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周邊有事是一檔由兩個學術浪人主持的泛文化podcast,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想像及詮釋。 生活的聲響,對話的日常,來自周邊有事。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 more
May 04, 2021ep.22 游牧人生:若生命只有眼前的苟且,別忘記你還有車跟遠方電影Nomadland,台灣譯為《游牧人生》,中國譯為《無依之地》,描述了年近60的女主角Fern,在喪夫及失業後,為了謀生及遠離傷痛,選擇了以車為家的車居生活,踏上逐季節性工作而居的游牧生活。 Fern的故事並不是特例,就像電影原著《游牧人生:在21世紀的美國求生》(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說的,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爆發後,不少美國人因為瀕臨破產無法維持原本的中產階級生活。就像Fern一樣,與其留在原地絕望,他們都踏了以車為家的浪居之路。這些車居族形成了有自己次文化的社群,相濡以沫彼此協助,每年在亞利桑那州舉辦的橡膠浪人大會(Rubber Tramp Rendezvous),成了他們彼此情感支持及學習車居生存技能最重要的聚會。 無論游牧人生是被迫還是選擇,每個車居族都有自己的故事。 人生終究必須歸零,如果苟且尚不能謀生,那至少我們還有車跟遠方。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電影《游牧人生》(Nomadland,2000)。 原著《游牧人生:在21世紀的美國求生》(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8minPlay
January 13, 2021ep.21 姍姍來遲的后翼棄兵:藥品?毒品?難以管教的女子與小人 本集從「后翼棄兵」的女主Beth的物質成癮(酒精、鎮定劑)談起。 1960年Beth的生母是一位數學博士,但卻始終受困於自己的才華,無法面對男性世界的規訓,而走向滅亡。被送進孤兒院的Beth被餵食鎮定劑,已使她們乖巧順從,這在當時被視為合法的管理方式。但後來州立法,此類鎮定劑成為處方用藥,而無法取得,從而使Beth出現第一次戒斷症狀。無獨有偶,這類鎮定劑被推銷給受困於家庭,抑鬱難平的主婦,只要家庭醫師開立處方簽即可取得,於是Beth再度從擁有音樂才華卻被婚內遺棄的養母身上,偷到了藥。 上述的用藥史,也就是在1960年代被稱為「快樂藥」的「苯二氮平」(Benzodiazepines),藥廠宣稱它「安全無害」、「純粹的減緩焦慮」,但事實證明它有及高的成癮性與副作用。但其濫用之盛,就連前第一夫人貝蒂·福特(Betty Ford),也在1978年進入藥物戒斷中心,她的醫師約瑟夫·波爾許(Joseph Pursch)說,鎮靜劑的濫用,是「這個國家的頭號健康問題」。 到底是藥品還是毒品? 相應於提供給女性安撫焦慮的「苯二氮平」,安非他命,阿德拉(Adderall)是提供給男性、特別是士兵與工人增加生產力的。在今日是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藥物,它提昇專注例的功效風靡於大學校園、華爾街金融圈、矽谷科技業,很多人私下購買以提升高強度的工作效率。 LSD又是另一藥物使用的例證,當被翻譯為「迷幻藥」時是禁藥,被翻譯成「啟靈藥」時,它使人們超越常規模式的跳躍性思考效能,被大加溢美。 羅伯特‧惠特克,在美國,這類鎮定劑成癮人數是海洛因4倍(2016)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4624?page=1 台灣啟靈植物研究社,啟靈藥如何解放你的大腦?https://medium.com/@TW.psy.plants/%E5%95%9F%E9%9D%88%E8%97%A5%E5%A6%82%E4%BD%95%E8%A7%A3%E6%94%BE%E4%BD%A0%E7%9A%84%E5%A4%A7%E8%85%A6-48f7e17536c (2018) 追尋「自我消亡」的危險︰推崇用藥的作家遇上差點因LSD失去兒子的母親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3148 Holly Williams,迷幻藥、嬉皮士與西方文化:LSD帶來了什麼影響(2018,BBC) 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vert-cul-46354136 談論藥物成癮時,不要只引用「老鼠樂園」實驗,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35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1minPlay
