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中西交融的新編京劇、神秘色彩的家將陣頭、熱鬧歡騰的北管音樂...在《106說故事》中,你們可以認識到臺灣各類民俗藝陣、傳統表演藝術及民俗音樂,節目邀請各類藝術文化工作者與專家學者,藉由輕鬆活潑、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我們不可不知的臺灣在地文化!--Hosting provided by ... more
FAQs about 106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106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88 episodes available.
May 28, 2024EP38「山區豐饒環境,釀出臺灣好酒」―埔里酒廠「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飲酒在現代是人們尋常的飲食娛樂。 說到臺灣酒,大家會想到什麼呢?其實埔里在日治時期就開始發展釀酒產業,甚至還一度被選為御用貢酒呢!邀請到埔里酒廠副廠長丁丞康,來跟大家分享臺灣的釀酒產業歷史故事。享有在地優質的水資源,埔里酒廠釀出甘甜的美酒,不只被選為製造御用貢酒,戰後嘗試的紹興酒也大為成功,甚至還研發出了知名的愛蘭白酒。從酒廠創建與發展的歷史,到經歷九二一大地震的災後重生;也跟各位講到了拜訪酒廠時,必須品嘗體驗的美食玩樂項目。現在的埔里酒廠,除了釀酒之外,也積極發展文化觀光,發揚在地獨特的釀酒文化,向來訪的旅客訴說埔里的釀酒發展歷史。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5minPlay
May 24, 2024EP37「賽德克族傳統文化的保存與推廣」―清流部落谷路邦大地劇場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期爆發的慘烈事件,因為不滿日本人的欺壓,霧社的賽德克族人起身反抗,並演變成大規模的衝突,許多族人因此不幸喪命;但在事件結束之後,倖存的其他賽德克族人到哪裡去了呢?邀請到清流部落谷路邦大地劇場的行政總監馬姮.巴丸,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賽德克族的文化、清流部落谷路邦大地劇場的成立過程,以及霧社事件和「川中島」的故事。在霧社事件之後,日本政府將倖存的賽德克族人遷移到川中島集中管理,也就成為了現在的清流部落;雖然適應的過程困難重重,但現在族人已經在清流部落逐漸重建家園。有感於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地方的文史工作者除了調查傳統文化,也透過表演藝術、教育活動等等方式,一邊發展在地的休閒旅遊產業,一邊向更多人訴說賽德克族的歷史文化,以及清流部落的美麗風光。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4minPlay
May 21, 2024EP36「現代都市中的史前遺址」—惠來遺址臺中市原先規劃為雙核心副商業區的七期重劃區,在人口成長與經濟重心轉移的因素影響下,逐漸取代中區成為了臺中市的新商業核心。而在這樣的都市規劃、水泥叢林之中,卻意外的發現了史前遺址,就是位在惠來里的「惠來遺址」。邀請到惠來文化協會的楊智仁理事長,來與我們說說這個都市水泥叢林中的史前遺址故事。他指出,惠來遺址在2002年出土,並在2010年正式公告成為臺中市第一座市定遺址,這裡的文化層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期、而且是中部第一次挖掘到的大型村落遺址,遺址保存狀況完整,對於了解中部地區的史前聚落文化有很大的幫助。現在惠來遺址所在地附近改建為「小來公園」,並有設置展示棚架,模擬當時的挖掘場樣貌,用親切的方式向市民們介紹中部地區的史前文明。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6minPlay
May 17, 2024EP35「昔日武道場,今日六藝塾」―臺中刑務所演武場日本人獨特的武士道文化,是日式教育的重點,日治時期的臺灣也有興建武德殿、武道館等推廣武道,許多這些建築在戰爭的時期受到破壞,而戰爭結束之後也有不少遭到拆除。位在臺中市西區的「臺中刑務所演武場」,就是臺中市僅存的日治時期武道館建築。節目主邀請到文史工作者張明權、許惠雯老師,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演武場的歷史背景,以及武道館建築在現代的成為古蹟與文化館的故事。臺中刑務所演武場原先是為了讓司獄官練武而設置的,周遭也曾經做為臺中監獄與眷村來使用,後來被登錄成為歷史建築並進行修復工程,現在委外經營成為了「道禾六藝文化館」。如今的演武場,不只保存著演武場原先的歷史文化外觀,更將古蹟歷史空間再利用,重新與現代生活接軌。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3minPlay
