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May 24, 2016專訪Matzka+空中現場Matzka去年底出了新專輯《東南美》,早早就想找他來上節目,好事多磨,等他終於拎著吉他來到News98,卻也是個不錯的時機:他以這張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正好,這集節目可以讓第一時間錯過的聽眾,有機會補補課。這次他以個人身分出片,找了老朋友荒井壯一郎(荒井十一)當共同製作人,並且邀得各路英雄好漢助陣:鼓手恭碩良自願報名參加他的演出和錄音,兩人玩得很瘋,李榮浩和彭飛各自貢獻了囂張的吉他和提琴獨奏,常石磊在隔壁錄音間聽到他們玩的東西很感興趣,遂順手編了多部和聲還自己唱了!還有家家和A-Lin擔任客席主唱,沖淡了幾分陽剛之氣。初聽這張專輯,深深感到Matzka「長大」了,醉人的律動、厚實的音樂底子和他千金不換的厲害聲嗓都在,歌的主題卻進一步深入以往未曾處理的議題:土地正義、族群記憶、校園霸凌、問題家庭……可貴的是,《東南美》並未變成「說教」的專輯,反而可能是他出道以來最「好聽」、最飽滿、最平衡的作品。這是一張鎔鑄了各方音樂神人的心血、帶著即興的活力又有著細膩的musicianship的好唱片,值得仔細品味。除了空中現場彈唱,節目中我也讓Matzka解說玩雷鬼、聽雷鬼的心法,他還現場來了幾段示範,錯過可惜唷。播出曲目:opening + 開山原來瑪麗曾哎一Matzka unplugged live @News98:原來瑪麗曾(Reggae 示範)嗚哇嗚嗚哇嗚別踩我底線部落Party Night大叔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524/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0minPlay
May 17, 2016深度專訪楊弦+空中現場去年風風火火的「民歌四十」,乃至於十年一次的「民歌三十」、「民歌二十」,起算點是1975年6月6日,青年歌手楊弦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事後回望,這場演唱會發表了幾首余光中詩作譜曲的新歌,之後並且出版了唱片,這星星之火,在短短兩年間擴散成燎原大火,燒出了所謂的「民歌運動」。5月27日,「現代民歌之父」楊弦將重返當年「打響革命第一槍」的台北中山堂現場,舉辦41年來第一次的個人演唱會。若要見證這歷史的時刻,請參閱這個鏈結。上次楊弦來「音樂五四三」節目是2008年10月,我趁他回台參加余光中慶生演唱會,邀請他來錄音。當時寫了這樣的簡介:「楊弦,是1970年代所謂『民歌運動』的第一代『民歌手』。1974年,他替余光中的『鄉愁四韻』詩作譜曲,在胡德夫的演唱會上發表,受到余光中的欣賞和鼓勵,遂再接再厲,在1975年六月中山堂舉辦演唱會,一口氣發表八首從余光中《白玉苦瓜》詩集選出譜曲的作品,大獲讚賞,透過藝文媒體的報導和廣播人陶曉清的引介,迴響益發熱烈。這批作品稍後獲得洪建全基金會支持,由楊弦獨力製作、編曲、發行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原本並無營利的打算,卻創下極佳的銷售成績,成為『唱自己的歌』運動第一張結集的作品。「兩年後,楊弦出國深造前,發行《西出陽關》專輯,從此告別樂壇。儘管他在台灣音樂圈活躍的時間並不長,卻啟蒙、影響了不只一代的創作歌手。許多人以『民歌之父』稱之,並非過譽。」事隔八年再訪楊弦,他已返台定居,不久前結束了美國的營養食品事業,正式退休,打算專心來做音樂。去年民歌四十的展覽現場,楊弦出席一場講座,當場載歌載舞地演唱了「地層吟」,完全超乎我們印象中溫文的彈唱歌手形象,可見他在音樂創作上,仍在持續追求不一樣的可能。這一天他拎著新買的Ibanez爵士吉他和小音箱來到News98錄音室,外帶一顆迷你的鼓機,用這新奇的編制,彈唱了三首現代詩譜曲的作品。「民歌之父」雖是四十年前的封號,這位老將仍然沒有囿於固定的框架,絲毫不怯於實驗之前未曾試過的手法。楊弦的歌聲,仍然溫潤而有底氣。吉他撥彈與旋律曲式,依舊有著無法模仿的韻致。