December 30, 2020【周邊沒事】ch. 4 沒有陳昇的跨年:任性的歌迷檔案2020年終於要過去了。 這是品希任性的跨年紀念,陳昇從1994年開始長達26年的跨年演唱會,在今年因為發現口腔腫瘤而暫停了,這多事的一年就要過去了吧。 本集說了品希12年的跨年經驗,放了一些陳昇較不流行的曲目, 為了有始有終實踐任性歌迷的情懷, 最後放的是,2018年何韻詩的演唱會上, 兩人合唱的「不再讓你孤單」,陳昇親密而真誠地喚著「詩詩,孩子你要保重,⋯we will die for freedom」 2021年,大家新年快樂。 曲目序 愛情的槍(2011) 告訴媽媽(2006) 然而(藍兒)(1990) 細漢仔(1989) 男人港(1997) 思念人之屋(2000) 陳昇、曹啟泰,《讓我牽著你的手:在生命轉彎處》(2002)。 陳昇,《9999滴眼淚:那些跟青春記憶有關的美》(2007)。 黃婷,《恨昇歌-昇迷歲月》(2005)。 張穎,《我喜歡思奔,和陳昇的歌:寫在歌詞裡的十四堂哲學課》(2018)。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3minPlay
December 22, 2020ep.20 新聞價值之爭:中天新聞關台與台灣審查機制中天新聞關台引發新聞價值與自由的討論,究竟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是在維護視聽多元化,還是新聞自由的打手呢? 本集討論NCC的角色,以及中天新聞台歷次打破底線的「創舉」,和內控機制失靈的新聞倫理委員會。加映中華民國言論審查小史,我們如何從負面表列、事前審查的戒嚴法令,走向正面闡述的廣電法,再以健康宣導的「菸害防制法」、「菸酒管理法」、「食品衛生管理法」,限制菸、酒、高脂含糖食品廣告。 片尾播放已被中國消音禁止、隱去姓名的南京李先生,李志與邵夷貝的「黃昏」。 討論素材: 黃哲斌,〈兩種理想主義相愛相殺:寫在中天新聞下架前夕〉,《獨立評論》(2020),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10229 。 壹週刊,〈韓翻拍美劇凸顯規範機制 台灣媒體亂象文化部72hr回應瞎扯:廢《出版法》〉(2018),https://tw.nextmgz.com/realtimenews/news/475888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至此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3minPlay
December 15, 2020【周邊沒事】ch. 3 突如其來的休更:冬季憂鬱、中年危機和釣魚YouTube晚點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5minPlay
November 19, 2020ep.19 褪去文明的外衣,看那禁不起試探的人性1944年二戰期間,一艘日籍船隻遭到美軍轟炸後沈沒,倖存者漂流到北太平洋上的安納塔漢島,32名男性和跟1名女性在此展開了生活。島上32名血氣方剛的年輕男性,爭奪起了誰能「享有」這唯一的女性,比嘉和子,展開了一系列謀殺行動。在這個遺世孤立的荒島上,一些人就這麼理所當然地解開了文明禮教的束縛,任由最原始野蠻的慾望驅使,把人性中的獸性推到了極致。 相較於安納塔漢島因意外形成的人性試驗,在大逃殺、國定殺戮日和絕命大平台這些電影裡,我們則見證了人為設計的社會實驗。在這些極端的處境內,有人被逼著跨越了不可想像的道德底線,也因此痛苦不已,但也有人擺出一副想當然爾甚至樂在其中的姿態,盡情享受這個可以釋放人性黑暗面的時刻。 歸根究底,人類的謙恭有禮只是一襲文明的外衣。 當這身外衣被褪去,我們才能見識自己真正的底色。 #人性 #獸性 #環境決定論 #社會實驗 #蒼蠅王 #安納塔漢島 #安納塔漢島女王 #比嘉和子 #東京島 #大逃殺 #國定殺戮日 #人類清除計畫#ThePurge #寄生上流 #寄生蟲 #Parasite #絕命大平台 #飢餓站台 #飢餓鬥室 #ThePlatform #Elhoyo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大逃殺》(2000)。 《國定殺戮日》四部曲。 《寄生上流》(Parasite, 2019)。 《絕命大平台》(The Platform, 2019)。 文字部分 William Golding,《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 1954)。 桐野夏生,《東京島》(2010)。 〈安納塔漢島女王事件〉,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9%E7%B4%8D%E5%A1%94%E6%BC%A2%E5%B3%B6%E5%A5%B3%E7%8E%8B%E4%BA%8B%E4%BB%B6。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3minPlay
