高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结合散文特点,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那么,我们初中语文的散文鉴赏教学会越来越好,就能顺利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3
11 ratings
散文在中学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初中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散文方法,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在鉴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考试试卷中,散文阅读在总的阅读试题中占较多分值,但这一部分的得分率却不高。《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评价鉴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那么具体到散文,我们如何做好鉴赏散文呢?
一、要把握散文的特点,善于通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其取材广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不管怎样散文的线索总是集中明晰,紧扣中心的。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常常通过以下手法来实现:一是托物言情,借物言志;二是寓情于景,景之神乃作者之情;三是虚实相生,借助设想、想象,曲折地表达好恶与爱憎;四是运用象征或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将真意婉转而出。因此,我们在阅读鉴赏散文时,应该把握好这四个方面,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
二、鉴赏散文要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
“文眼”是表达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及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关键。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文眼”是有迹可循的。比如,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此外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中的中心段,就容易找出文眼。散文的文眼或中心段有的位于文章开头,有的位于文章中间,有的位于篇末,还有的贯穿始终,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体会如何通过对文章总体意思的把握去发现、总结文章的“文眼”,而不能只是一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找。
三、要通过鉴赏分析散文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通俗。尤其是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要力求做到根据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咀嚼词句,洞悉其是如何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乃至如何描写景物、场面、渲染气氛的。阅读散文时,就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练、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例如,阅读朱自清的《春》一文,我们可以从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美妙佳句中感受到桃花的火爆热闹、杏花的如霞似锦、梨花的素淡皎洁,领略到由浓到淡的色彩变化过程,并体会《春》一文在形式上的美。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反复诵读文章,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去把握文章的中心、去领悟作者的内心,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
四、在散文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同学们展开丰富想象,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活动,力求有所感悟
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具有一定的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鉴赏活动。想象是挖掘现代散文完整深远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伴随着情感,使鉴赏者领略客体之美,在精神上得到愉快和满足。欣赏活动中如没有想象,再优秀的语句所运用的文字符号也只有抽象的意义,而无所谓广阔的艺术境界。
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要想有所感悟,我们就要将自己真正置身于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领会各种人物描写手法的艺术效果。
五、结合考试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现在语文阅读鉴赏,注重考查阅读过程的积累,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各类题型考查角度的变化分析中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考查的角度都侧重于阅读知识、方法的积累与运用,题目的设计往往充分体现了学生收集积累材料数量、阅读的方法、读写用结合、写批注等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同学们知识目标的达成。另外考题还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开放性题型比重有所增加,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感受最深的内容加以品味表达。
评价鉴赏能力作为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的最高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结合散文特点,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那么,我们初中语文的散文鉴赏教学会越来越好,就能顺利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315 Listeners
0 Listeners
426 Listeners
263 Listeners
155 Listeners
1 Listeners
270 Listeners
3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