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简介
【步锐课】是上海试金识教育旗下专注学习力研究与实践的子品牌,主要针对小学到高中的全学龄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学习模式、思维方式,以及家庭教育、家长理念、家长教育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在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中凝练出四大核心高效学习力模型。
20年专注学习力研究与实践,
探寻极易执行的高效学习模式,
研究范围涵盖全学龄段、全学科,
致力于打造学员综合学习力、终身学习力,
针对学生、教师、家长,全面革命学法和教法。
一、 目录及关键主题:
1、 【学习目标】如何制定?没有目标,哪来的方向和动力。
2、 【依赖性】学习最大的敌人,不改掉,孩子的成绩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提升。
3、 【文科提升】文科类科目真的没有办法快速提升吗?怎么做?
4、 【课外兴趣课】课外兴趣课到底有没有必要学?课外时间你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5、【三重定位】三重定位对成绩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对孩子来说就像三座大山一样沉重。
6、【同步辅导书】《一课一练》会让学习事半功倍,怎么选?怎么用?
7、【如何爱上学习】坚持VS热爱,让孩子爱上学习就真的那么难吗?
8、【基础阅读】没有完成基础阅读,即使你是博士也只能算是低学历。
9、【两个关键因素】真正理解了它们,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升。
10、【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到底可以培养起来,如何做?
11、【学习习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要领。其实真的没有几个人能真正明白学习习惯到底指的是什么,以及好习惯如何轻松培养。
12、【学习三步曲】简单至极,但你必须知道,而且必须要重视。
13、【关于粗心】做错题到底是因为粗心吗?粗心能改掉吗?怎么改?
14、【神奇的注意力】神奇的有限注意力——懂了它,很多孩子的问题都能轻松应对。
15、【学习的多因素理论】看不到全貌,就一定不可能找到问题的解决之道。
16、【“差生”转化】只要先找到关键点,其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17、【考试】如何正确面对和看待考试——每次考完试,你做的事可能是完全没有价值的。
18、【晚托班】让你又爱又恨——孩子到底要不要上晚托班?选哪家机构上?
19、【关于预习】不会预习,“差生”永远不会提升,这话一点都不过。
20、【课外辅导】你到底需要补课吗?如何选择补习机构?到底要补什么?以什么方式补?
21、【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提升了,其它问题就自然解决了。怎么提升?
22、【逆袭案例】阿莱的学习逆袭之路(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让你看到一个“差生”转化、逆袭案例的细微的全过程。
23、【学霸案例】一个超级学霸的日常(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让你近距离、贴身观察那些学霸们每天到底在干什么。
24、【家长严重误区】家长教育观念的严重误区(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父母不正确的观念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从本节课起,我们开启一个新的主题,主要讲的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误区,当然也适合孩子们听,通过这几讲,希望让广大家长和孩子能够对教育、学习和成长有更清晰的理解和体悟,对教育的真谛有更深刻的感悟,进而更加完善自己的教育观和学习观。
好,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
有些事,还真的是家长误会了(第一讲)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青春期那些事儿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需要和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当然主要是学习问题,但毕竟孩子是一个多元的、完整的个体,很难把学习简单地割裂出来单独分析,而是要把学习问题理解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学习成绩最终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分析孩子学习的同时,往往需要讨论其他方面的因素,诸如思想、习惯、情绪、亲子关系等等各种话题,这其中,关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话题当然是非常关键的。
家长的认识是形形色色,大相径庭,但主要方向却是相同的,要么认为都是孩子的问题;要么认为叛逆期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阶段,作为家长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之任之。
其实,由于我们对外部事物的控制力往往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遇到问题,最好是能从自身出发,找自己的问题,对自己进行调整和改变,这才是最高效的解决方法。
对于实践指导性的专栏来说,最忌讳长篇大论,让人抓不住重点,所以本节课到这里主要观点已经都出现了,因为已经把所有问题的关键都讲清楚了,下面我来总结一下:
1、面对处于青春期或者有的家长称为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们有两点误会:一是出现问题全部归咎于孩子;二是认为叛逆是一个客观存在,无法改变。
2、解决问题,从自身出发,改变和调整自己才是最高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没有意识到问题,所以只能是家长让自己本身做出改变和调整。
是的,上面就是本节的全部观点,下面我要详细说说这里面的底层逻辑。
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
一、青春期,是对一个年龄阶段和心理成长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认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往往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并且试图去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结论,开始有主见和个人的观点,而且往往会去坚持自己的某些看法。同时认为自己有能力单独去作判断和行事,而且认为自己是对的,不再需要听别人的指挥了,觉得别人在并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和指挥,是很武断的,是不合情理的,是不尊重自己的。此时非常渴望得到大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二、叛逆期和青春期是两个概念。叛逆期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由于我们成年人没有正确认识青春期,没有恰当处理和青春期孩子的关系,从而让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不被认可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和对立情绪。
所以,可以这么说,既然青春期是客观存在的,成年人就要去正确认识和理解。如果家长做不到,就会产生所谓的叛逆期。那么,结论就是:叛逆期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到对青春期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所以叛逆期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其实在于家长。
三、青春期在不断提前。由于各种媒体的空前发达,各种信息传递渠道也是多如牛毛,这些信息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孩子的生活和思想里,孩子们接触各类信息都会大大提前,空前充裕。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孩子们的青春期无疑在持续提前。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叛逆期产生的过程:
1、在青春期前,我们成年人习惯为孩子做好全部安排、全部规划、全部决定;我们深深的爱着我们的孩子,生怕他们受到一点伤害,所以会时刻发出各种叮嘱;我们认为他们是孩子,所以会不停地发出各种指令;我们怕他们受到伤害,所以总是紧随左右……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们的心智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成长,再加上无时无刻接触各类新媒体,信息量空前充裕,甚至是过剩。导致孩子们的“见识”越来越多,产生了更多的向往,逐渐希望能自己把控自己的生活,自己做自己的决定,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由。所以就渴望着脱离父母那种指令式的各项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信息的冲击、心智的成熟,这种渴望越来越强烈。
2、在青春期前,孩子的独立意识并不强,对于家长们的各种包办,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爱,或者即使感觉到“不适”,也并没有去做长期对抗的想法,大不了是短时发发脾气,不一会儿就过去了。从整体上来看,父母们这样的处理是恰当的,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浓浓的爱和安全感,甚至会逐渐产生一种等着父母指令的依赖性。
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从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独立意识逐渐形成,开始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而且这些都会比较坚持,这些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而此时的家长并没有与进俱进,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些变化和成长,当然,更没有调整自己的教育和沟能方式,还是延用青春期前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还是那样地事无巨细地对孩子发着指令,提着建议,帮孩子做着所有的决定,甚至用的还是和幼儿园时完全一样的方式。孩子在成长,在变化,而家长的教育方式好像从来都没有变过。对,这就是关键,也是所谓的叛逆期发生的根本原因。
最后,我们来看看,如何破解这个尴尬的僵局?
