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他們原是香港人,也是台灣新住民,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歷史等多元的角度,帶領聽友們遊走台港兩地,從而瞭解台灣、觀察香港,透視兩地社會特色。節目秉持知性和感性並重的風格,深入淺出的介紹方式,剖析新舊香港移民心裡面的兩個家,形式採用雙主持對談,偶爾也會訪問特約來賓。░聽友來信☀FaceBook▸... more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
October 16, 2022111年總統國慶談話的評析今年國慶大會上,蔡總統以「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為題,發表國慶談話,不僅是對海內外的國人同胞,也向北京當局和國際社會,清楚傳達台灣的立場。蔡總統提出持續強化「經濟產業」、「社會安全網」、「民主自由體制」、「國防戰力」等「四大韌性」總目標、以及執行面上的17項政策。在兩岸關係方面,蔡總統除重申台灣的堅定立場,亦即:國土主權不退讓、民主自由不妥協、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選項、台海現狀不能被破壞改變。蔡總統同時也務實理性地面對疫後兩岸交流的發展,表達期待在兩岸邊境解封後,能夠逐步恢復兩岸人民的健康有序交流,進而舒緩台海緊張的情勢。在民主體制方面,蔡總統提出強化民主韌性的「三部曲」,首先,是讓自由民主體制成為全民共識;其次是強化資訊的透明、強化錯假訊息的辨識;第三是持續深化國際合作、緊密連結民主盟友。在經濟產業方面,蔡總統首度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向國際傳遞清晰的訊息。在疫後民主供應鏈重塑的進程中,台灣是可信賴的安全夥伴,「半導體製造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而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總而言之,台灣的經濟更發展,全球供應鏈就更完整而堅韌。台灣的安全越是鞏固,區域和全球就越發和平繁榮。台灣的民主更深化,世界自由民主陣營就更加穩固。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蔡政府要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而這個「更好的台灣」,就是「更有韌性的台灣」。...more30minPlay
October 09, 2022裴洛西議長訪台後的台港關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團於2022年8月2日至8月3日訪問台灣,促使海峽兩岸瀕臨衝突的邊緣,更令台港關係降至冰點。本集節目將回顧過去三十年以來的台港關係,進而剖析近年來台港官方關係日趨惡化的原因,並對未來的台港關係提出若干建議和展望。關心當前台港關係的聽眾朋友,實在不容錯過喔!...more30minPlay
October 02, 2022專訪「咪唔記得你個名呀」展覽其中一位香港藝術家Fly日本宮崎駿的動畫中,「千與千尋」的最後結局有一句很有名的對白:「不要忘記你的名字!」相信是宮崎駿迷的深刻記憶。三位來自香港的藝術家,選擇在台北小巷中名為「河神的丸子」舉辦「咪唔記得你個名呀」展覽,希望喚起香港人毋忘初心和身份認同。其中一位藝術家Fly以Google 廣東話輸入法,文字獨特的表達方式,呈現另類的藝術情懷,今次他在展覽展出《孤高詩》系列共3個作品,分別創作於離港前後的不同階段。今日有請Fly為我們現身説法他的創作靈感,也分享他從香港中學視藝科老師,到台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博士硏究生的心路經歷。...more30minPlay
September 25, 2022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專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九月八日辭世,享耆壽96歲。在十天國家哀悼期後,同月十九日國葬在倫敦西敏寺舉行,有上百位國家元首齊聚倫敦悼念,女王於1947年在西敏寺成婚,1953年於西敏寺舉行加冕儀式,2022年也在這裡向世人告別,象徵一個時代的落幕。伊莉莎白二世在位七十年,在英國治理香港155年期間,她的統治歲月就占了30%,成功將香港由一個華南轉口貿易港,蛻變成為世界三大金融重鎮之一!本節目緬懷英女王堅毅勇敢的精神,歷經15位首相,終生為民服務的職志,最終成為當代在位最久、深受世人愛戴的國家元首,其尊貴優雅的皇家氣質,也將永留世人心裡。...more30minPlay
September 18, 2022疫情下蘆洲衞生所的一天---朱思盈專訪臺灣各鄉鎮市的衛生所是最基層的公共衛生組織,對於公共衛生政策之推廣及預防保健業務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集將邀請新北市蘆洲區衞生所主任朱思盈醫師進行專訪,藉由她的視角瞭解衞生所的日常業務工作,並帶領大家一起回顧過去兩、三年新冠疫情肆虐下醫療體系的壓力和醫護人員的辛勞。請大家準時收聽,順便替我們的醫護人員加油打氣吧!...more30minPlay
