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期母亲节特别节目】
在2025年母亲节这天,我们展开了这样一场关于母职的对话。这个题目格外符合我们的播客名:选择成为,或者不成为一个母亲,从来不是简单的站队和对错,而是关于理解、共鸣与多元选择。
我们是否可以选择成为母亲,但仍然保有自己的主体性,这会让我们面临怎样的社会压力。
我们是否可以选择不成为母亲,但这种选择背后的对抗性又从何而来。
当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女性群体内的分裂,“熊孩子”和“厌童”,这其中弥漫在女性共同体上方的阴影又是什么。
当我们倾听彼此,是否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支持彼此的选择。
谢谢大家的收听,也欢迎在评论中分享你成为或者不成为母亲的选择与故事。
【内容提要】
Part 1 选择的时刻与动因
2:50 很多人在是否要孩子的问题上,会经历“徘徊地带”(the maybe zone);在“要成为妈妈”的预设下,我们如何走向了不同的选择
Part 2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13:13 不管做了多少准备,全然对一个生命的负责仍然会勾起母亲本人很多的情绪;养育小孩与养育自己“内在的小孩”
16:50 母亲作为女性的主体性与社会声音之间的矛盾;如果母亲没有足够的主体性,会更容易陷入到一种“失控感”中
23:50 母职的双重含义:“作为制度的母职”(motherhood as institution)与“作为经验的母亲身份”(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Part 3 女性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25:54 线上的母职叙事与线下真实的亲子社群互动
30:40 沙丘里女性“共享祖先记忆”的设定
36:00 当社会支持缺位时,对女性成为母亲的要求会更高
38:30 当女性反抗“成为母亲”时,到底反抗的是什么?
42:20 个体化的历程里,我们应该成为“真人”而非“完人”;我们对抗的是一个集体的创伤
46:27 现实中,如何改善“女性的困境”;我们是否可以想象不同的母职
50:40 伴侣对母亲的支持:男性能否将“成为父亲”作为自己人生的优先级,社会观念是否支持男性履行父职
1:01:35 公共空间对“厌童”这一现象的影响
1:04:40 ”厌童”是“优绩主义”的一种体现,是对自己内在创伤的投射
本期推荐书目:
《最重要的决定》The Baby Decision: How to Make the Most Important Choice of Your Life
《当妈后你是公主也是坏皇后:从荣格心理学看童话故事中的母性智慧》Motherhood: Facing and Finding Yourself
《看不见的女性》Invisible Women: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
BGM:
The Woman in My Life - by Billy Gilman
红豆 - by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