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日历 | 喜马拉雅平台首档自制知识资讯类音频节目
从专业人士演讲、权威学术期刊、社会热点文章,行业大数据平台,分析报告等各类来源提取新认知、新观点和新趋势,为用户提供每日高品质知识资讯。
新名词 | 死海效应和三种动物员工,你知道多少?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打开今天的新知日历。
今天我们来讲两个词,死海效应和小白兔员工。
就在前一段时间,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发布了一条微博说:公司部门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否则就会发生“死海效应”。
这条微博引起了一场网络上的大讨论。小白兔员工说的就是,态度很好,待人热情,团队意识也不错,但是并没有什么业绩的人。那么“死海效应”是什么呢?为什么“小白兔”员工会引发“死海效应”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死海效应”?
死海,是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大湖泊,水平面因为蒸发不断降低,盐度是海水的8倍,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死海效应”指的就是好员工像死海的水一样蒸发掉了。也就是说,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就容易离职,因为对公司内愚蠢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也容易找到好的工作。
而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年头久了就变成公司的中高层了。这种现象就叫做“死海效应”。
实际上,“死海效应”并不是周鸿炜的原创。早在10年前,美国学者和软件工程师布鲁斯·韦伯斯特(Bruce Webster)就通过观察大型公司和IT部门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死海效应”。
布鲁斯·韦伯斯特借着自己是一名软件工程师的机会,对身边员工的流动现象和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许多大型公司,尤其是IT部门,看起来就像死海一样。
有数据表明:互联网行业的员工平均离职率在20%左右,有的公司IT部门的员工离职率甚至达到100%以上。优秀员工正在不断地离开。
研究发现,这些公司的管理层,一方面,认为招募新人很有必要,并乐于招募新人。另一方面,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些才能优秀、效率更高的IT工程师却成为了最可能离开的人。
最终,这种情况达到一个临界点,也就是公司最优秀的员工都离开了,只剩下了小白兔员工。
什么是小白兔员工呢?一般来说,员工分为三种:
(1)野狗:能力很强,态度差,影响公司团结,这样的员工必须清除。
(2)猎犬:虽然能力没有野狗强,但是态度认真,对公司忠诚,待人真诚,团队意识强,这是大多数公司想要的人才。
(3)小白兔:人缘好,工作态度好,团队意识等都好,就是能力不行,做不出业绩来。这样的人迟早会被淘汰。
那么,为什么“小白兔”员工会引发“死海效应”呢?是什么导致了“死海效应”呢?
第一,没有压力的环境。当公司不愁温饱,又没有长远的规划时候,就容易进入舒适的无压状态。团队成长空间会有所局限,工作挑战的难度也会降低。
此时,有能力的员工因为不能忍受这样的环境,会更倾向于跳槽,而能力相对较差的小白兔员工,会倾向于留在公司混资历。如果出现这样的人力变动,就容易导致“死海效应”。
第二,公司不透明。不论是在管理、业绩,还是团队、绩效方面,这些不透明都有可能导致团队中产生不公平。有能力的员工,如果感受不到公司的公平、尊重,看不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业绩,他们就会倾向于跳槽。
但是,小白兔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对自己也没有长远的期望,对于他们来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留在公司就好。公司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况,也容易受到“死海效应”的困扰。
第三,公司内部的人情世故。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过于注重圈子文化、人情往来,就会使得公司运营缺乏制度规范,缺失公平的晋升环境和成长空间。最终,有能力的员工可能因为不重视人情交往,或者不能容忍这种公司文化或环境,选择离开。
而小白兔员工因为态度很好,往往人情交往还不错,他们对公司的人情文化也习以为常,对公司和个人现状都很满意,更倾向于留在公司。这样也容易导致公司出现“死海效应”。
当然,“死海效应”可能存在于任何与IT部门相关或类似的管理团队和公司中。因此,要远离“死海效应”,就一定要对症下药。
简单说,公司一要上进,让公司和员工都有一定的压力,并把压力变为动力。
二要完善公司的制度规范,确保各项管理和流程公开透明,特别是要加强人才标准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人才的良性流动。
三要让公司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劣者汰”的良好环境,避免人情关系,为公司团队和个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也就是说,通过输入能力强者,淘汰能力平或者弱的小白兔员工, 来有效避免“死海效应”。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知日历,美好的一天从努力工作开始。
Source:
1. 周鸿祎所说的“死海效应”,来自 2008 年的这篇经典文章
2. 你的团队可能会出现可怕的“死海效应”
3. 你的公司正在变成一片死海吗?
4. 职场中的死海效应,什么是死海效应?
5. 为什么你竭尽全力招募最杰出人才,却留不住他们?
撰稿 | 何静
主持人 | 褚笑,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新知日历》节目总监制
主编 | 韩悦思
编辑 | 贺喆然
节目运营 | 柳婷婷
专辑图视觉创意 | 贺归昀
主视觉 | 李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