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周邊有事是一檔由兩個學術浪人主持的泛文化podcast,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想像及詮釋。 生活的聲響,對話的日常,來自周邊有事。 ------------- 如果您喜歡周邊有事,可以到Apple Podcast或iTunes的節目頁面上,幫我們打上五顆星並留言互動 ,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 more
June 24, 2020ep.6 逃避可恥但有用:一場拖延症病友的自我治療各位喜歡拖延、熱愛拖延,沒有拖延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就活不下去的拖延癡、拖延狂、各位拖延症病友,大家好~打ㄍㄟ賀~胎嘎後~ 以上純屬囈語,因為應該沒有人能像喜歡棒球一樣喜歡拖延症。 拖延症讓人厭惡自我,在本應生產力滿點的時候,卻只想躺著什麼事也不幹,唯有到了交差死線逼近的時候,才會心不甘情不願地開始幹活。而這樣急就章趕出來的東西又怎會完美?因此,我們總會想像有一個沒有拖延症的自己存在,「他」或「她」因為沒有拖延的壞毛病,所以得到了許多現實中的我們裡應完成卻沒能完成的成就,過著比我們更好的人生。 但人不能一輩子生活在自我厭惡中。不管導致拖延症的是人格缺陷,還是深層心理因素,抑或者生理構造使然,每個患者都要學習跟自己的拖延症共處。在本集節目中,我們介紹了知名部落客Tim Urban用來比喻恐慌症發作時的三種角色(理性決策者、享樂猴子、恐慌怪獸),以及史丹佛大學哲學教授John Perry所提出的「結構式拖延法」(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這些讓拖延症患者可以更加瞭解自己拖延症的起源,甚至把想拖延逃避的傾向,轉化為一種可以因勢利導的力量,讓自己完成更多任務。王博跟品希也分享了自己多年來應對拖延症的經驗和技巧,提供眾家病友們參考。 討論素材: 王博,「【人類觀察】拖延症怎麼辦?一個重度患者的告白」,2019年11月8日,https://reurl.cc/X6Y44g。 John Perry《The Art of Procrastination: A Guide to Effective Dawdling, Lollygagging and Postponing》(2012) *此書有簡體繁體有中譯,但都已絕版,但簡體版電子書還能買到。 John Perry孫女幫他架設的關於結構式拖延法的網站,上面還有賣以拖延症為主題的T-shirt:http://www.structuredprocrastination.com/。 Tim Urban,《拖延大師的腦子在想什麼》(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TED Talk,2016年3月25日,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57226。 「別再為拖延症內疚了」,紐約時報中文網,2013年1月21日,https://cn.nytimes.com/health/20130121/c21procrastination/zh-hant/dual/。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至此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4minPlay
June 17, 2020ep.5 你要找的是對的人?還是對的自己?關於社群媒體和交友軟體的世代對談本集我們邀請23歲的JOJO,與我們對談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的自我認同·、親密關係跟人際互動。相較於數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數位原住民更習慣於透過FB、IG等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展現自我跟聯繫社交,更熟練於用交友軟體(dating App)來為自己篩選喜歡的對象,就像Spotify告訴我們的,「你可以不斷地跳過,直到找到最愛的那一首」。在選擇性暴露、網路濾鏡的催化下,我們可以任意剪裁自己的形象,向社群及世界投射那個無比美好的自我想像。 只不過,透過社群媒體剪裁出的自我形象越美好,往往就跟現實的自我相距越遠。虛擬出的自我不可避免的異化,成為每個人無法承受之重。能透過交友軟體來選擇的對象越多,就越需要無情與理性,把每個人都當作一筆條件組合來評估。「不喜歡左滑,喜歡就右滑」的效率擇偶,造就的卻是一個個孤單且渴望被接納的個人。 科技和生產力在解放現代人的同時也下了詛咒。 讓我們被自由所拘禁、為完美而殘缺、應豐盛卻貧脊。 討論素材: Kate Fagan《麥蒂為何而跑:一個典型青少年的私密掙扎與死亡悲劇》(2018) Michael Nast《愛無能的世代:追求獨特完美的自我,卻無能維持關係的一代》(2017)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至此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和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6minPlay