November 09, 2020【周邊沒事】ch. 2 非戰男女:我們可能只是腦袋長的不一樣「周邊『沒』事」是周邊有事的一檔節目企劃,希望在較為嚴肅的議題性主秀外,提供大家更為輕鬆有趣但也有料的內容。在「周邊『沒』事」裡,品希跟王博會漫談一些生活遭遇或所思所感,雖然也有主題,但沒有提綱,也不打草稿,聊出來什麼就是什麼,是一場我們給自己的自由發揮,希望大家會喜歡。 第二期的「周邊『沒』事」,我們來聊聊萬年老梗之男女大不同,這究竟是來自社會的性別建構,還是生理構造的先天差異。 從腦部發展、聽覺構造到賀爾蒙分泌,兩性都有極大分別,但善於感性思考、察言觀色並能聽出聲音中微妙情緒的女性,就該柔軟、順服嗎?長於數字序列,統整梗概的男性,就佔據理性自由人的位置嗎? 喔不,天生性別,是溝通兩性的起點,這不是障礙,而是溝通,也不是性別秩序被劃定的界線。讓理性和感性相互滲透吧。 片尾出自:「楊笠爆笑吐槽直男盲目自信,金句一出全場炸開」,脫口秀大會第三季,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pCIBwSM8U。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黑川伊保子,《老公使用說明書》(2020) Leonard Sax,《養男育女調不同》(2008) 「宅女小紅:曾經我也不信,但天下的老公都是一樣的」,Cheers,2018年9月27日,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2070。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Listen on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8QqX1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4minPlay
October 26, 2020ep.18 外包時代:什麼都能買,什麼都能賣,真的不奇怪........嗎?自我外包或情感外包,指的是生活世界中的個人,將原本應該要由自己履行的責任或要靠自己來滿足的需求,外包給市場中提供相應服務的專家或公司。這種類型的外包形式,從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保母和看護,到挑戰想像力的孝女白琴和出租女友,再到道德爭議至今未解的代理孕母,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但其中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這種類型的外包往往很難像商業外包一樣「就事論事」,其多半包含甚至必然引伸出情感上的牽扯,導致不該出現的假戲真做。而當我們顧及家人、朋友、同事及社會的觀感而尋求市場上的外包服務時,又是蓄意的真戲假做。究竟,世界上還存不存在不應該用錢買的東西?當我們深入個案進行探討時,終不免會發現這是一本算不清的恩怨情仇。 《共產黨宣言》裡有這麼一句話:「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提醒我們,資本主義對人類所帶來的巨大衝擊。但多數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段,「人們終於不得不冷靜地直面他們生活的真實狀況和他們的相互關係」。先知幫世人猜中了前頭,而生活在這什麼都能買賣的世界卻還不知道結局是什麼的我們,何時才能冷靜直面? #外包 #情感外包 #自我外包 #情感商品化 #全民情聖 #Hitch #伴郎友沒友 #TheWeddingRinger #月薪嬌妻 #家人租借公司 #RentaFamilyInc #婚禮顧問 #把妹達人 #出租女友 #出租男友 #出租家人 #代客道歉 #代客辭職 #代理孕母 #租借子宮 #代客把妹 #孝女白琴 #孝女白瓊 影視部分 《全民情聖》(Hitch, 2005) 《伴郎友沒友》(The Wedding Ringer, 2015) 《月薪嬌妻》(2016) 《家人租借公司》(Rent a Family Inc., 2012) 文字部分 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外包時代: 當情感生活商品化,自我價值將何以寄託?》(2017) 彭美玲,「凶事禮哭─中國古代儒式喪禮中的哭泣儀式及後世的傳承演變」,成大中文學報,第三十九期(2012年12月),頁1-40,http://bec001.web3.ncku.edu.tw/var/file/142/1142/img/1592/3901.pdf。 孝女白瓊,個人部落格,2003年7月4日,https://a0916969434.pixnet.net/blog/post/334310544-%E5%AD%9D%E5%A5%B3%E7%99%BD%E7%93%8A。 孝女白瓊探源,https://www.sim.org.tw/festival79.html。 “Taiwan's most famous professional mourner,” BBC, 2013/2/26,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21479399 「不孕者曙光 代理孕母法制化草案一讀通過」,中國時報,20205月21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501001639-260407?chdtv`. 