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運動DNA 一起聊聊運動教會我們的事!」 這不是運動教科書,是爸媽的現場故事書。 你是運動人,也是爸媽? 還是你正在陪孩子走上運動路? 歡迎收聽《運動DNA》——由職業籃球員老爸政儒和運動行銷老爸傑克(四寶爸),兩位真的「上場過」也「下場育兒」的主持人,用親身經驗聊運動、談成長、說心聲。 我們不談高深理論,只聊每個爸媽都遇過的大小... more
November 19, 2025EP31:「球場邊的汗水與掌聲:家長與教練的兩種角色切換」feat. Rex 陳允中當一位訓練國家隊、職業隊選手的體能教練,同時也是一名國中籃球員的爸爸── 他在球場邊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其實比你想得更多。 本集由 Jack 單挑主持,邀請到他與政儒的好友,也是深耕台灣體能訓練多年的 Rex 陳允中,聊聊「教練」與「父親」兩個身份如何影響他的看法、態度與陪伴方式。 Rex 的專業與暖度,在本集裡展露無遺: 🏀 他說,孩子一受傷,家長比誰都慌。 但他選擇教孩子冷靜、理解身體,學會「恢復」的重要性。 🏃 他說,體能訓練不是把孩子操強,而是陪他找到自己的節奏。 🇿🇦 他說,南非孩子練球像「自然文化的一部分」;而台灣孩子需要更多自主與愛上運動的機會。 👨👦 他說,當爸爸最難的,就是何時要退一步。 不是每一球都要指導,有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站在場邊、不喊戰術、只支持他的家長。 在這集裡,他談運動、談文化、談教練責任,也談家長的心酸與甜蜜。 如果你是運動爸媽、教練爸媽、籃球爸媽,或只是想理解如何陪孩子長大的人──這集會讓你非常有感。 🔥 本集收聽重點教練視角 vs 父親視角:兩種身份的切換與衝突從國家隊、職業隊,到校隊:不同年齡的體能訓練差異孩子受傷時,家長最該做的不是急,而是穩南非 vs 台灣:兩地運動文化的觀察與啟發「恢復」不是休息,而是訓練的一部分——也是教養的一部分陪孩子練球: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如何讓孩子真的「喜歡運動」,而不是只會「被要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2minPlay
November 12, 2025EP30:「娛樂、投資與教養的交叉口 - 從人脈到親子的陪伴思維」feat. Allen王翊軒🎧【EP30|娛樂、投資與教養的交叉口──從人脈到親子的陪伴思維】feat. Allen 王翊軒 娛樂圈的運籌帷幄、投資圈的銳利眼光、親子教養的溫柔堅定,這三個看似不相干的世界,在 Allen 王翊軒身上竟然有了完美交會的可能✨ 本集《運動DNA》,邀請政儒與Jack的多年好友 Allen──同時身為經紀人、創業家、投資人與三寶爸的他,分享他如何在人脈經營與育兒陪伴之間,找到「長期觀察、穩定回報」的共同法則📈👨👧👦 🏀 Allen從運動中體會到的默契與「場上直覺」,如何轉化為人際互動的敏銳? 💼 面對孩子的挫折與表現失常,他用投資人的耐心與陪伴力,看見孩子的成長線。 🎬 從陪打籃球到一起玩音樂、看電影,娛樂與運動成為跨世代的共同語言。 🗣️ 他甚至從一段孩子的反饋中,重新定義了「什麼才是最好的投資報酬」。 ▍本集收聽重點 1️⃣ 從人脈到信任:真誠是最好的社交投資 Allen 分享多年在娛樂與創投圈的經驗,強調人脈不是主動「建立」,而是長期「經營信任」——誠意與持續才是最有價值的關係。 2️⃣ 陪伴的節奏: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 他談到在育兒中,不再用「教」或「控制」,而是觀察孩子的狀態,給出空間,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修正。 3️⃣ 父親角色的學習:情緒管理與身教並行 Allen 提到自己曾在忙碌與壓力中,必須重新練習「耐心」,讓孩子感受到穩定的情緒與安全感,這才是父母能帶給孩子的最好榜樣。 4️⃣ 跨界思維:娛樂、投資與教養的共同點都是「長期觀察」 無論是工作、人脈還是育兒,他相信關鍵在於「看長不看短」——時間與誠意會帶來回報,也讓陪伴更自然地發生。 這不只是一次關於資源與分配的對話,更是一場用「父職」為名的深刻告白。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在人生三條跑道中,都堅持跑完全程的老爸🏃♂️💬 收聽《運動DNA》第30集,不只是聽故事,更是重新定義「陪伴」的契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2minPlay