當然,這一天我們也回顧了他當年一腔熱血寫歌唱歌的緣起,他也一邊聽著當年那兩張影響無數人拿起吉他寫歌的專輯,一邊回憶那些歌創作、錄音、演出的歷程。我的收穫很多,對台灣原創音樂發展歷程有興趣的聽眾,聽完也會很有啟發的。播出曲目:歲月(1990年代初,收錄在2008《因雨成歌》)鄉愁四韻(1975,《中國現代民歌集》)民歌手(1975,《中國現代民歌集》)地層吟(2015,收錄在《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專書)一棵開花的樹(2015,收錄在《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專書)楊弦(主唱、Ibanez爵士電吉他、鼓機)live @News98:關於詩(原詩:陳育弘)車過枋寮(原詩:余光中)+錄音室版本(收錄在2008《因雨成歌》)歸程(原詩:羅門)江湖上(2005,民歌30演唱會實況)帶你回花蓮(1977,《西出陽關》)鬧區走過(1990年代初,收錄在2008《因雨成歌》)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517/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1h 29minPlay
May 10, 2016專訪滅火器+空中現場「音樂五四三」上次訪問滅火器是2014年11月底,當時他們正在籌辦大型演唱會(後來賠得很慘),「島嶼天光」剛要正式出版單曲(後來拿下了金曲獎年度歌曲)。他們當時不說,我也還不知道,但滅火器已經漸現疲態了。而我們更不可能預見接下來這一年半,還有多少驚濤駭浪等在前面。2015年他們上台領「島嶼天光」金曲獎年度歌曲大獎的時候,大家以為滅火器終於出運,從此一片光明,誰曉得,樂團沒過多久就決定解散了。箇中緣由,主要還是與前東家的不愉快,他們覺得自己長期付出勞務、到處演唱接案子,卻沒有獲取應得的回報:很長一段時間,團員銀行存款甚至窮到只剩兩三位數,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對比檯面上大家看到的風光,他們有時還得在後台把沒人吃的便當帶回家,省下一餐的錢,真是情何以堪。楊大正也在這段時間經歷了私人生活的大風暴:鄭宜農公開出櫃,結束了和大正的婚姻。於公於私,那段時間都是他有生以來的最低潮。長話短說:他們約好遠離台灣,去石垣島散心。團員在那兒長談,大家終究還是不甘願,決定往下走。於是,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火氣音樂」,一切歸零,從頭開始。2016年三月下旬,滅火器出版自己當老闆的首張專輯《Reborn》,名副其實,浴火重生。這張專輯,俯拾即是人生的慨嘆。之前的滅火器所以動人,是因為他們熱血勵志的青春銳氣,那麼這張專輯的滅火器,卻讓我們看到長大之後儘管無奈卻必須面對的人生風景,那是經歷過江湖風雨,摸爬滾打、遍體鱗傷之後,才寫得出的歌。創作這些新歌,多少也是大正和團員「自我治療」的嘗試吧。當然,知道了他們過去這段時間的經歷,許多句子都有「對號入座」的想像空間:在什麼所在我弄丟青春 / 在什麼所在我失去愛情什麼所在 / 在什麼所在 / 安怎攏想不起來在什麼時候我不再熱情 / 在什麼時候我不再單純一天一天 / 過著無奈的生活在堵車的基隆路 / 漸漸失去靈魂── 「基隆路」我徛咧人性的十字路口 / 看起來正義是茫茫渺渺你捌講情佮義是基本的道理 / 莫連按怎做人攏袂記敢講情佮義 / 拄著名佮利 / 就會漸漸痲痺 / 化無去?── 「十字路口」當然,新專輯也不都是這樣的幻滅和義憤,他們還是給了不少正能量,畢竟峰迴路轉,總算看到了隧道盡頭的光:我會寫一首歌 / 下一次唱給恁聽相逢的時候你們會看見 / 擱卡好的我這條歌是屬於咱的歌 / 屬於彼一年 / 你我作陣行過的生命── 「石垣好朋友」至於「晚安台灣」的續篇「早安台灣」、還有樂團重整出發時寫的「繼續向前行」,就更接近我們熟悉的那個熱血、勵志的滅火器了。滅火器剛剛辦完門票秒殺的發片演唱會,馬上要在520小英就職典禮演唱林強的「向前行」和「島嶼天光」,這註定將是他們畢生難忘的時刻。接下來,是新專輯發片的第二輪巡演,他們要載著器材,去許多中小型場地環島演唱。