September 11, 2022千里嬋娟話中秋中秋,最早出現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因此屬於豐收節。唐朝以後,中秋節成為君王賞賜群臣的節日。明清時期,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時至今日,我們熟知的中秋節就是農曆八月十五日這一天。在傳統的中秋習俗裡,祭祀也是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盛。也有祭月的儀式。而現今社會,通常都以拜神明、土地公、祖先、地基主為祭祀活動。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台灣人多在中秋期間烤肉;日本人則會吃月見糰子或是月光餅,部份地區會煎太陽蛋;韓國人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象徵月亮由虧轉盈。此外,時令的水果和其他農作物如楊桃、柚子、芋頭、栗子、菱角、梨子、柿子等。在農耕社會中是農民秋季的收穫,也是中秋節的食品和祭品。華南沿岸地區、港澳和越南還有提燈籠的習俗,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綵燈會,這個習俗也流傳到星馬華人地區。中秋節也是桂花盛開的時節,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也是中秋節的常見習俗,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親愛的聽眾朋友,想到中秋節,你們會想到什麼呢?無論你們進行什麼慶祝活動,但願大家都能將人際間的感情維繫得長長久久,千里共嬋娟!...more30minPlay
September 04, 2022從心歸零-勇闖新地的朝聖之旅—-專訪劉玉嘉(下集)聖雅各之路也被稱為朝聖者之路,起自歐洲各大城鎮,終點位於「西班牙聖雅各大教堂」,並延伸到菲尼思特雷海岸的一條步道。劉玉嘉在56歲因為跟太太一起觀看德國片《我出去一下》(I’m Off Then),被劇中的西班牙千年朝聖古道「聖雅各之路」深深吸引,動念辭去高薪厚職,踏上令人嚮往的朝聖之路。劉玉嘉從法國小鎮聖讓皮耶德波爾一路沿著西班牙北走到聖城的「法國之路」,大約有800公里,總共花35天走完「法國之路」,經過227個大城小鎮。面對人生下半場的不同抉擇,今集資深媒體人、旅行作家劉玉嘉為大家分享朝聖之旅的難忘經歷,從中又得到什麼人生啓思?大家不容錯過。...more30minPlay
August 28, 2022從心歸零-勇闖新地的朝聖之旅—-專訪劉玉嘉(上集)聖雅各之路也被稱為朝聖者之路,起自歐洲各大城鎮,終點位於「西班牙聖雅各大教堂」,並延伸到菲尼思特雷海岸的一條步道。劉玉嘉在56歲因為跟太太一起觀看德國片《我出去一下》(I’m Off Then),被劇中的西班牙千年朝聖古道「聖雅各之路」深深吸引,動念辭去高薪厚職,踏上令人嚮往的朝聖之路。劉玉嘉從法國小鎮聖讓皮耶德波爾一路沿著西班牙北走到聖城的「法國之路」,大約有800公里,總共花35天走完「法國之路」,經過227個大城小鎮。面對人生下半場的不同抉擇,今集資深媒體人、旅行作家劉玉嘉為大家分享朝聖之旅的難忘經歷,從中又得到什麼人生啓思?大家不容錯過。...more30minPlay
August 21, 2022台灣都市化逆轉的人口移動世界對逆都市化的定義各不相同,但都圍繞著從人口稠密地區遷移到人口較少的地區的移動的中心思想。近年台灣的逆都市化出現,2011年開始逆轉的分水嶺,人們從都市社區向農村社區遷移的過程。逆都市化現象反映了人們偏好的生活方式中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因此不僅要考慮到從城區出走的距離,還要考慮動機。近年疫情重創世界經濟,各產業做出調整,有危必有機,未來的全球供應體系也須作出更具彈性的轉變,數位化科技解決地域界限的問題,突破選擇居住與工作的必然性規範,也加強人們追求幸福感與經濟條件的平衡。面對逆都市化的大趨勢,南北大都會的人口轉移,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呢?又如何部署面對自己的選擇呢?...more30minPlay
August 14, 2022高科技低接觸的趨勢經過兩年多的新冠病毒影響,人與人之間為了避免接觸,將工作、社交、購物,甚至教育、醫療視診等活動大量轉移往線上進行,加速人們邁入數位化社會的進程,「低接觸經濟」逐漸成形。人們藉由網際網路及現代資訊科技,無須過多接觸,即可實現經濟目的。這些大環境因素,催生有關無接觸經濟、新工作模式及防疫的商機,因應外部變化導入數位工具,即時轉型成為強化競爭力的契機。此外,高科技低接觸的轉型中,人際關係的疏離感,虛擬世界的社交模式,對未來世界造成什麼影響?本集讓我們一起從文化、經濟、社會各方面去探討一下。...more30minPlay
FAQs about 715公里之間(華、粵):How many episodes does 715公里之間(華、粵)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25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