November 05, 2025EP29:「籃球博士的人生故事-龍哥的家庭教練學」ft. 鄭志龍🏀 在台灣籃壇,說到「傳奇」絕對繞不開他的名字——鄭志龍,球迷心中的「籃球博士」。 這集《運動DNA》邁入新里程碑,首度影像化錄製,特別邀請龍哥坐鎮,從國手經歷聊到家庭角色,帶你看見一位偉大球員如何在孩子成長路上「卸下教練身分,學習放手」。 👨👧👦 龍哥分享: 如何從籃球生涯中找到陪伴孩子的節奏當父親的挑戰,比決勝時刻更艱難球場智慧如何轉化為家庭教育的溫柔力量 💡重點時刻: 龍哥學生時代的關鍵比賽與啟蒙訓練父子場邊的真實互動與情緒管理為什麼他認為「放手,是最深的祝福」一句話送給每個在打球的孩子與家長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17slwr001r01xv9com1dr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0minPlay
October 22, 2025EP28:「從先發到板凳:孩子失落時,父母怎麼陪?」EP28|從先發到板凳:孩子失落時,父母怎麼陪? ✨陪孩子學會等待,也是一種贏球✨ 當孩子從先發變成板凳,低落、懷疑、甚至想放棄的情緒接踵而來。這集,我們收到一位聽眾爸爸的來信,問到:「孩子從主力被換下,該怎麼調適心情?我們家長又該怎麼陪?」 傑克與政儒從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在運動場上跌落位置時的心理掙扎,延伸到家長該如何: ✅ 避免「比較型」關心、焦慮型鼓勵 ✅ 看見板凳的價值與角色定位 ✅ 引導孩子從失落轉向自我成長 ✅ 學會從「不上場」中觀察、學習、重整自信 這集是一封給每一位曾在板凳上練習等待的孩子、也給每一位陪伴他們的你。 🎧 收聽重點: ‣ 板凳不是處罰,是養成厚度的時光 ‣ 先發與否不是唯一指標,孩子的價值要從更多面向看見 ‣ 家長的支持,要從「理解」開始 📍Apple Podcast, Spotify, KKBOX, Youtube 同步上架 📬留言給我們,你的故事我們聽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17slwr001r01xv9com1dr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2minPlay
October 15, 2025EP27:「從駕馭賽車到陪伴孩子:速度之外的耐心」FEAT. U-CAR主筆張為揚🎙【EP27|從駕馭超跑到陪伴孩子:速度之外的耐心】feat. U-CAR 主筆 張為揚 他是一位專業車評人,熱愛速度、講究效率,平日試駕各式超跑、操控方向盤馳騁賽道,卻在成為父親後學會「放手」與「陪伴」。這一集,我們邀請到《U-CAR》主筆、也是SK連線的順翔爸——張為揚,來聊聊一位熱血車評如何從高速人生轉化為耐心教育,與孩子一起走上籃球場、也走進彼此的心。 🏀 從越級挑戰到學會助攻 🛞 從F1比喻到場上節奏轉換 👨👦 從身為爸爸的焦慮到兄弟式陪伴 🎯 從輸球的失落到反思的成熟 那些我們在場邊嘶吼、在比賽後流淚、在夜裡討論highlight的時刻,也許才是真正學會如何做父母的過程。本集送給所有陪著孩子長大的你❤️ 📌收聽亮點: 「我兒子一年級打球的樣子,讓我喉嚨喊到啞掉」「我在場上熱血如火,回家卻像兄弟一樣跟兒子討論球賽」「學會輸球,是為了更懂得享受贏球」「你想走哪條路,我陪你一起找方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0minPlay
October 08, 2025EP26:「隊友還是對手?家長與教練的距離學:如何成就孩子的最好版本」💥家長是隊友?還是無形的對手? 在孩子的運動成長路上,教練與家長扮演關鍵角色。但兩者若步調不一,孩子反而成了夾心餅乾。EP26 中,由主持人 傑克與政儒 深入探討「教練與家長」如何建立互信、共同扶持孩子成長,並點出常見衝突、解法與建立合作文化的實戰經驗與觀察。 👂🏻你將聽見: • 教練最怕家長做什麼? • 家長如何避免「場邊教練」的誤區? • 家長認為孩子沒被公平對待時,怎麼表達最好? • 如何建立三方共贏:教練專業+家長支持+孩子自我覺察 • 最後的金句太催淚:「孩子才是駕駛,我們是導航與燃料。」 📌無論你是教練、家長、球員或教育者,都值得聽的一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0minPlay
