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May 09, 2022【老師上課沒教的事】EP26:司改會台中辦公室《阿嬤家在台中》特展(上)這次,我們從一個展覽出發:【#阿嬤家在台中】這是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 台中辦公室 和婦女救援基金會共同合作,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慰安婦切入帶大家探討性暴力與人權等議題。「慰安婦」對很多人來說歷史意義大過於實際,許多人都是從課本或電視電影當中看到片段,但這些阿嬤們她們的青春年華、自尊與生命,都被迫奉獻給戰爭,甚至更得不到家人的諒解與包容,展覽中記錄了阿嬤們的生命故事。節目中,邀請了司改會台中辦公室的樺哲來聊聊展覽,也聊聊司改會,為什麼這麼容易被罵?!還有,除了為各式司法議題倡議之外,他們也協助推動立法、修法,這些過程有哪些特別之處呢?【阿嬤家在台中】特展,展期:即日起~8/14(日),可以預約導覽唷...more37minPlay
May 02, 2022【老師上課沒教的事】EP25:【典藏 台中二七部隊】:臺中武裝民兵二七部隊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下)二七部隊從1947年的3月1號正式成軍,到3月16號埔里烏牛欄之戰後瓦解,是一支只有10幾天壽命的部隊,這一群才17、18歲,分別就讀台中一中、建國工藝學校、台中商業學校、台中師範學校的青年學子,多半初出茅廬、未有軍事戰爭經驗,卻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加入學校學生隊維持台中地區治安,之後集結為4百多人的「二七部隊」,讓當時的國民政府軍忌憚其團結意志,後續2百多人退守埔里,在烏牛欄戰役中以不到40人兵力卻力抗國民政府軍隊21師的上千規模兵力,以卵擊石,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守護家園,也要和暴力政權拼搏到最後。近年,陸續有口述出版、紀念活動、建碑、紀錄片,而當年的熱血青年對於當今臺灣的歷史啟示和意義又為何?本集節目將進一步討論。...more24minPlay
May 02, 2022【老師上課沒教的事】EP25:【典藏 台中二七部隊】:臺中武裝民兵二七部隊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上)二七部隊從1947年的3月1號正式成軍,到3月16號埔里烏牛欄之戰後瓦解,是一支只有10幾天壽命的部隊,這一群才17、18歲,分別就讀台中一中、建國工藝學校、台中商業學校、台中師範學校的青年學子,多半初出茅廬、未有軍事戰爭經驗,卻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加入學校學生隊維持台中地區治安,之後集結為4百多人的「二七部隊」,讓當時的國民政府軍忌憚其團結意志,後續2百多人退守埔里,在烏牛欄戰役中以不到40人的兵力卻力抗國民政府軍隊21師的上千規模兵力,以卵擊石,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了守護家園,也要和暴力政權拼搏到最後。近年,陸續有口述出版、紀念活動、建碑、紀錄片,而當年的熱血青年對於當今臺灣的歷史啟示和意義又為何?本集節目將進一步討論。...more42minPlay
April 28, 2022【中橫系列】11: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魯閣少女團出門玩,不論是國內外,要如何證明你真的去過?在過去那個沒有臉書、IG 可以打卡、手機裡 還沒有美肌的年代,跟當地的地標合照、或當地人合照,就是「到此一遊」的最好證明,如果 還能跟當地具有特殊代表性的人物拍個照,那就更威風了! 在中橫公路、也就是東西橫貫公路東側太魯閣口的牌樓,就是常常出現在「到此一遊」照片裡 的地標!不過,除了這個熟悉的牌樓之外,早在 20.30 年前,凡到過太魯閣到此一遊的人,所 拍的照片中,大多數也都會有身穿阿美族服飾的少女合照,所以幾乎每張照片拍來都很像,只 有主角不同,如果套句現在的話來說,看起來就像是 P 圖的,風景一樣,其它的用合成的,就 跟風景明信片差不多意思了,可是為什麼都是跟阿美族人拍?也就是因為懷抱著這樣的疑問和好奇心,《青澀的中橫》作者李瑞宗,有了撰寫「魯閣少女團」的動機。...more9minPlay
April 28, 2022【中橫系列】09: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少年測工一條道路的起造,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別論在 60 年前,面對沿路蜿蜒、山勢複雜的 中橫公路,不可能有空拍機協助並代替人力進入危險場地,先鋒部隊該如何精準測量、紀錄相 關數據提供給工程單位動手施做?還有,在挑戰重重的彎曲路徑中,又必須要耗費多少時間才 能完成使命,重點是還能安全的、全身而退? 在《青澀的中橫》當中,在「新白楊道班房」之外,特別獨立了一個篇幅,叫作 「少年測工」,紀錄這些勇敢的先鋒測工。對現在的我們來說,中橫沿途的美景總是讓人流連忘返,任何的風吹草動、蟲鳴鳥叫,都會興 奮到不行,但當年的測量隊一入山,開始量測工作,就像是入深山練功一樣,沒弄出個名堂 來,不能輕易出關,畢竟,在當年,各方期待有交通建設、地方發展的 1950 年代,這群公路先鋒們肩負著重大道路建設基準的重要工作。除了龐大壓力和使命之外,艱困的環境也是外人很難想像的! 這樣的量測工作,不是在紙上劃線,用尺量就好,沿途高海拔,天氣冷就不說了,還可能會遭 遇惡劣氣候,如果再碰上大霧,伸手只能看見五指,這怎麼量? 還沒算上,如果需要量測的地點,剛好是古木參天、盤根錯節,你還得先披斬棘、開出條小路 來站人,光處理這些瑣事就飽了,真的也很難再顧及其他生活細節。在「少年測工」篇章中,紀錄的測工就是廖增金先生。...more11minPlay