和前東家的糾紛尚未落幕,大概只能交給法律解決。無論如何,這天和滅火器聊下來,想想之前那樣的低潮都挺過來了,我想這個團還可以再玩很多年的。播出曲目:十字路口早安台灣石垣好朋友基隆路滅火器 unplugged live @News98:繼續向前行 (+錄音室版本)基隆路石垣好朋友台11 (+錄音室版本)Don’t You Fight (feat. 細美武士)今天喝酒了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510/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0minPlay
May 03, 2016深度專訪張洪量六月十一日,張洪量將在小巨蛋開唱,這是他出道29年來在台灣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他說:就算台下一萬個座位只有他爸媽,再加一位聽眾,也就夠了。人生有一種悲劇,就是自己擅長拿手的、和自己想做的不是同一件事。擴大點說:拿手的、想做的、該做的、還有別人希望你做的,萬一都不一樣,人生肯定艱難。這似乎就是張洪量的半生寫照:他是家喻戶曉的「情歌王子」、是未必情願但手藝很好的牙醫、是自詡前進的作曲家、是做著電影夢的準導演、還是寫書探討「黃種人歷史命運與人類未來」的(業餘)歷史研究者……。大家最喜歡的身分他偏不喜歡,他自己最在乎的事情則大多數人不懂也未必在乎。他的人生時而暴衝丶時而消沈,如今五十六歲的張洪量有了妻子兒女,氣場似乎比較平和,不復當年輕狂,但和他聊聊你就知道:那股「非做不可」的衝動和焦慮其實從未消失。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後解嚴」時代,曾經有這麼一段時間,流行音樂站上了文化領域的風頭浪尖,音樂人扛起令人咋舌的野心,拽著整個社會向前衝。好幾位創作歌手,都企圖寫出寓大敘事於時新音樂型態的鉅作:羅大佑、黃舒駿、鄭智化、陳昇、張雨生,當然,還有張洪量。他高中時就開始寫歌作曲,還自學樂理,寫奏鳴曲和交響樂,且一面聽英倫前衛搖滾,滿腦子都是做音樂的奇思怪想,對同輩瘋魔的校園民歌毫無興趣。1987發行首張專輯《祭文》偏逢小蔣去世,慘遭禁播,只賣了一千張。他不屈不撓,狠狠聽了一兩個月市面上的台灣流行歌,歸納出大眾喜歡的公式配方,寫出「心愛妹妹的眼睛」、「你知道我在等你嗎」,果然一炮而紅,從此被冠上「情歌王子」封號。天知道,他恨死這四個字了。他明明可以輕鬆寫出hook極甜、極易傳唱的流行歌,在台灣唱片工業景氣最好的時代,為唱片公司賺大筆銀兩,為自己賺幾幢房子,可他偏偏最不愛寫那種歌,簡直和自己的才能有仇。張洪量歌喉飄搖游移,誠然不算「唱將」,但他特別擅長編排和聲,放眼同代歌壇,他對人聲編排的想像與手藝傲視群倫。他更擅長處理鋼琴和弦樂(想想「心愛妹妹的眼睛」就只有純鋼琴加弦樂四重奏),還有波瀾壯闊的管弦樂團(想想「美麗的花蝴蝶」最後一分鐘盪開的大高潮),以及各種各樣流行樂壇「非典型」的民族樂器(想想「無名火」那裂帛驚天的二胡獨奏,《隨慾》專輯那些中東樂器、中國民樂和京戲)。在他最「市場」的歌也會偷渡「不按牌理」的段落(想想「罪人」的貝斯獨奏和「美麗的花蝴蝶」的笛子獨奏)。他還在流行樂唱片分批偷渡野心雄大的演奏組曲:從1989年「情人崗七十二烈士」開始,他每張專輯都會放一首「情人崗」系列樂章,迄1995年總共四個樂章、一個序曲。他在訪談中說:這是他還會繼續發展的純器樂企劃,以後或許會在小劇場或音樂廳演出亦未可知。當年公司老闆希望他多寫些好賣的情歌,他還是多少應付了這方面的壓力(算算他創作的流行金曲真不少),但他真正想做的實驗,距離大眾口味堪稱遙遠,必須不斷和公司角力,纔能爭取更多空間。1990年的《蛻變》,是他「走出去」的一大跨步,但在「悅耳」與「實驗」之間畢竟還是抓得比較平衡,想得比較周到。到1992年的《有種》,就是豁出去了:這張專輯在美國Power Station錄音室錄製,找的樂手都是西方最頂尖的一線session player,製作費足足花掉五百萬新台幣,喂,那可是1992年的五百萬啊。如今重聽《有種》,我仍覺得這是一張野心過剩的專輯,實驗未必都算成功。但是,名副其實,真的「有種」。銷量平平,也算求仁得仁。