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920影音工作室:How many episodes does 920影音工作室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9 episodes available.
April 10, 2016原声音乐:《A River Runs Through It(大河恋\川流岁月)》主旋律借用一句歌词——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长兄如父》 作者\邝言 4 2007-12-07 22:43:44【转载自 豆瓣电影】在我还未看过这部影片的时候,就曾有人将片头的那段独白写在我的留言本上:——诺曼,你喜欢写故事。也许有一天,你会写我们这个家族的故事,到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曾经发生的许多事情。毫无疑问,这是一则关于写作的箴言。就如我常说的那样:写作源自某种想要把什么看个清楚的愿望。当许多事情处于当下发生的那一刻,我们是看不清楚的,这就最有力地说明了“历史并非仅仅是发生过的事情”。往往要等到多年以后蓦然回首,我们的目光穿过岁月的重重帷幔,方才获得某种冰凉而透彻的了悟。请相信,那其中横梗着的岁月,并非仅仅是帷幔而已,恰恰相反,那是我们得以从当下永不驻停的重负中抽身出来的原因。当父亲缠绵病榻之际,作为独生子的我,白天忙于各种不得不去面对的世俗事务,夜晚也在病房的折叠床上度过……那样的时间里,物质重负尚来不及凝聚成痛苦。直到父亲离开很久以后,直到生活有了它下一个的主题,我才开始感触到那一针缓慢的疼痛。紧张注视着输液管中的水滴坠落或监视仪上的电波起伏时,我写不下任何的字;而伫立在冰冷的墓碑前——我可以伫立整整一个午后的时间——我却文思泉涌。泪水也一样。也许有人会说,或许正是这样私人的遭际使得你总是偏好这样父子家族题材的电影,就像你甚至把《教父》也理解为这样的电影一样。好吧,既然提到了《教父》,那么我就用其中的一句名言来回答:It's not personal.的确,那是我的父亲,那是我所亲历的事情,但并不等于说那就是“私人的遭际”。道理很简单,当我称呼他时,并不是直呼其名,而是称他为“父亲”。而“父亲”,可不是“私人的”。而事情的当下发生和事后的追述,其区别也正在于此。在当时,母亲几乎不同别人打电话或者任何形式的交谈,因为那样的交流总不免要提到父亲的状况,若是那样,母亲就不得不重复那些琐碎的情况:今天又吐了多少次、发烧到了多少度、吃了什么药、采取了什么措施或者花费了多少钱等等。这样的表述是困难的,就像将割开的伤口重新用刀划一遍,别人出于关心但却无计可施,母亲倒因此情况变得更坏。可见,当下的全部,就是如此。但多时之后,当我回头看那段往事,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父亲的呕吐物,即便想到输液管,那透明水滴的下落,也是审美的。我更深刻地记得我在床榻前握着他尚温热的手,一言不发地体会着他的呼吸和脉动,一坐良久,直到忽然意识到病房窗外的天空,已渐渐泛白——又是一夜过去了。我清楚地记得,在那样的时刻,薄薄的晨曦确然给我一种抚慰,因为新的一天来临了,而父亲仍在我的身边,于是过去一天里的所有劳累都仿佛物有所值……直到某一天,那床榻上徒剩雪白的床单。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诗情记忆”并不简单地就是所谓的“选择性记忆”,它根本不是一个心理学名词。“诗情记忆”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真实的历史,是我们如此这般存在的意义。父亲,在全部人类经验之中,也只有在这种“属人的”经验中,绝不会是呕吐物,而是隔在我们同虚无之间的那座墙,只要他存在,我们就可以安心。在《A River Runs Through It》(中译名《大河恋》)中,就有这样一位父亲。