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毛澤東說,為人民服務。誰為人民服務?難道只有共產黨才能為人民服務?新時代的觀點是,應該由人民來為自己服務。台灣著名媒體人楊憲宏將在這個節目裡,為聽眾提供提供全方位的資訊,並對發生在台灣、大陸、國際的重大新聞事件做出深入解讀,歡迎收聽。來信請寄 ... more
FAQs about 為人民服務:How many episodes does 為人民服務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14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11, 2020訪汪浩,談台美關係、美中關係與美國大選之間訪問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作家汪浩先生。繼美國衛生部長阿薩爾8月12號搭乘專機訪問台灣之後,蔡英文總統8月28日,宣布進一步放寬美國牛肉和豬肉的進口限制,為美台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 或「雙邊貿易協議」(BTA)掃除障礙。在同一天,美國在台協會社交網站,首度貼出台灣F-16戰機駕駛在美國接受空中加油訓練。隨後,又貼出台灣向美國採購的32架兩棲突擊車,第一架已經在七月運抵台灣。美國國透過這些動作,向外界表達了美台關係堅固,尤其是在軍事合作方面。在這之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在8月23號上午,陪同蔡英文總統,前往金門太武山忠烈祠出席「八二三戰役62周年追思祭悼活動」,向英勇殉國的將士們上香、獻花。酈英傑的出席格外引人注目。這些都顯示台美關係持續進展。台美關係的改善,毫無疑問,是與川普總統上台之後,美國和中國關係的發展密切相關。自從美國逐漸認清中國不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走向民主人權的發展,反而會威脅自由世界的秩序之後,美國開始採取一系列的轉變。美國國務卿龐佩奧7月23日發表對華政策演講,呼籲世界各國與中國人民「改變中國共產黨的行為」,是對美國這一系列政策說明的最新發展。儘管美國朝野兩黨已經形成反共的共識。但是美國朝野兩黨的總統候選人的對中政策,仍然存在差距。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和「黑人命貴」等示威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川普總統的民調支持度曾經下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份進行的一份民調顯示,兩人之間的差距是14個百分點。川普可能會敗選的聲音浮現。但是拜登8月11日宣布選擇非洲裔的女性賀錦麗(Kamala Harris)擔任他的競選搭檔之後,川普的民調支持度上升。(CNN)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拜登只以50%對46%領先特朗普4個百分點。在誤差範圍內。9月9號的最新民調顯示,在搖擺州中擁有最多選舉人票的佛羅里達州,川普和拜登都獲得48%支持度,選情膠著。如何觀察美台關係和美中關係,以及總統大選之間的關係?今天節目訪問汪浩博士,來談談他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more30minPlay
September 10, 2020李克強會反抗習近平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協、人大兩會結束的記者會上,透露中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不到人民幣1000元,拆穿了習近平所謂中國已經消滅貧困人口的說法。接下來,他又提出要用地攤經濟來解決中國普通民眾的吃飯問題,後來卻被中共的官方主流媒體打壓。出現了一系列和習近平不一致的說法或政策,引起多方的議論。事實上,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的矛盾,從2012年上台以來就持續存在。過去幾屆的中共最高層,江澤民時代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胡錦濤時代的溫家寶,都有一定的實權。被稱為「江朱體制」和「胡溫體制」。2012年11月15日,在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與李克強入選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接替胡錦濤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外界認為「習李體制」形成。但實際上,經過上任初期一連串的調整,習近平逐漸把高層的各種實際權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總理擁有的只是一部分行政權限。隨著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工作的進行,習近平和王岐山兩人的權力的不斷增加。2014年習近平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和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以及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之後習近平正式成為「領導核心」,可以說,習李體制已經消亡,取而代之的是「習核心體制」儘管很多人認為,李克強的權力完全受限,不可能和習近平抗衡。但是現在習近平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第二個任期進入下半場,在國內面臨疫情、水患、經濟衰退,民族地區和香港事件頻傳,情況不斷惡化,而對外關係也四面楚歌,越來越陷入僵局。中共黨內外,對於習近平不滿的聲音也持續的發酵。在這樣的情況下,李克強比較務實的聲音在習近平的抵制之下,仍然能夠冒出來,是一件值觀察的事。從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來,中南海權力接班的潛規則有兩條:一是同一個人最多擔任兩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1989年出任總書記,其實是承接趙紫陽在十三大的任期,從1992年至2002年是江澤民自己的任期。胡錦濤的總書記任期屬於中共十六屆及十七屆中央委員會,2012年十八大之後交班給習近平。按照這一慣例,習近平應該在2022年中共第二十次黨代表大會選出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之後,交棒給新一任的總書記。中共二十大,將是檢驗習近平是否打算壟斷權力成為「終身總書記」的關鍵時刻。在習近平和李克強兩屆任期即將結束的情況下,如何看習李之間的緊張關係?今天的節目,訪問住在美國華府的中國獨立學者夏業良老師,來談談他的觀察。 ...more29minPlay