June 13, 2020ep.4 變態殺人者與他們的產地:從絕歌與破案神探談起隨機殺人,無差別攻擊(日語:通り魔),是指加害者無特定攻擊目標,而向無辜者下手,加害者對社會有無法遏止的怒氣或惡意,一般被視為有嚴重精神疾患或反社會傾向。隨機殺人犯或變態殺人者是如何形成的?在壞人還沒有變壞以前,我們有沒有可能組織社會安全網接住他們?在他們犯下罪行後,又有沒有被教化的可能?這些都是非常難解的問題。 本集以下列文本為基礎展開討論:由殺人矯正後重返社會的「前少年A」所寫的《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Netflix影集破案神探(Mindhunter)、古谷實的漫畫《白晝之雨》、James Fallon所著的《天生變態: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 1997年日本神戶發生連續殺人案造成2人死亡、3人重傷,被害者皆為小學生,加害人也僅有14歲,因為未成年不得揭露姓名,而被稱為少年A,他還自稱「酒鬼薔薇聖斗」,向警方寄出挑戰書。這樁案件由於展示屍體、挑釁警方,具有公開表演、蔑視權威的特性,而被視為「劇場殺人」的先例。經過多年精神、心理矯正的少年A表現出強烈的悔意與自省,書寫犯案前後與接受矯正的心理狀態細膩深刻,本書銷售良好也造成極大的爭議,他是對社會的反省還是因殺人而獲利?無論如何,這都是非常殘酷的成長。古谷實的漫畫《白晝之雨》,則虛構了一個天生變態的殺人者「森田」,細部描繪了變態者的心理及所承受的煎熬。 破案神探改編自真實故事,描寫1977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行為分析小組(BAU;Behavioral Analysis Unit)的成立過程。他們訪談極端犯罪者來了解他們的犯罪動機及心理,透過統計、歸納、分析的行為科學,推論兇手的長相、膚色、年齡、職業、生活習慣、親子關係,透過這種「側寫」(profiling),縮小偵搜對象、定位疑犯。 James Fallon是一位腦科學家,他在《天生變態: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一書中,發現了心理變態者確實擁有共同大腦結構的特徵,也攜有戰士基因MAOA-2R,而這些生理特徵如果因為霸凌、虐待等環境因素所激化,這些人就可能會犯下嚴重的反社會罪行。但同樣擁有這種大腦結構及基因的James Fallon,卻因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母親的溫暖關愛,最終成為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腦科學家,而沒有走上變態殺人的道路。 討論素材: 前少年A《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2016) 古谷實《白晝之雨》(2011) 破案神探(Mindhunter)(NETFLIX, 2020) James Fallon《天生變態:一個擁有變態大腦的天才科學家》(2016) 胡慕情,「 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 」,端傳媒,2016年4月26日,https://reurl.cc/4ROaoV。 NNN 神戸連続児童殺傷事件 (酒鬼薔薇聖斗事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ustUlXNHY。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到這裡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跟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9minPlay
June 11, 2020ep.3 防疫與人權:為了安全,你願意讓渡多少自由與權利?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是一場對國家存在正當性的測試,那些無法預見災難、降低損害並恢復穩定的國家,將失去人民的信任與支持。而那些成功應對疫情的國家,人民可能會接受公權力擴張,以及那些有逾越人權和法治之虞的舉措。但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人民權利一旦讓渡給國家,不僅難再收回,更有被濫用的可能。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政府在911事件後,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全面強化對人民的監控手段和數據取用,但經斯諾登(Edward Snowden)等吹哨人揭露後,外界才知道背後存在著嚴重的權力濫用及隱私侵犯。當國家高舉防疫大旗來行使公權力,並透過科技監控知曉每個公民何時在何處出現時,我們是應該覺得安全還是憂慮? 討論素材: 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2014) 「新北開第一槍!防疫禁師生出國 教育局:違者扣操行分數」,自由時報,2020年3月16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01195。 「你不管我管 侯友宜點名錢櫃」,中國時報,2020年3月25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00325000548-260118?chdtv。 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中譯版),金融時報,2020年3月26日, 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326/1427974.html。 