而《蛻變》、《有種》兩張專輯之中最好的歌,是我心目中後解嚴時期台灣流行樂壇真氣亂竄的顛峰絕唱。在紐約、洛杉磯、倫敦最頂級的錄音室和全世界最厲害的音樂人合作過一輪,張洪量的挫折遠多於成就感。別誤會:並非技不如人的自卑,而是黃種人在白人世界遭受的有形無形的輕蔑。這段經驗,也促成他接下來二十年費了大工夫遊歷世界,企圖梳理「黃種人如何在白人霸權的時代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還寫了一本叫《黃書》的專著。從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張洪量不斷做著實驗。如今回顧往事,他說:當年的實驗多半還是失敗了,沒有做到他想像的樣子。但我想說:若沒有那些實驗,後人恐怕也難以想像台灣流行歌曲可以容納多大的野心。2016年,張洪量推出新歌「格陵蘭情書」,一架鋼琴自彈自唱,形式上仍是不按牌理出牌,歌詞則是掏心掏肺的自我剖白,聽著簡直不忍。他說:他生平創作,每一首歌都是寫自己。只不過,早年還是比較濫情,現在敢於更直接了。我問他:他真心引以自豪的作品到底是什麼?他不假思索地說:《有種》。我又問他:台灣樂壇到底有誰是他真心佩服的?他想了想,說他喜歡原住民音樂,喜歡郭英男。又想了想,他說,他喜歡江文也。這期節目,我試著呈現更全面的音樂人張洪量。他記性奇佳,知無不言,相信對老樂迷和新朋友,都會很有啟發的。播出曲目:相思三態(1992)相思三歎(1992)美麗的花蝴蝶(1990)蛻變(1990)夢在東海岸(1975/1993)孔子不要打我(1989)心愛妹妹的眼睛(1989)你知道我在等你嗎?(1989)格陵蘭情書(2016)我的愛情(2014)曇花(2000)紐約(1992)原始語言(1992)罪人(1990)廣島之戀(1997)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503/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1h 37minPlay
April 26, 2016It was 10 years ago today:重回2006台灣歌壇是的是的,這些專輯,都已經正式邁入十周年了(是否忽然覺得老了,頗有滄桑之歎?)……回顧起來,2006算是台灣樂壇相當不錯的年份呢。當然還有很多厲害的歌,節目放不下了,今天就先播些我私心珍愛的作品。新寶島康樂隊 / 祈願+起駕圖騰 / 我在那邊唱昊恩家家 / 不自由彭靖惠 / 愛情來了陳小霞 / 想欲返去雷光夏 / 我的80年代雷光夏 / 黑暗之光林生祥 / 種樹林生祥 / 後生,打幫張懸 / Scream張懸 / Live酒館300秒蘇打綠 / 小宇宙蘇打綠 / 小情歌黃建為 / Over the WayTizzy Bac / 我又再度依戀上昨天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426/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1h 32minPlay
April 19, 2016It was 50 years ago:The Rolling Stones in 19661966是搖滾樂「轉大人」的關鍵年份:Bob Dylan在前一年背起了電吉他,搖滾黨徒紛紛告別單純的少男少女戀愛歌,寫起沉甸甸的議題。這一年,The Beatles出版了Revolver、The Beach Boys出版了Pet Sounds、Bob Dylan出版了Blonde On Blonde,都是公認的曠世經典。身處樂壇大革命的暴風區前沿,The Rolling Stones自然不會示弱:他們在1965年出版了橫掃樂壇的名曲(I Can’t Get No)Satisfaction,接著愈來愈常逸出鼓、吉他、貝斯、鋼琴的基本編制,不時偏離倫敦俱樂部「白人藍調」和「白人靈魂樂」的發家路線,大膽起用弦樂、銅管、大鍵琴,和後來被稱作「世界音樂」的元素,比方西塔琴、阿帕拉契揚琴、甚至日本箏(Brian Jones在這方面展現了他驚人的樂器功力,什麼東西都玩得來)。