September 09, 2020面對美國步步進逼,「五個不答應」又如何?9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大會堂紀念中國抗戰勝利75週年座談會致詞,其中引起矚目的並非對抗日本軍國主義、誇大中共抗戰貢獻的內容,而是他一連強調了五個「絕不答應」。其中,針對美國川普政府把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分開對待的主張,習近平特別強調了「絕不答應割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但是,不答應又如何?根據路透社四號報導,白宮已經要求美國政府機構提交詳列所有與中國有關的經費細目,包括對抗中國全球影響力和商業作法的經費以及資助北京的經費。在美中緊張情勢加劇之際,此舉可能是在為對中國採取更多行動鋪路。另外,路透社還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考慮把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列入貿易黑名單。怎麼看最近這一連串發展?今天節目訪問美國華盛頓特區「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帶大家深入了解。...more30minPlay
September 08, 2020香港年輕人的處境以及思想世界從去年年初開始的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升高的民主運動,經過今年7月1號實施港版國安法以後,情況並沒停下來。9月6日,是原訂香港立法會改選的日子,香港民眾為了抗議港府以疫情為由延後選舉1年,還有抗議《港版國安法》等、號召舉行「和勇九龍大遊行」。當天下午,油麻地及旺角一帶持續有大量人群集結,港警則派出2000多名警力大舉戒備。據香港警方透露,截至晚上9點,已經有至少289人被捕,其中270人涉非法集結。被捕的包括:香港民主派政黨「社會民主連線」主席黃浩銘、綽號長毛的副主席梁國雄以及社民連行政委員會委員、民間人權陣線副召集人陳皓桓均遭港警逮捕。在新聞報導中特別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鎮暴警察在西洋菜南街推進時,把一名12歲少女撲倒制伏,其中一名警察一度騎在少女身上。香港媒體報導,下午4點多,這名12歲少女看到手持警棍、盾牌的員警靠近,就快步往前跑,卻被一名鎮暴警察從側邊撲倒,隨後至少3名警察一擁而上,把少女壓制在地上。香港警方表示,「非常關注有未成年少女參與受禁群組聚集」。事實上,在香港近年來的示威活動中,年輕人的參與一直是明顯的特色。這些香港的年輕人,他們的思想狀態是什麼?到底在乎什麼?他們覺得為什麼這幾年會出現街頭抗議活動?我們今天要訪問的侍建宇老師,曾經在香港的大學珠海書院新聞系任教。我們請他來為我們做第一線的觀察與理解。 ...more30minPlay
September 07, 2020內蒙進一步漢化為何遭到激烈反抗?內蒙古教育廳發佈,自9月1日起內蒙古地區的民族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政治及歷史課」改為漢語授課;「蒙古語」改稱為「蒙語課」,從一周的5節課減少至3節;以及「漢語文」改稱為「語文課」每周5節。然而這項新的漢語推廣政策卻被蒙古人視為文化滅絕,近日來發起各種示威抗議行動。今天節目訪問台灣中亞學會秘書長侍建宇博士,探討中共推動這項政策的背景,以及當地蒙古人為何激烈反應,並就中共民族政策做進一步檢視。...more30minPlay
September 04, 2020美中關係與美國選舉連動美中關係在兩年前貿易戰開打之後,戰火迅速延燒到科技戰、軍事、外交等等各各領域,特別是今年因為中共隱瞞武漢肺炎疫情導致美國受到重創,更是讓兩國關係降到冰點。不過,從今年八月中旬起,中國官媒及外交高層先後發出「不打第一槍」,以及公開呼籲中美展開對話。有分析指出,中共期待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勝選,因此不排除「以拖待變」,以免給川普總統更多攻擊中國的藉口。今天節目我們繼續訪問陳一新老師,深入探討美中關係最近一連串變化,以及與美國大選的連動關係。...more1minPlay
September 03, 2020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與台美關係發展台灣和美國關係持續進展。蔡英文總統8月28日下午3時親自舉行記者會,宣布我國將從明年1月1日起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銨 (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和與出生超過30個月的美國牛肉。眾所週知,美豬、美牛進口的問題,是美台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 或「雙邊貿易協議」(BTA)的主要障礙。蔡總統不顧國內在這個問題上的長久的爭議,逕行宣佈這項措施,顯示蔡總統有意趁她的民意支持度創新高的時候,做出重大的突破。但是後續的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在同一天,美國在台協會社交網站,首度貼出台灣F-16戰機駕駛在美國接受空中加油訓練。隨後,在台協會又貼出台灣向美國採購的32架兩棲突擊車,第一架已經在七月運抵台灣。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認為,美國這一系列透過美國在台協會和國防部公布的照片,顯示美台盟友訊息非常明確,認為美台關係堅固,尤其是軍事合作方面。美國在台協會8月31號,解密2則與對台軍售有關的電報。電報明列對台的六項保證,AIT也表明,「六項保證」始終是美國對台及對中政策的根本要素。在這之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主席,在8月23號上午,陪同蔡英文總統,前往金門太武山忠烈祠出席「八二三戰役62周年追思祭悼活動」,向英勇殉國的將士們上香、獻花。酈英傑的出席格外引人注目。這些現象都顯示,台灣和美國的關係的改善,有越來越公開化的表現。如何觀察這樣的發展? 今天節目我要訪問陳一新教授,來談談他的看法。 ...more30minPlay
