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碗梨说。
今天碗梨君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与其说是葡萄酒更不如说是革命的故事。
但凡喜爱着意大利葡萄酒的人,无人不闻有着“ 酒中之王,王中之酒” 美誉的Barolo葡萄酒。这种用有雾葡萄之称的Nebbiolo酿制的葡萄酒,有着非常涩口的单宁。须要进入大型斯拉沃尼亚橡木桶中,“小火慢炖” 25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变得“可以喝”,所以Barolo还素有“爷爷酿酒孙子喝”的调侃。但是这种情况对90年代后日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并不是很适应。
由于当时装备的落后使得酒窖和酿酒间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种种原因导致曾经声名远播的“国王之酒” 日薄西山,甚至沦落到出售葡萄给工厂酿制廉价餐酒的地步。
而在1980年代早期,一群后来被历史称为Barolo boys的毛头小子希望改变Barolo葡萄酒的“游戏规则”,他们很好奇阿尔卑斯山另一面倒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在法国勃艮第学习了当时最先进的酿酒技术后,回到了Barolo,并实行了一些改革:更短的浸皮时间、新的种植理念、小橡木桶等一系列最新技术。力图酿造新鲜、浓缩、纯净风格的barolo。
但是这种革新对于那些老一辈酿酒世家来说简直是一种亵渎。于是,Barolo boys和父辈们的战火持续升级,而最终爆发的导火索是针对小型橡木桶的使用。
话说当年,Barolo boys的典型代表之一,年少的Elio Altare一直想说服他父亲购买一些法国新橡木桶,但并不被同意。终于有一天因为父亲执意使用杀虫剂导致昏迷。而醒来的Elio,一气之下,他提了两把板斧就冲进自家果园,把里面八百棵葡萄藤和酒窖里把那些摇摇欲坠的大木桶劈得七零八散。他天真的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他新购的法国橡木桶换进去了。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有其子必有其父!老父亲愤怒的和Elio断绝了父子关系,直到两年后去世都没原谅Elio。最后,他无法继承家业,只能通过按揭付款的方式从姐妹手中赎回自家的葡萄园。
但是天道好轮回,没想到的是Barolo Boys酿造的新型Barolo葡萄酒在美国的爆发性的流行,新型Barolo葡萄酒果香浓郁,适应了现代社会在口味上的要求。这些出产年份虽新但喝起来美味的葡萄酒相比巴罗洛传统风格给人一种全新的认识。
后来这段经历被拍成了纪录片,里面有一句话 “it’s not a story about wine, It’s a story of revolution。尽管在现在,新旧派的界限早已不那么明显,新派的人从传统中学习,而老派的酒庄也开始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但Barolo boys这种革命精神则永远被歌颂传唱。
正如高晓松所言:等我把所有喜欢的事情都做了,才能勇敢数着日子,等着永逝降临。愿大家永远青春,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