簡單地說,1966年的The Rolling Stones在保持固有的、挾泥沙而俱下的粗礪能量之外,不忘銳意探索旋律、編曲、歌詞的新意,做出了他們或許最早足堪稱為「成熟」的歌(Paint It, Black是我心目中的首選)。經歷Aftermathe專輯的大冒險,繼之以銅管喧天、濁水滔滔的Have You Seen Your Mother, Baby, Standing in the Shadow? 我們都很明白,The Rolling Stones已經準備好變成一支更危險、更深沈、更放蕩、更闇黑的搖滾樂團。1966年的種種,不只是山雨欲來的前奏,也是「搖滾」從青少年娛樂漸漸轉型成「藝術門類」的關鍵見證。播出曲目(來自Aftermath專輯):Under My Thumb (live)Paint It, Black (single)Mother’s Little HelperStupid Girl*Under My Thumb*Lady Jane*Doncha Bother Me*19th Nervous Breakdown (single)As Tears Go By (single B-Side)High & Dry*Out of Time*I Am Waiting*Have You Seen Your Mother, Baby, Standing in the Shadow? (single)Who’s Driving Your Plane? (single B-Side)I’ve Been Loving You Too Long (To Stop Now)Time is On My Side (live)(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live)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419/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1h 32minPlay
April 12, 2016專訪「草東沒有派對」+空中現場左起巫堵、世暄、主持人馬世芳、筑筑、劉立。這竟然是草東第一次上廣播通告,當然也是第一次做電台空中現場。他們帶了樂器但沒帶音箱,我和工程部同事費了些力氣,兩把吉他、一把貝斯都直入音控台,盡力調出還可以的balance。姍姍來遲的鼓手劉立什麼也沒帶,現場找了個空紙箱倒扣過來當鼓打,效果居然也不壞。過去這一年,你若稍微關注過台灣獨立樂圈,必然對「草東沒有派對」這支平均年齡23歲半的樂團不會陌生,一首「大風吹」儼然已是「九○後世代」不分魯蛇憤青文青齊聲高唱的國歌。去年開始,草東演出場場爆滿,前陣子初次遠赴香港、深圳演出,小小的live house也都各自吸引了幾百位當地歌迷擠爆現場。深圳歌迷甚至自製了一幅「草東街」的街招,和他們自己帶去的「正貨」上下輝映。2016年3月,草東歷經四個多月的製作期,終於發行第一張專輯《醜奴兒》,這是他們初次以稍具專業規格的方式錄唱片,為了捕捉類似演出現場的能量,又要兼顧錄音室的精準,他們花了很大的工夫尋找箇中平衡,換了一批又一批的器材,一度大大卡關,加上他們決定不簽任何廠牌,一切自己幹,從印製到發行又多了許多始料未及的活兒。幸好,最後的成色非常精采,首批2000張CD沒幾天就被搶光,第二批補貨眼看也快斷版了。很多人說:草東的歌聽來像某些中國獨立樂隊(最常比附的是萬青,也有人說主唱口氣像宋冬野),我卻想說:這是因為主力作詞人兼主唱巫堵很在意「詞曲咬合」,草東的歌大抵不需要歌詞本就能聽懂,另一方面,又沒有忘記旋律的經營,沒有變成「說唱、唸歌」。這門手藝,本是中文歌壇寫詞作曲的基本工夫,如今年輕些的音樂人大多不在乎這件事了,忽然來一個比較講究聲律的草東,才會聽起來有陌生感。草東的節奏組緊緻而流暢,雙吉他經常餵你甜甜辣辣的riff和分解和弦,該大爆炸的時候也絕不手軟(順道一提,筑筑是繼盧凱彤之後,中文樂壇另一位令我驚艷的彈Telecaster的女生)。他們的歌結構並不複雜,但和弦行進常有巧思,多半短而耐聽。雖說巫堵是主唱,每位團員也都能唱,讓聲線多了層次和變化。當然還有歌詞:草東並沒有萬青那種複雜晦澀的修辭,更沒有台灣樂壇習見的拖沓黏膩的文藝腔。