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小王🃏
这期是和我多年的好朋友「Winnie」的聊天,我俩也在共(sui)同(yuan)打理一个公众号,已经第六个年头了😯
本期嘉宾:Winnie
BG:香港科技大学 硕士+哥本哈根大学(UCPH)Exchange Student
Winnie本科在上海大学读的金融,这个在报志愿时候被视为心仪专业+心仪城市的不错选择,却让她越读越失望🤦🏻
本科毕业后,她经历过体验超级丰富的gap year,之后在人类学这个泛学科的研究中,以及多维的教育环境下,逐渐找到自己兴趣和事业的交集🤓
我经常在平时和Winnie的聊天中无意识地总结出很多有意思的经验,这次,我带着想要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心理与她深入探讨。我们聊了读研期间的自我探索、对社交模式的偏好、对工作思维的理解,还有对读博选项的态度...
聊到最后,我发现Winnie的答案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她的思绪是慢下来的、流淌的,就像“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而我更偏向快速构建一个个井然有序的结构,并在其中时刻保持湍急,这或许是我们总能碰撞、融合,然后前进的原因🧑🤝🧑
这期聊的时间比较长...
不过,如果你有兴趣听完,我想你应该也会在某个不确定的瞬间与我们产生:「Yes!真的是这样」的共鸣♥️
放一张活动合照📷
时间轴:
关于硕士和交换项目:
00:01:13 自我介绍
00:05:32 人类学的课程,在泛学科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00:11:35 为水硕正名,拥有丰富的探索机会
00:15:49 海外交换,被认可的独特性和被允许问“蠢问题”
关于社交偏好的探讨:
00:22:55 海外社交,被释放的高唤醒情绪,我比自己想象中更需要朋友
00:32:52 健康社交的毒瘤——看手机
00:35:28 保持好奇心和进行提问是倾听和真诚的产物
00:40:44 结识不同行业的人,获得观察人生的新角度
00:49:44 从读研过程中拓宽自我边界
关于我们理解的工作思维:
00:53:53 工作思维的内核:对自己做的事负责
00:59:46 考试模式就是把学生思维扎在我们心里的一根长刺
01:05:46 我的一次实践:用职场燃料引导工作思维
01:11:33 把工作变成塑造自己的终身课题
关于读博的选择:
01:14:44 最精彩的部分是做出读博决定之前的探索
01:17:07 支撑读博的不是爱,而是深切地知道自己厌恶什么
01:19:09 读博和经济独立的冲突:逃不掉毕业去向的压力
Gossip环节:
01:23:12 对人生兜底的现阶段理解:养活自己,全家不累+控制物欲
01:29:11 与导师的相处是思想交换的过程
01:36:14 导师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小王亲测案例)
01:40:07 Winnie的读研意义:看见更丰富的人生选择
01:46:23 小王对未来工作的期待
BGM:
Hideaway——Jacob Collier
Cruel Summer——Taylor Swift
Hypotheticals——Lake Street Dive
Heather——Conan Gray
Remedy——Adele
Stefanie——孙燕姿
You're On Your Own, Kid——Taylor Sw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