April 28, 2022【中橫系列】07: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金馬號之戀台灣公路史上最搶眼的一支隊伍-金馬號小姐,乍看「金馬」兩字,可不要以為是金馬獎頒獎 典禮上的禮賓小姐喔,「此馬非彼馬」,差很大! 在過去老一輩人的大眾運輸記憶,多半來自於「公路局」,不管是離鄉背井到外地打拼、和親 友開心出遊,都是最方便又安全的選擇;在北迴鐵路開通前,旅客要從西部經由中橫前往東 部,金馬號是最好的選擇,對許多臺灣人而言,中橫公路的沿途風光和服務親切的隨車服務員 也就是金馬小姐,更是記憶中美好的片段。 至於什麼是金馬號?又為什麼讓大家這麼念念不忘?《青澀的中橫》特別安排了 一篇「金馬號之戀」,幫大家重溫舊夢...more12minPlay
April 28, 2022【中橫系列】08: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遺落在中橫的一顆心民國 70 年,是中橫健行隊的黃金時期,每年 80 梯次還供不應求,想參與的學員們還得通過面 36 試、甄選搶名額,因為當時只有這個營隊,一辦就是 7 天,7 天ㄟ!能心安理得又帥氣瀟灑、 不用背負道德譴責的離家出走 7 天,多好啊?是你、能不去嘛?所以當時營隊的參與者,理所 當然幾乎都是最想離家的高中生!除了這個主觀理由之外,客觀來看,這段路,能在短短幾天內遍覽雪景,雲海,溪谷,大理石景觀,能從寒帶植被看到亞熱帶叢林,又能體驗住大通舖,躲落石的克難生活,更重要的是, 對許多四,五年級生來說,還是第一次有機會牽到異性的手,光想就開心!ㄜ~~是互相扶持的手,絕對是一輩子難以忘懷 也是因為牽動了許多人的青春年華,在《青澀的中橫》裡,特別獨立一個篇幅,來談這段「遺落在中橫的一顆心」。...more12minPlay
April 28, 2022【中橫系列】10: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新白楊道班房中橫公路,當我們現在疾行奔馳、享受平穩舒適的同時,許多人都忘了一條安全的道路,除了 築路的工程人員一槌一釘建造而成,更需要有人細心養護確保它的安全、順行始終如一 道工,在一條安全道路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尤其是在早年,各項工程機具不像現在先進 便利的克難狀況下,道工們用雙腳走踏、用雙眼觀察、用雙手修補,沿路的崎嶇不平,都靠他 們的雙手,一一撫平…. 所謂道工,小至清掃、標誌維修、修剪道路樹,大至路基鬆動、填坑都由他們一手包辦;每一 條新闢公路完成後,都需要有一批人維護,工程人員做路 道工就要維持道路暢通,《青澀的中橫》中講起道工的工作及辛苦,都是讓人無法想像的驚嘆...more9minPlay
April 28, 2022【中橫系列】03: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梨山產婆孩子平安的出生、健康的成長,是所有父母親的期盼,但這聲啼哭如果是發生在 40 年前、交通不便的偏鄉山區,交通不便、資療資源缺乏,一切都是「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換來 的可能就是父母親的心驚膽顫了…. 幸好,不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會有一群堅守崗位、無私付出又勇往直前的醫護人員,為大家照 亮平安的路! 在《青澀的中橫》裡的第一個篇章-「梨山產婆」,主角管慧莉,就是曾經為許多居住在偏遠山區的居民,點亮平安燈的人。...more8minPlay
April 28, 2022【中橫系列】06:一甲子的中橫、一輩子的記憶《青澀的中橫》-因名而生中橫公路,也就是東西橫貫公路,這條集結交通、經濟、軍事、文化與觀光功能的重要道路, 因為大部分都是在崇山峻嶺間開鑿,雖然因為地形險峻造就了令人讚嘆的美景,不過也是因崎 嶇蜿蜒地勢,讓工程施作難上加難。 有路開路、沒路造橋,這是早年開闢中橫公路的風景,而這些沒路造橋的過程又是另一個公路 奇蹟。因為中橫地勢崎嶇,加上許多橋都是木板橋,如果再遭逢地震或大雨,這些聯通橋,往 往都是支離破碎,必須不斷的修復、改建,但又因為它們就像身體裡細小微血管不可或缺,支撐著主血管~就是中橫,連通東西兩地,《青澀的中橫》中,一則獨立篇章「因名而生」,記錄了這些名不見經傳卻肩負重責大任的聯通橋的故事 究竟這些橋樑對於中橫公路的重要性是什麼?而這些橋的命名,是不是也代表著這座橋的起造 者和他背後的故事?...more9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