他們的詞,真槍實彈,刀刀見血,骨子裡是絕無出路的虛無,難怪成為「崩世代」青年人樂於傳誦的佳句:我想要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我想要做的,有錢人都做過了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 ── 爛泥請別舉起手槍,這裡沒有反抗的人不用再圍牆,這裡沒有反抗的人 ── 勇敢的人我聽見那少年的聲音,在還有未來的過去渴望著美好結局,卻沒能成為自己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於是轉身向山裡走去他明白,他明白,我給不起於是轉身向大海走去 ── 山海我們義無反顧的試著後悔我們聲嘶力竭的假裝吶喊我們萬分惋惜的浪費著用盡一切換來的紙張 ── 我們我把故鄉給賣了,愛人給騙了但那挫折和恐懼依舊,但那挫折和恐懼依舊殺了它,順便殺了我,拜託你了 ── 情歌還有貌似成為文青滾青廢青圈子「年度流行語」的: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孩子交點朋友吧哎呀呀,你看你手上拿的是什麼啊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哈哈哈,哈 ── 大風吹初次上電台的草東,大概還沒適應「上通告」這件事,自然也沒有應付媒體講套話場面話的訓練。前半集節目的問答,總覺得頻道對不太到,到後半段做了空中現場,才慢慢稍微熱一點。還有幾個原本打算探討的問題,就留待下次吧。今天的草東作為受訪者,有點澀,有點尷尬緊張,其實我珍惜這樣的澀,和這樣的尷尬緊張。這天草東唱了一首新歌,是台語詞,風格已經和《醜奴兒》又不大一樣了,這是一支不斷持續在進化的樂團。我相信下次再在「音樂五四三」錄音室相見,他們還會更強大的。播出曲目:山海Intro+醜爛泥大風吹在草東沒有派對 live@News98:巫堵 / 主唱、電吉他筑筑 / 和聲、電吉他世暄 / 和聲、貝斯劉立 / 和聲、打擊(紙箱)離歌(新歌,台語歌詞,還沒有歌名)艾瑪我們勇敢的人等情歌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412/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0minPlay
April 05, 2016新台語歌經典女聲篇這期節目,獻給幾位我心目中「新台語歌」時代的女神級歌者,和那群了不起的創作者、音樂人。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後解嚴」時期所謂「新台語歌」風潮,音樂風格採用彼時新生代唱片工業時新的編曲、製作手藝,並經常在「鄉土意識」之外,也強調歌詞的「文學性」,常有「藝文界」人士跨界寫詞,往往帶著幾分新時代的「文化使命感」。八十年代孕育的新生代唱片工業,碰上了台灣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全面鬆綁的「大時代」,唱片人、文化人遂得以流行音樂為平台,大膽實驗,擴大了「台語歌」的領土,也吸引了許多原本主要消費西洋音樂與「國語歌」的聽眾。這個「新生代唱片工業+『雅詞』入樂」的脈絡,溯其源起,遠遠早於「解嚴」,至少可以追到1983年潘越雲《胭脂北投》專輯的「心情」(簡上仁曲、林邊詞)。阿潘早在還沒有「新台語歌」說法的年代,就唱了好幾首經典級的台語歌:1987年的「桂花巷」(陳揚曲、吳念真詞)、1988年的「情字這條路」(鄭華娟曲、慎芝詞)以及那整張專輯,都是這個路線的先驅。後來由陳昇製作的「純情青春夢」(陳昇詞曲),也是極有韻致的精品。1989《抓狂歌》專輯橫空出世,「傷心無話」(王明輝曲、陳明瑜詞)除了葉樹茵那足以鎮住一整個躁鬱時代的歌聲,還有陳主惠酷極的層層疊疊的大提琴。那幾年,「水晶唱片」堪稱「新台語歌」進擊最前線的灘頭堡,電視歌仔戲花旦潘麗麗成為「水晶」旗下的一姊,從「再會吧!北投」(陳明章曲、陳明瑜詞)和「流浪的黑貓仔姊」(陳明章曲、陳明瑜詞)開始,到後來得了好幾座金曲獎、金鼎獎,和路寒袖詹宏達這對詞曲搭檔合作的作品,她的人生故事化為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堪稱極品。