「在出租情人眼中,人們如何短暫溫習親密感?」,報導者,2019年8月15日,https://www.twreporter.org/a/new-close-relationships-loneliness-economy-part-time-lover。 「當寂寞經濟成形、親密關係『無體溫化』,專家怎麼看?」,報導者,2019年8月15日, https://www.twreporter.org/a/new-close-relationships-loneliness-economy-expert-opinion。 「日本新職業》租『什麼都不做的人』來陪抓寶、自拍,出租生意背後的社會現象」,商業週刊,2019年9月2日,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0087。 「『一日女友』係金ㄟ…3小時7200元只能牽手散步 男大生摟腰摸腿挨告」,ETtoday新聞雲,2019年12月30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230/1613526.htm。 「【出租女友的自述】22歲入行 父母不干預:有人曾被騙錢、迷姦…」,香港01,2019年2月18日,https://reurl.cc/Q3NMeb。 「【出租家人】掩飾現實?填補人生不足? 平台老闆:我在演繹生活」,香港01,2019年2月18日,https://reurl.cc/Y6mxVL。 「請出租親人給我,日本新興家庭服務產業」,大人的社團,2018年6月11日,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314。 「日本出租家人|扮演人夫500次、代人謝罪收30萬円 租賃家人企業社長:『現有30個小孩當我親爸爸!』」,香港蘋果日報,2020年4月19日,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419/PHV7XE6H23LYB5J7IJHA6FLZW4/。 「論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論」,https://www.xzbu.com/2/view-391882.htm。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Listen on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r8QqX1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2minPlay
October 18, 2020ep.17 親密殺機:作為主婦的絕望與出口美國心理學雜誌〈Psychology Today〉提到女性殺人犯擁有和男性殺人犯不同的特質,最大的差異是,女性的殺人動機更為務實果斷,她們通常為取得實質的物質報償,但男性殺人犯,特別是連續殺人者很多時候是因為性的驅動,且女性犯案過程極少會出現虐待,但男性會出現綿長的虐待過程。女性殺人更常出現於親密關係中,她們因為想要結束一段舊的關係,展開新的生活而犯案,也更普遍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女性在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如何產生?由於社會輿論、媒體的誇大,在社會新聞中我們通常只見過分刻板的描述,而未能見其成因,本集節目便從幾部作品,討論成為母親、妻子的主婦,如何因為龐大的家務與育兒壓力,在被限縮的空間中,引發暴力,深入這些女性的內心世界。 #女性殺人#家庭暴力 #母性 #母親 #媽媽 #homemaker #caregiver #provider #女魔頭 #Monster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厭世媽咪日記 #Tully #金智英 #鄰家好爸爸 #AmericanMurderTheFamilyNextDoor #章詒和 #劉氏女 #桐野夏生 #OUT #主婦殺人事件 #角田光代 #沉睡在森林裡的魚 #坡道上的家 #媽媽友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湊佳苗 #媽媽真偉大 #媽媽請你也保重 片尾曲:The Cardigans, “Please Sister,” https://youtu.be/U4Wu-0x8oNI 討論資料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女魔頭》(Monster, 2003)。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2004)。 《厭世媽咪日記》(Tully, 2018)。 《坡道上的家》(2019)。 《82年生的金智英》(2019)。 《美國殺人檔案:鄰家好爸爸》(American Murder: The Family Next Door, 2020)。 文字部分 章詒和,《劉氏女》(2015)。 桐野夏生,〈out主婦殺人事件〉(1997)。 角田光代,《沉睡在森林裡的魚》(2011)、《坡道上的家》(2018)。 