我们从前面的探讨中,可以明确两个结论:一是青春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千万不要想着去逃避,这是孩子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而已;二是叛逆期是人为造成的,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方式、沟能方式、对话方式、“关心”孩子的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地跟上孩子的成长节奏,没有做相应的调整所造成的,也就是说叛逆期产生不在孩子,其实是在于没有同步成长的父母。
是的,父母的关心方式、表达爱的方式是造成孩子出现叛逆期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这个认识是合理的,其次,即使我们抛开其合理性,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这个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是“性价比”最高的认识,因为只有这样认识,家长才能找到最高效的解决方案:父母们、成年人们,我们要改变和调整我们自己,来解决叛逆期的问题,或者避免叛逆期的发生。
下面给出几个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家长们需要做出调整和改变的几个方向:
解决方案一:【面对重要的事情时】
我们试着在某些事情上,把青春期的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凡是要孩子参与的事情,我们都必须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意见不统一时来一次成人式的沟通,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真正的、内心的一致。即使孩子的意见是不妥当的、不周全的,我们也不要立即否定,而是要做耐心的引导,即使最后没能完全符合孩子的意见,但起码整个沟通过程都让孩子感到了足够地被“尊重”。
解决方案二:【面对不太重要的事情时】
有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只是过问,不直接发表决定性意见,只是听孩子的决定和理由,同时试着给出更好的,更完美的建议。也就是说在整个做决策的过程中,父母并没有发表直接的、结论性的意见,而是问孩子的决定是什么,再问这样决定的理由是什么,再问还有没有更好的决定,也就是全程都只是在做引导,以期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去思考和行事。
解决方案三:【面对本质上完全不重要的事情时】
对于一些孩子认为很重要的事情,而实际上却并没有很大的实质性影响,即使做错了,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对这类事情,则可以大胆放手,完全让孩子按自己的意见去处理,并无大碍,敢于放手让孩子去试错,并且在自己发现错误之后,总结原因,不断优化,自我成长。
解决方案四:【在孩子出错时或做得不好时】
其实,发生对立的关键环节是两个:一是在双方意见不一致时,二是孩子做错事或者做的不够好时。关于意见不一致时的处理建议,上面已经说得比较具体,接下来我们主要看一下孩子做错事或者做得不够好时的情况。这种情况,大部分家长会批评、指责甚至大发雷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这样做可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样做,家长自己就把自己放到了孩子的对立面,我们要试着和孩子站在同一面,比如,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有时甚至要帮孩子制造一些做错事的“客观理由”,这样可以更快地和孩子站在同一面,因为很多孩子本身就是这么想的,这只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包容以及同理心。但建立了这种同一性之后,一定要深入挖掘孩子的主观原因,并且一起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共同制定更好的改进方案。
解决方案五:【有时,间接方案比直接方案更有效】
我们每个人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会有向往的生活和想要成为的人,我们一般称之为偶像。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可能不这么认为了,比如很多成年人说自己根本没有偶像,但起码还是会有一个想要成为的人,我觉得这是肯定的。那么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当然也有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或者说是偶像,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偶像分为两类,一类是明星,这可以叫追星,另一类是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人。对于追星来说,孩子们可能更多的是喜欢、仰慕,但对于生活中的偶像,他们却会照着想、照着做,比起追星,生活中的偶像对孩子们的影响其实会大得多。而青春期的孩子和小时候不同,他们的偶像既不是老师,也不是父母,大部分是他们的同龄人,是的,他们的同龄人。能够真正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意味着家长要间接地去影响孩子们的交友,给他们创造一个积极的、上进的、健康的朋友圈,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去给孩子介绍一些优秀的,同时又有一些相同兴趣的朋友,去影响他,这种影响,比家长苦口婆心地说一百句都管用。
作为家长,如果对以上五个方案都能真正理解,并用来调整自己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的话,孩子的青春期就只是青春期而已,不会变成那令人“惊悚”的叛逆期。
青春期的孩子们也一样,通过收听本节课可以真正理解父母和老师们的爱,以及他们的苦口婆心,也可以真正理解和认识自己,进而不断调整、优化和改进自己与父母,与老师的沟通和相处,做一个让父母和老师放心的孩子,同时营造一个融洽的、有爱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