來自「前世代唱片工業」的巨星鳳飛飛,到1990年代與新崛起的青壯世代音樂人合作,「牽成阮的愛」(羅大佑曲、李坤城詞)和「心肝寶貝」(羅大佑曲、李坤城羅大佑詞)都是佳品,當然,鳳飛飛在台語歌領域的成就遠不止於此。有聲樂底子的許景淳,在1990年代中期以「雅樂」路線的台語歌開創新局,「天頂的月娘啊」(潘芳烈詞曲)是傳頌最廣的經典之一。陳小霞從幕後走到幕前的專輯《大腳姊仔》被認為是「新台語歌」壓陣的經典,先播一首「傀儡尪仔」(陳小霞曲、曹麗娟詞),以後有機會再聽整張。那年頭流風所及,好幾位「外省籍」的歌手也紛紛錄製台語歌,甚至整張專輯。有些聽著「氣口」怪怪,有些卻能盪氣迴腸:蘇芮的「花若離枝」(陳小霞曲、蔡振南詞)便是這樣的經典,作為整期節目的壓軸曲,正好。節目篇幅有限,不免挂一漏萬。值得溫習的好歌和好歌手,還有很多。這期節目先起個頭,以後有機會,再繼續播。曲目:潘越雲 / 心情(1983)潘越雲 / 桂花巷(1987)潘越雲 / 情字這條路(1988)潘越雲 / 純情青春夢(1992)潘越雲 / 茶室春秋(1992)葉樹茵 / 傷心無話(1989)潘麗麗、陳明章 / 再會吧!北投(1990)潘麗麗 / 流浪的黑貓仔姊(1991)潘麗麗 / 畫眉(1994)潘麗麗 / 風雲飛過全台灣的厝頂(1994)許景淳 / 天頂的月娘(1996)鳳飛飛 / 心肝寶貝(1991)鳳飛飛 / 牽成阮的愛(1991)陳小霞、齊秦 / 傀儡尪仔(1991)蘇芮 / 花若離枝(1997)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405/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1h 31minPlay
March 29, 2016崔健新作《光凍》特輯!2015年底,崔健出版新專輯《光凍》,距他上張專輯《給你一點顏色》整整十年。令我意外的是:專輯問世迄今,並沒有太多討論。中國網友的反應大致不鹹不淡,評價很一般。難道在八○後、九○後世代的耳中,崔健已經是個可有可無的名字了?我聽了《光凍》許多遍,非常確定:這是一張殿堂級的經典。無論詞、曲、編、錄、奏,都是傲視中文世界的神品。同時代在中國玩搖滾的,至少以我聽到的範圍,仍然無人能及。只有老崔,能把中文搖滾做到這樣揮灑自如、澎湃飽滿。大匠不工,卻有玄鐵重劍的深沈內力。只有老崔,能把歌詞寫到這樣的境界,融國族大我於小我情愛的寓言,感官廝磨,酣暢淋漓。只有老崔,能自在出入於搖滾、民樂、爵士、民謠之間,一會兒是雷鬼的反拍,一會兒是藍調的老火味兒,老崔的樂手幾乎沒有什麼炫技式的獨奏,相互交融成有機的整體:套句他的歌詞,那音樂就像一張「動動盪蕩的大大的床」,歌兒在上面伸展翻滾。這張專輯,讓我想到老早被拋卻的一個名詞:「大時代」。老崔橫空出世的八十年代、乃至於影響力延續下來的九十年代,青年人多半帶著「大時代」的自覺,卻也要從集體主義的思維走出來,踏上個人主義的道路。他的「一無所有」、「一塊紅布」、「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紅旗下的蛋」,都在處理集體主義時代漸漸融冰的壓抑感、空虛感,同時總算能唱出「我們不再是棋子兒,走著別人畫的印兒」,那是解脫,也是自許。到了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紀,經濟狂飆、政治壓抑的中國愈發光怪陸離,老崔的憤怒和糾結也愈發顯得不合時宜。他漸漸脫離旋律、擁抱節奏,大量使用嘻哈說唱的元素,在普通聽眾耳裡,老崔已經離他們很遠很遠了。在大多數玩兒搖滾的同行與後進看來,老崔踏上的那條人煙稀少的路,也未必有多麼酷的吸引力。到了《光凍》,「大時代」意識仍然無所不在(這主題貫串專輯每一首歌),然而音樂出現了大幅度的轉折:老崔不再玩說唱(或者該說,說唱的技巧已經化進他的吟唱了),回歸旋律,一出手就是動輒六七分鐘以上的長篇,卻因為這幾位合作多年的樂手神人(夏佳、貝貝、劉玥、艾迪、劉元),絲毫不顯臃腫。大神Howie B操刀混音,創造了剔透細膩生動無匹的音場,歌樂的動機大抵仍來自鼓和貝斯的節奏組和大塊大段的和弦,讓出空間,裝進遍地開花的吉他、管子、還有(十分令人驚喜的,福音 / 靈魂式的)女聲合唱隊,這些歌出落得大氣、豐滿而不招搖。