October 01, 2025EP25:「觀眾哪愛看 - 場上五分鐘的榮耀」(下) ft. 林力仁林力仁,小力,不只是球場上的鬥士,也是觀眾心中的幽默代表。上集我們聊了他從花蓮少年一路拚到職業舞台的故事;這一集,他帶我們看見「退役後的新比賽」。 從一句「觀眾哪愛看這種比賽」爆紅開始,小力把幽默變成力量,把故事變成品牌,把平台變成橋樑。他分享: 🔑 爆紅金句背後的真相 —— 原來只是情緒的真實流露 📺 從球員到YouTuber —— 頻道《觀眾哪愛看》如何誕生、如何堅持初衷 💡 面對酸民與批評 —— 他怎麼調整心態,甚至從留言中學到東西 👨👩👧 對未來的想像 —— 不論是育兒、教育理念,或繼續用幽默拉近球員與球迷距離 🏀 人生的下一場比賽 —— 從籃球場到社群平台,小力依然用真誠與努力在拚 小力的故事提醒我們:場上的榮耀會過去,但人生的賽局才剛開始。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17slwr001r01xv9com1dr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7minPlay
September 24, 2025EP24:「觀眾哪愛看 - 場上五分鐘的榮耀」(上) ft. 林力仁 你還記得那句經典的場邊金句嗎? 「觀眾哪愛看這種比賽啦!」 沒錯,本集《運動DNA》迎來職籃幽默代表、前新北國王球員——林力仁。 他剛在上個球季退役,結束他長達 10 多年的職業籃球旅程,也正式告別那個球員身份。 從花蓮原住民部落出發,到南山高中奪冠,再到職籃四冠王,他的生涯看似光鮮,卻也歷經板凳、傷病、轉隊、冷板熱凳的真實處境。本集將帶你聽見球場上的另一種榮耀——場均五分鐘,也能全力以赴,活出價值。 🔍 本集你會聽到:💬 那句爆紅金句的背後故事,原來只是「情緒上的一個反應」?🏆 高中HBL、SBL、PLG、TPBL都奪冠,哪一座最有感?最難?🪑 當你在板凳上等上場,心態如何調整?又如何維持狀態、持續準備?🫶 不當主角也能成為團隊核心?來聽他如何用行動撐住整支球隊的能量😆 最囉唆多話的球員是誰?誰最會裝?小力爆笑分享更衣室小祕密! 💬 小力怎麼說? 「你上場5分鐘,那也可以是你一輩子的5分鐘。」 「如果你有準備好,其實那一點點時間,也能讓大家記住你。」 👂 適合誰收聽:⚡ 正在等待人生轉機的你🏀 經歷運動低潮或板凳時期的球員🤝 在職場、人生各種邊緣中想找到自己角色的你❤️ 喜歡聽運動人真實故事與心理調整過程的你 🎧 立即收聽 EP24:《觀眾哪愛看?場上五分鐘的榮耀(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6minPlay
September 17, 2025EP23: 「孩子輸球後的情緒管理,父母的陪伴攻略」孩子輸球後落寞的神情,身為父母該怎麼接住那份情緒,又不澆熄他們的鬥志?🎭 本集《運動DNA》由兩位爸爸主持人——Jack與政儒,再次真心開聊:「如何陪孩子走過輸球的低潮」,內容滿滿乾貨,也超多真實場景分享: 🔹 輸球後車上的沉默,要怎麼打破? 🔹 情緒來了,該立刻講道理嗎? 🔹 三個稱讚一個建議,如何「情緒引導+技術成長」一起來? 🔹 怎麼讓孩子從一次失敗中學會設定小目標、養成長期勝利觀? 🔹 父母不能只當啦啦隊,更要是「情緒教練」⚖️ 一起來聽聽兩位資深運動爸爸的第一線觀察與陪伴心法,讓每一次輸球,都成為一次成長的跳板。🎧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3minPlay
September 10, 2025EP22:「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打死不退」(下) ft. 陳志忠這一集,我們延續上集的熱血與感動,邀請到前中華隊國手、現任攻城獅技術顧問——忠哥 陳志忠,再次坐上《運動DNA》熱座。 🌟從場上主將到場邊教練,忠哥如何用自身經歷成為學生眼中的榜樣? 🌟球員轉教練,面對「招募被放鳥」、「球員太皮」等挑戰,他怎麼應對? 🌟從籃球MVP到生意經,忠哥如何重新站上另一種球場? 🌟身為爸爸、老師、領導者,他怎麼看待家庭與教育的平衡? 🌟那些籃球教會他的事,如今是否也成為他教孩子的方式? 本集聊得更深入也更溫暖,我們看見一個打死不退的鬥士,如何珍惜身份、回饋社會、引導下一代。 最後他留下了一句讓我們全體鼻酸的話——「我不是最強的選手,但我希望我是個讓人記得的球員。」 📍一起收聽這場「人生下半場」的精采控場 🎧 Spotify / Apple Podcast 搜尋《運動DNA》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917slwr001r01xv9com1drf/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8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