May 14, 2024EP34「磺溪浩瀚起文瀾!大隱隱於市的中部文教象徵」—磺溪書院磺溪書院,是大肚區最古老的建築,最初是當地仕紳等人推廣地方文教的場所,到了現在已經被指定成為古蹟,也是臺中市現在僅存的唯一一個書院,節目邀請到文史工作者陳仕賢老師,來和大家說說臺中地區在清領時期的文教啟蒙歷史故事。磺溪書院原身是1799年的「西雝社」,是當地仕紳建來作為文人雅士以文會友的聚會場所,後來聯合更多在地的仕紳再度募集籌建,1887年擴建成「文昌廟」,並在文昌廟中開設「磺溪書院」,在大肚地區廣收學子、作育英才。磺溪書院走過了清領、日治、中華民國三個政權的轉變,也經歷過天災人禍、見證戰爭,不只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書院的存在也從中部地區啟蒙學習的實踐者,轉變成為了文化教育的象徵。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4minPlay
May 10, 2024EP33「筆墨點滴,歷史長河」―臺中文學館臺灣文化協會、櫟社、臺灣文藝聯盟,到戰後的銀鈴會、笠詩社等等,都是在中部活動的重要文化組織。墩點文史工作室的負責人林宗德老師來到我們的節目上與大家分享臺中文學館以及臺中作為「文化城」的文學故事。改建自日治時期的警察宿舍,臺中文學館呈現時代變遷的歷史脈絡,並記錄著在地的文學成就與臺中的文化貢獻。文學公園搭配日式建築,獨特的風格與濃厚的文學氣息,臺中文學館同時兼具文化教育與觀光休閒,成為臺中市的新旅遊景點。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5minPlay
May 07, 2024EP32「關懷鄉野,深耕在地的文人」―潘樵潘樵老師在節目上向我們分享了他踏入創作領域的契機,以及他對於臺灣自然環境的看法。潘樵對於土地的關懷與熱忱也成為了他的創作主題,積極進行臺灣的自然人文走訪調查,透過文學來書寫在地的生態、文化、歷史故事,更在2016年以最年輕的得獎者之姿,獲得了南投縣玉山文學貢獻獎的肯定。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1minPlay
May 03, 2024EP31「聽見歷史傳承的聲音:國樂文化」―聞韶軒絲竹室內樂團音樂,是國際共通的語言,世界各地的文明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音樂文化。古代中國的音樂可以追溯到西元前七千年,歷史悠久,也與社會緊密連結。節目邀請到「聞韶軒絲竹樂團」的榮譽團長廖木春、團長黃勝宏來和大家分享聞韶軒絲竹樂團的故事,從《詩經》中詩歌不分、儒家主張的「禮樂制度」,到士大夫推崇的「琴棋書畫」,可以看出中國傳統音樂與社會文化的連結。聞韶軒絲竹樂團多次入選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樂團宗旨「發揚固有文化、推廣國樂教育、提升演奏水準、普及國樂風氣」;教學傳承努力不懈。面對全球化的浪潮,傳統音樂也受到外來音樂的影響,如何持續文化的傳承、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衝擊,是傳統民俗藝術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9minPlay
April 30, 2024EP30「廟會陣頭文化,展現民族記憶」―九天民俗技藝團廟會喜慶時,陣頭表演鑼鼓喧天,不論是載歌載舞的鑼鼓陣、氣勢磅礡的宋江陣,或是避邪招福的舞龍舞獅,這些都是東亞一帶漢人的傳統民俗技藝,而這些表演形式也被統稱為「陣頭」。節目中,邀請到了「九天民俗技藝團」藝術總監許懷文帶領我們一起來認識九天民俗技藝團故事,以及陣頭文化與台灣社會的歷史互動。陣頭文化的發展與漢人移墾社會息息相關。來自臺中市大雅區的九天民俗技藝團,努力地將陣頭這種貼近庶民生活,卻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民俗表演藝術,提升到具有專業性與藝術性的文化層次。九天民俗技藝團曾經多次入選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並在國內外多次演出,除了積極傳承陣頭民俗技藝,更是向外推廣臺灣的傳統表演藝術文化。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3minPlay
April 26, 2024EP29「開埤造圳,飲流懷源」―八堡圳 / 二水跑水節彰化是台灣中部發展較早的聚落,墾殖農業發達,也號稱是中部的穀倉,而說到彰化的農業發展,就不能忘記在彰化二水的八堡圳。二水在地的獨特慶典「二水跑水節」,就是在紀念八堡圳的開鑿哦!節目邀請到了文史工作者張碧照、張錫池帶領我們一起來認識「八堡圳與跑水節」!雖然臺灣的雨量偏多,但雨量不平均,而且坡短流急,留水不易,建造水圳就成為了開墾時的重要工程。彰化、甚至是臺灣,能夠有如此的發展,八堡圳絕對功不可沒。因為感念水資源的珍貴,同時感謝當時幫忙造圳的人們,二水的「跑水節」也成為在地具有獨特歷史意義的民俗節慶。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31minPlay
FAQs about 106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106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88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