譚維維、央吉瑪這兩位客座主唱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老崔出道三十年,這是從未在他作品出現過的聲音。還有,在《光凍》,老崔的演唱方式也有了新鮮的力量──他的嗓子濃黑濁重,連唸帶吼,唱詞緊咬著旋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在幾個地方,我甚至聽到三十年前「西北風」的回聲。老崔的歌唱不再像曾經的實驗「把人聲當節奏樂器」連串爆噴而出,這次你竟多半聽得懂老崔在唱什麼了。我以為,這是他處理「詞曲咬合」這一題的大突破。五十四歲的老崔,在2015年底交出了一張極酷、極厲害的經典專輯,論搖滾器樂的技術含量,論歌詞語言的出彩,論歌樂與時代的對話和頡抗,這張專輯在在樹立了中國搖滾的高標。「革命還在繼續,老頭兒更有力量」,老崔畢竟不老。敬禮!播出曲目(*為專輯版):光凍(2016.2.「中國之星」現場實況,feat. 郎朗、譚維維)*光凍(崔健、譚維維)死不回頭(alternate version)*死不回頭魚鳥之戀(央吉瑪獨唱版)*魚鳥之戀(崔健、央吉瑪、袁婭維)*外面的妞外面的妞(alternate version, live in studio)*酷瓜樹*金色早晨*滾動的蛋*渾水湖散步*陽光下的夢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329/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1h 35minPlay
March 22, 2016專訪陳建瑋+空中現場!(星期二剛播過,星期六22:00會重播喔,還會多放兩首歌!)很長一段時間,陳建瑋最怕聽到「金曲歌王」這四個字。他在2014年憑獨立製作的《三十出頭》專輯拿下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和台語演唱人,後來又拿下金音獎年度新人、最佳創作歌手和最佳民謠單曲「台北哪會攏無人」。結果,他有整整一年寫不出半首歌:「壓力太大了,總覺得自己有個使命感,要為台語歌做點事,結果什麼也寫不出來。」還好後來他轉個彎想通了,纔能做出《古倫美亞》這張精采的專輯。箇中曲折,節目中他有真誠的分享。《三十出頭》得到許多掌聲,對陳建瑋算是苦熬多年終於盼到的肯定。在這之前,他已經在唱片圈做了十幾年幕後工作:編曲、配樂、廣告歌、兒歌,從林俊傑到巧連智,他什麼都願意嘗試,什麼案子都做過。不知不覺,累積了紮實的基本功。他曾經有機會組偶像男團,卻在臨門一腳的時刻,唱片公司撤手放棄(如今想來,實在幸運)。他也去過選秀節目當踢館嘉賓,仍然沒有紅。這個嘉義出生、高雄長大的孩子,當年聽林強「向前走」而決定一腔熱血上台北打天下,最終在台語歌的天地,找到了安身的所在。得了獎,又得到陳子鴻前輩提拔,有了公部門資金的挹注,第二張專輯《古倫美亞》終於得以把他在音樂圈江湖打滾多年累積的心法、長久以來想要實踐的野心,一次做到位:管樂、弦樂都是真槍實彈,錄音製作的工業規格也拉高,不復DIY時代的左支右絀。《古倫美亞》顧名思義,是一張向流行音樂黃金時代致敬的專輯:樂風帶著懷舊氣質,音色與概念卻是摩登的。陳建瑋邀來合作的樂手,都是青壯世代的豪傑,加上「神級」作詞人武雄、謝銘祐、巫宇軒加持,還有嘉賓大支、浩角翔起來助陣,要看熱鬧,要看門道,《古倫美亞》都不會讓你空手而歸。我總以為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誰能把前人的精華消化成自己的養分,化舊為新,尋到自己的獨特創作語言,誰就有機會領先群倫,站到藝術的高地。聽到《古倫美亞》,我很高興陳建瑋正在一步步實現這樣的理想。播出曲目:水某台北哪會攏無人透早就出門Would You Be My Girl牛郎陳建瑋 unplugged live @News98:透早就出門Would You Be My Girl勸世歌傷心的我傷心的你歡迎光臨生份的情歌黑鳥本集永久連結:https://music543.xiaoyuu.ga/ep/20160322/做一個認真的樂迷,不定時更新,歡迎關注👏🏻...more1h 3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