「疫情下各國強化監控,健康與隱私不可兼得?」,紐約時報,2020年3月26日,https://cn.nytimes.com/technology/20200326/coronavirus-surveillance-tracking-privacy/zh-hant/。 「敦睦艦隊染疫官兵足跡總整理 90多個地點至少10縣市」,中央社,2020年4月23日,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4200096.aspx。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到這裡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跟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2minPlay
June 11, 2020ep.2 瘟疫下的末日想像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在1991年冷戰結束後,人類再次面對世界末日可能到來的恐懼。這次最可能消滅我們的不再是核武器,而是病毒。在因自然或人為的災難導致文明及政治秩序崩解後,人在無政府狀態下要如何生存?甚至有無重建文明及秩序的可能?都端視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求生哲學。人在末日後面對生存威脅主要有二,一是不適人居的環境(生產體系崩潰,人類只能依靠採集來取的生活所需資源),二是倖存者之間的互相殘殺。但相較之下,第二種生存威脅才是最主要的。如何在與怪物戰鬥的同時不要讓自己也變成怪物,成了對人類最終的靈魂拷問。 討論素材: 28天毀滅倒數(28 Days Later, 2002) 活人生吃(Dawn of the Dead, 2004) 我是傳奇(I Am Legend, 2007) 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28 Weeks Later, 2007) 行屍走肉(The Walking Dead, 2010) 末日Z戰(World War Z, 2013) 最後一個男人(The Last man on Earth, 2016)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到這裡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跟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4minPlay
June 11, 2020ep.1 女性情慾與霸道總裁:通往女性情慾的漫長推理在情慾的滿足和消費上,相較於男性可以僅由插入獲得快感,女性情慾的複雜程度無疑是一個難解的小宇宙。女性的情慾從來就不只有當下的性而已,而是始於上床之前的互動、對話、眼神交換,所讓女性能感受到彼此間的親密與撩撥,前戲從兩人見面那一刻就開始了,而性行為結束之後則延伸了愛與承諾的渴望。從這個差異出發,從滿足女性情慾出發的女性向AV賣的究竟是什麼?而為何不顧女性主體性的霸道總裁能夠大受歡迎?相較於男性因性感女體而起的直白性慾,女性情慾更容易被一個慾望勃發但卻為了保護女性而自我克制的男性所激發,就像暮光之城,或者被一個有性格缺陷或心理創傷但卻願意為了女性而馴化自己的男性所誘發,如同格雷的50道陰影。這是一場雙方心知肚明卻不說破的心理遊戲。 討論素材: AV帝王(NETFLIX, 2020) 莫泊桑《女人的一生》(1883) 西蒙波娃《第二性》(1949) 暮光之城電影版(2008)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電影版(2015)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到這裡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跟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42minPlay
June 11, 2020ep.0 周邊有事?是誰有事?怎麼回事?「周邊有事是一檔由兩個學術浪人主持的泛文化podcast,為你提供不同的思考、想像及詮釋。生活的聲響,對話的日常,來自周邊有事」。 除了官方簡介外,我們希望在這一集裡讓大家多了解一點我們是誰及為什麼做這檔podcast,雖然自己聽完後覺得好像也沒說什麼,最大的賣點反倒是最後的花絮.............. ------------- 如果您喜歡這檔節目,請到這裡為我們打上5顆星(https://reurl.cc/R4gjXe),並在FB、IG跟Medium上follow我們。 Listen o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8004960 Listen on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50ytC177fbAsERueqsz34 Listen on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ba7u035m21n08731n9eow1v Follow us on Instagram @whathappened5978 Follow us on Facebook https://reurl.cc/Y1b9Xa Read us on Medium https://reurl.cc/z8LMY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