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宜蘭文化俱樂部,讓你用耳朵採集地方文化知識!本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製作,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為聽眾解答宜蘭日常中熟悉卻又陌生的文史空間秘辛與故事!--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FAQs about 宜蘭文化俱樂部:How many episodes does 宜蘭文化俱樂部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03, 2023S2EP04羅東記憶:無形文化珍藏,三月三繞境祈福從日治時期至今,「三月初三繞境」是羅東歷史最悠久的地方節慶活動。這項活動曾在1990年代中期一度式微,直到近十年才以地方政府邀請餐飲業者以「迎熱鬧.呷拜拜」的活動重新啟動,每次舉辦總是迴響熱烈。本集透過蔡明志老師的分享,帶我們回顧過去到現在羅東三月初三繞境的盛況。從日治時期的報紙記載,可以看到裝扮故事人物的遊行隊伍、詩藝閣、舞龍舞獅、北管樂團等內容報導,各種元素匯聚一堂,展現了當時的常民信仰與飲食文化。此外,老師也會與我們聊聊三月初三當天不容錯過的文化活動,以及哪些主神將一同參與繞境。這項民俗傳統活動並非僅僅為了娛樂,更是將地方節慶轉化為地方文化觀光,彰顯出文化的魅力,讓我們一同感受當時的盛況吧!📢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摘要01:32 三月初三繞境追憶02:54 1921年陣頭隊伍的創意風采12:32 1930年廟會繞境的改變15:05 祭典當天不可錯過的精彩內容29:39 餐廳間的激烈競爭─拚場創新...more34minPlay
August 27, 2023S2EP03奠安宮(下):與天使共舞的神聖建築奠安宮是溪南地區首座重建的廟宇,展現了拚場文化的精神。本集將深入奠安宮的內部建築,來談談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種種細節,如芳名錄、匾額、雕刻主題等等。透過本集蔡老師的分享,讓大家對廟宇有更多期待與想像。廟宇除了是信仰之地,亦可視為一座活生生的常民博物館和地方文化美術館,從匠師們的作品,感受當時的風土情懷。本集由蔡明志老師講述奠安宮的內部雕刻,讓大家更了解奠安宮的拚場文化。📢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摘要01:50 奠安宮的文化背景09:35 技術拚場,超越極限13:57 從芳名錄解密20:14 奠安宮雕刻妙趣探秘...more29minPlay
August 17, 2023S2EP02奠安宮(上):融合信仰與寧靜的神聖避世之所奠安宮的建立與地震息息相關,對整個宜蘭地區的廟宇建築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除了建築上的特殊性,奠安宮所祀奉的主神也不僅僅限於一位,你是否對奠安宮的故事有所耳聞呢?本集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講述奠安宮的精彩事蹟,帶領我們更深入了解這座廟宇的故事與信仰。📢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摘要:02:09 先聊聊玄天上帝的信仰07:25 奠安宮祀奉幾個主神?11:32 羅東奠安宮跟冬山調訓宮的關係12:58 工班匠師的工藝「拚場」19:24 奠安宮的地方故事...more27minPlay
August 07, 2023S2EP01聽見羅東:探索過去的文化寶藏第二季的宜蘭文化俱樂部將以聲音旅行的模式呈現,從生活中可以親身感受、觸摸得到的景點出發,用說明的方式讓大家更加熟悉生活周遭的建築文化。本集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生動講述羅東的發展歷史。羅東雖然佔地面積相對較小,但高密度的人口使其成為一個繁華的小鎮。作為水路和商業的聚集地,羅東展現出不可忽視的重要性。本集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摘要00:26 第二季執行上的創新05:28 兩個羅東人的家鄉回憶10:56 難忘的羅東小吃12:49 在羅東四處可見橋、河道?17:06 羅東的重要水圳-月眉圳25:35 結語...more27minPlay
November 09, 2022S1EP26 大陳島移民記事:他們從海的那端來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八日,一萬四千多名大陳島居民,全數撤離大陳島,從此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那片土地。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由基隆港登陸台灣,以原來居住的鄰里為單位,分別被安置到花蓮、宜蘭、台東、屏東和高雄等縣市,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這集節目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講述戰後台灣島上最後一批外省移民──大陳島居民移民至宜蘭的故事。本集節目由文化部指導、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more32minPlay
November 02, 2022S1EP25 蘭陽工業中樞地-宜蘭電力發展史(下)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本集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more27minPlay
October 26, 2022S1EP24 蘭陽工業中樞地-宜蘭電力發展史(上)「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的電力發展過程。本集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more28minPlay
October 19, 2022S1EP23 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下)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認識了太平山林業的發展軌跡,這周同樣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為我們講述林業發展中不可或卻的重要建設 ── 三段接成的羅東森林鐵道。本集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more26minPlay
October 12, 2022S1EP22 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上)宜蘭早期因地域封閉與交通不便,產業上主要以農業為主。在進入日治時代後,隨著臺灣總督府的產業政策導引與新式產業技術的引入,傳統產業的運作方式開始有了改變。製糖業、林業、製紙業、電氣業、電化業等產業,皆引入巨額資本與現代的機械設備進行大量生產,並建設大型工場設施容納所需的大量勞工、原料、機械、產品與建築。在這集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帶領我們深入了解太平山,一同認識日治時代下太平山林業的發展軌跡。本集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執行、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協助播出。...more28minPlay
October 05, 2022S1EP21 遣使會在宜蘭(下):溫暖小兒麻痺病童的礁溪文聲復健院在宜蘭福傳區域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院內還特別打造了運用礁溪溫泉資源的水療池。儘管現在只能看著照片想像建築的空間與場景,但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希望能透過他所知道的神父無私奉獻與故事,讓這些外籍傳教士的愛可以在更多人心中重建生根。...more33minPlay
FAQs about 宜蘭文化俱樂部:How many episodes does 宜蘭文化俱樂部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