September 02, 2020中國會有糧食危機嗎?中國是不是會出現糧食危機?這是最近中國大陸民眾心裡浮現的疑問。今年4月21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執行長比斯利(David Beasley),向安理會提出《2020世界糧食危機報告》。報告指出,「世界即將遭遇『聖經等級』的饑荒災難與糧食危機!」比斯利表示,早在2019年底、武漢肺炎爆發之前,WFP就已經預測:「2020年將是極其悲慘的一年...全球的糧食危機規模,將是從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最糟時刻。」沒想到危機規模又遭這波全球武漢肺炎大流行的影響而「無限放大」,誇張的慘烈規模等級,完全超過WFP原本編制所能負荷。在這之前兩天,4月19號,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據統計,當時全球已經至少有 13 個國家,包括越南、埃及、印度、泰國、緬甸、柬埔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許多農糧出口國,宣布限制糧食出口, G20對此表達擔憂,因為如果有更多國家限制糧食出口,那麼,可能導致全球糧食供給失去平衡。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中國農業部曾經預測,2020年中國的糧食實際需求量為7億噸,產量僅為5.54億噸,缺口將近1.5億噸。在這個情況下,中國科技日報4月17號的報導指出,這家媒體的記者采訪了中國的專家。專家們認爲,中國的糧庫滿滿,不必要搶糧、囤糧。中國有有足量的生産能力和儲備能力確保糧食安全。河南科技學院茹振鋼教授還說:“只要不怕胖,儘管敞開吃”。但是到了5月2日,中國知名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對媒體表示,「如果幾個產米國家禁止出口,中國肯定會缺糧。」到了8月12號,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主產區夏糧收購進度,截至今年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較2019年同期減少938.3萬噸。8月11日,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出的重要指示,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爲,並形容「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習近平最高當局的指示下,根據《澎湃新聞》報導,截至8月14日——也就是習近平指示大約三天後——中國至少18個省份的餐飲烹飪行業協會,要求當地餐飲業限制顧客點餐。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則在8月16日通知,將建立舉報投訴機制,要求民眾檢舉餐飲浪費行為,「被檢舉人」如果「不改陋習」,將遭到「批評曝光」。中國真的會發生糧食危機嗎?如何看這一波的少吃一點飯的政治運動?今天的節目,我要訪問鉅石智庫創辦人、專欄作家吳奕軍先生,一起來談談相關的話題。 ...more30minPlay
September 01, 2020陳光誠呼籲全球共同對抗中共 美總統選情「大局已定」中國著名的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8月26日在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說,呼籲美國公民投票支持川普總統連任。流亡美國8年的陳光誠,用英語講述自己在中國的遭遇。他說中共是人類公敵,不僅恐嚇自己的人民,還威脅全世界的福祉。在美國全國性的政黨代表大會上,有中國異議人士出現,並且公開為候選人站台,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對美國,對中國來說,這傳達了什麼信息?今天節目我們請陳光誠談談他應邀出席這次共和黨代表大會的經過,以及他的想法。...more30minPlay
August 31, 2020中國經濟下行,中產階級將消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8月24日在深圳舉行的創業板註冊制首發企業上市儀式,發表書面致詞指出,中國經濟不斷恢復,出現逐季轉好的成長趨勢,預計今年下半年的經濟成長將呈現更有活力的良好態勢。他強調,中國經濟正穩健前行和不斷升級。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七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GDP比去年下降6.8%,第二季成長3.2%。總計上半年GDP比去年降了1.6%。標準普爾指出,中國7月份的經濟數據提供更多跡象顯示,經濟復甦仍不平衡,而且高度依賴政策支持。由於疫情引起全球對技術和醫療設備的需求增加,工業部門有顯著的反彈。不過,標準普爾強調,中國的消費表現處於落後狀態。在疫情達到頂峰5個月後,零售額仍低於去年同期的水平。在疫情前,每月零售額按年增長近8%,但中國國家統計局稍早公布的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年減1.1%。顯然民間的消費力道已經大不如前,在這樣的情形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張促進經濟「內循環」,能夠達到預定效果嗎?還有所謂的地攤經濟,到底有多大效益?更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下滑的同時,今年暑假中國大學畢業生卻創下有史以來人數最高的紀錄。就業市場可以吸納順利這些青年嗎?一般的中產階級能夠安然渡過目前的經濟疲軟時期嗎?今天節目我們請台灣專欄作家吳奕軍同大家一起關注這個議題。...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為人民服務:How many episodes does 為人民服務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14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