諶淑婷,〈從主婦的日常煩惱找到隱藏的殺意──專訪湊佳苗〉(2017)。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9474 林蔚昀,〈梅杜莎的凝視——讀角田光代《坡道上的家》〉(2019)。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2/article/8339 謝孟穎,〈當女人成為殺人犯?律師揭台灣年30件女性殺人真相,「家庭」是逃不掉的一題〉(2019)。https://www.storm.mg/article/1220027?page=1 風傳媒,〈「驚世媳婦」林于如三起殺人案中,從未被揭露的歷史〉(201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8133 BBC, 〈女性最危險場所是住家:聯合國公佈驚人資料〉(2018)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6357082 Scott A. Bonn Ph.D. The Unique Motives of Female Serial Killers Women kill for very different reasons than men. 2019.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wicked-deeds/201906/the-unique-motives-female-serial-killers Scott A. Bonn Ph.D. How We React When Pretty White Women Kill. 2017.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wicked-deeds/201709/how-we-react-when-pretty-white-women-kill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WronoKYjT4pjPfEfbq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Listen on SoundOn https://reurl.cc/KjAa7j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1minPlay
October 11, 2020ep.16 記憶之海:我們如何記憶,又如何忘記?記憶是什麼?如何能刻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那些熟悉的聲響、氣味、景物,總能勾連似曾相識的過往,那是牽涉感官接收系統、腦神經迴路,以及我們總總陳述的、情感的核心,造就今天的我們。 在諾蘭的非線性敘事中,過去、現在、真實、虛構交錯,如我們的人生景幕層層交疊,想像和真實混淆不清,但那都是我們,如同追蹤那已經伏法的John,雖然仇人是虛構的,但正義是真的。 有什麼是你如何想忘都忘不掉的,那就來到「忘情診所」吧,席捲而走深藏於情緒核心的記憶,帶走所有好的,壞的,但那些被記憶帶走的人,當你再見到時,還是會愛上他,那是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或者那總如初見,卻又熟悉的愛人。 但如果你逐漸失去了記憶,踏上那不返的旅程,逐漸失去了身邊的人,逐漸失去了自己,那是什麼樣的心痛與不捨?阿茲海默症如浪潮襲來,流失我們曾立足的沙地。 討論素材及延伸閱讀 影視部分: Christopher Nolan, Memento(記憶拼圖,2000)。 Michel Gondry,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王牌冤家,2004)。 Peter Segal, 50 First Dates(我的失憶女友,2004)。 Black Mirror, S1E3, The Entire History of Yo,(黑鏡第一季第三集「你全部的人生經歷」,2011)。 Richard Glatze & Wash Westmoreland, Still Alice(我想念我自己,2014)。 荻原浩,明日的記憶(2004)。 文字部分: 李宜芸,〈讓海底總動員多莉教我們一堂記憶喪失的課〉(2016)。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2751 BBC,〈記憶形成的奧秘:以前說的不對!〉(2017)。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39539604 踢踢,〈我想念我自己-早發性阿茲海默症〉(2015)。 https://pansci.asia/archives/86696 張瑞棋,〈失去記憶的 H.M.〉(2015)。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629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