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本頻道以「緣起」的認識論與「四聖諦」的解脫教說,本於佛陀教說的利世精神,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與世人分享「解決困難、開展人生、度越煩 惱」的佛法智慧,傳揚「此時、此處、此生」為重的原始佛法,通向「正道生活與人間解脫無礙」的人生大道。 你想知道甚麼是「緣起」嗎?如何從緣起來看世間?從緣起看世間對你的人生會有甚麼幫助?歡迎來聽聽本頻道。... more
FAQs about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31 episodes available.
January 16, 2024關懷生命的真正精神:站在對方的因緣,協助對方實現生命的道路欺騙、隱瞞、偽裝這些操控行為,多數是出自於過度的自我保護與追求自我利益極大化的目的。獨佔、剝奪、壓迫也是出自於同樣的動機,這些病態的行為,會嚴重障礙與他人的良善互動。面對身邊的人,如果總是習慣於依照自己的想法、需要、立場,不斷強力地去說服他人改變行為來認同、接受自己,無疑地是在對他人進行言語與精神的壓迫。關懷生命的真正精神在於:我願意瞭解你,我會站在你的立場、你的困難、你為什麼有這個想法、處境為什麼這樣來瞭解你,然後,盡量站在你的困難點、你的立足點、你的需要點,來幫助你度越困難,以及實現生命的道路。※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7minPlay
January 09, 2024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認真而行賺錢養家,做好分內的事情,努力的為自己開創最好的生存資源,是很實際、也很重要的事。但是當一個人「心中有利害沒有價值」,就如同一個空袖隨風飄盪、空心的稻草人。內心有一個價值理念,知道什麼是自己的生命重點,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每個人都必須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走適合自己的路。若能如此,人與人之間將會互相珍惜與尊重,而不是互相排斥或對抗。每個不同的生命,都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參訪。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要能明白:我們不是在為誰而做,我們都是在做自己生命的事,努力在豐富自己的生命,同樣的,我們也分享生命給其他的人。...more9minPlay
January 02, 2024皈依的真義一個人想修行,若抱著「要找到一個對的人」或是「找一個好的環境」才願意跟著學習的想法,這樣修行的路是走不遠的。因為他一定會面臨到自己會改變,環境中的法工、法友、僧團等等也會改變的事實。所以,如果我們總是向外求法、學法、尋求依靠,終究這輩子是不得安寧的。一個人的內心不能踏實並確認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時,人生將走得很辛苦,內心也會過得很不舒坦。佛弟子請求皈依,首先必須將心定下來,朝向一個堅定的方向與道路,踏實的前進,盡形壽不動搖,這個才叫「皈依」。※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10minPlay
December 26, 2023佛教真的不科學嗎?年輕人真的不需要佛法嗎?「佛法」和「佛教」是兩回事,佛法是來自於 釋迦牟尼的思想,重視實證主義、理性。佛教則是佛法在兩千多年來,經歷不同地域、民族、時代、文化的揉雜,在各個不同時期之傳播發展過程中不斷演變的文化現象。現今流傳的佛法及一般佛教帶給社會大眾的印象,確實有許多消極思想、虛無主義的內容,也有一些不是正面的表現。但是真正的佛法卻是非常的務實、實際、積極與正面,確實能夠帶來生活的光明及興隆。因此,學佛要趁早,早點明白人生的事實,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有內涵。...more6minPlay
December 19, 2023漫談輕視與歧視所謂「輕視」,即是輕忽對應。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意見及做法,這原本即是普遍的事實。因此,活在世間要接受「受到輕視」,並且學會如何健康與成熟的回應。「受到輕視」不是問題,「看輕自己」才是問題。學習尊重多元的喜好,如同我們也有異於別人的看法與做法。所謂「歧視」,是指不公正、不公義的對待。「歧視」出自莫名的見解與病態心理,也與社會文化有關係。「歧視」是一種偏頗的見解與情感,是不正常、不健康、不合實際的表現。極端偏執的「歧視」,必會帶來身心與自他的傷害,一定要予以拒絕。※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9minPlay
December 12, 2023學會承擔才能幸福「承擔」需要學習,活著便需要學習「有耐心、勇氣、毅力的面對與解決許多勞煩及沉重的問題」。這類的學習是為了「承擔」,「承擔自己」與「承擔自己在意及在意自己的人」,使自、他皆得到平安與心安。幸福與滿足不在於有多享受、多快樂,或有多大的成就,而是在於努力認真且踏實的同甘共苦。學習與承擔,不是為了獲得旁人的讚美與肯定,也不是為了得失成敗與成就,而是為了身心的踏實與充實。「承擔」不是為了「責任」,「承擔」也不是承擔著「責任」,「承擔」是「幸福人生的路」。...more11minPlay
December 05, 2023主動經營生命與生命的關係經營生命與生命的關係,不能等待或期待,需要主動,而不要被動。主動作為,絕不是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妥當的主動作為,是出自我對你的關注、興趣,而不是你對我有什麼用處。若是以關懷生命為人生價值,面對生命便會有關注與興趣,願意帶給生命光明及希望。這般的人會珍惜人生的機緣,且會承擔起人生的責任,也會有感受幸福及分享幸福的能力。※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6minPlay
November 28, 2023不要以自己的需要滿足來過生活生活是學習的過程,經由學習,努力改變、提升自己。如果我們並不打算改變、提升自己,只希望環境能夠滿足自己,那我們一定不快樂,路也會愈走愈窄。當我們只是想找內心需要的滿足,肯定會覺得身邊的人都不合意。如此,原本的善緣大多會變成惡緣,也就是「現實生活是善緣,但在內心的感覺是惡緣」,身旁的親友對我們並沒有惡意,而是我們的處世模式讓彼此不合。人生不要從「需求要獲得滿足」的角度,去評價、看待身邊的人,要試著從「感謝別人為我付出」的角度,來看待自己與身邊的人。這時,我們可能還會突然發現,其實自己是個很幸福、很幸運的人!...more8minPlay
November 21, 2023努力改變現狀每個國家都不一樣,同樣的,我們每個人也都不一樣。如果我們覺得別人比自己生活的好,那麼,我們就會羨慕別人。每個女生都有不同的漂亮,都有和別人不同漂亮的面向,不用去羨慕別人。聰明的人懂得透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狀,只有笨的人,才會浪費時間去羨慕別人。努力不見得立即能得到回報,必須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氣,好好的用心且持續不懈。※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7minPlay
November 14, 2023人們需要有什麼樣的財富(下)?「錢脈來自人脈,『人』才是財富」,重要的是「人」,要耕耘人、重視人。我們要投資在自己的學習、成長和健康,投資在親人、朋友、師長以及社會大眾的身上,才能具有良好的人際空間與生活環境。這樣才是有品德的「賺錢」,更是有智慧的「用錢」。不信賴人的念頭與作法,只會讓人過著閉塞的生活,對人不要完美的要求,而變成無法與人接觸、往來。交到好朋友或壞朋友,是看自己的眼睛和智慧。為人處世的態度、觀點及作法,是讓人生變得光輝燦爛,或是陰暗、閉塞的重要因素,要懂得多元財富的重要,才能迎向光明、光彩燦爛。※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8minPlay
FAQs about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31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