作为牧师,他宣称“宗教与钓鱼是一回事”,布道是在教堂传播上帝的人间福音,而钓鱼,则是在大河之上聆听上帝的自然律法。他说:钓鱼作为一种技巧是可以学习的,但钓鱼作为一种艺术是无法学习的,那需要另一种方式。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绝不是一个古板迂腐的教士,这在片中有绝好的证明:他教长子诺曼英文写作,以简约为美,诺曼写好交上来,他会说“再减一半分量”……直到最终令他满意。看起来和其他严厉而刻板的父亲并无不同。可是,当他觉得满意之后,却说出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现在你可以把它扔掉了。”显然,这位父亲并没有把他的法则当作是最高的甚至唯一的范本(是范本,因为作为神父他不足以认为自己能替代上帝的权威,但他却完全可以如很多教士一样声称自己的领会是最好的范本,毫无疑问,那所谓“最好的范本”有一个别样的称呼,叫做“教条 ”)。他也是这样教两个孩子钓鱼的:他拿出一个摇晃的钟摆,让两个孩子按照音乐中四拍的节奏去甩动长长的鱼线。(没有看过这部影片或者没有钓鱼经验的人或许不知道其意义何在,我曾有幸跟随后来的“父亲”,我的丈人,学习过钓鱼,他虽然没有影片中的父亲那样诗意,但也确实曾教会我如何将鱼线抛得更远。在我看来,站在乡间河边的我同影片中站在大河边的诺曼,并没有多少的分别,而且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很高兴我又有了一位“父亲”。)影片中的父亲就以这样一种既刻板却也优美的方式,一种寓自由于规则的方式,教会两个孩子钓鱼。当然,影片中那抛入大河中的鱼线要长得多,甩出去的弧线也更为优美。这是整部影片的华彩——每当鱼线被甩出去,那美到忧伤的音乐便会响起,而镜头随即也会放慢。于是,你看得清鱼线在空中舒展、旋转、直到落水的全部瞬间。重新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每每鱼线被顺利地甩出去,我的唇角总禁不住流露微笑,而眼眶却滢然。诺曼是长子,长兄如父。他对父亲的教诲固然有孩子一般的叛逆心理,但事实上却几乎没有违抗过。但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幼子保罗,却不尽相同。两个孩子躺在午后逍遥的草地上,脚边是潺潺的水声——父亲曾说过,那是早于岩石形成的声音,是来自上帝的声音。保罗问诺曼:你长大想当什么?诺曼回答说:牧师,钓鱼人。想了想又说:或者拳击手。反问保罗,保罗却回答:拳击手或者钓鱼人。诺曼问:没有牧师么?保罗回答说:没有。于是两个孩子都笑了。从此以后,无论诺曼成为了什么,别人都管他叫牧师,诺曼成为“牧师”不是因为职业,而是因为他是父亲最好的传人,在他身上有着父亲全部优良的血脉。而保罗,牧师父亲曾有一次半开玩笑地说:他把我们家族变成了平原上的苏格兰人。事实上,在学习钓鱼的时候,保罗就已经表现出这种不同来了。影片始终是以诺曼为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的,在那一幕场景中,他站在大河边的石头上,手握鱼线,左边是他的父亲,标准而优美的四拍法舞动着鱼杆,而右边则是他的弟弟,诺曼诧异地发现,弟弟没有完全按照父亲的教法去做,而是让鱼线在头顶上方回旋,呈“8”字形入水。诺曼惊异于这种姿势的优美,他对自己说:保罗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节奏感。事实上,在影片中诺曼始终就处于这样一个位置上——左边是他的父亲,右边是他的弟弟。长兄如父。例如他同保罗唯一的一次争吵,就发生于他们共同反叛了父亲的教诲之后。那个夜晚,两个年轻人偷偷溜出房子(两人溜出房子的动作都是如此富于意味:小儿子保罗从二楼窗口一跃而下,而长子诺曼虽然也溜出来了,却是从楼梯上爬下来的),他们同一群年轻的朋友一起,偷了一只木船,打算去大河上飘流。可是到了河边,这群年轻人吓呆了:瀑布奔流而下,实在太危险了。于是,一群人一个个退缩了,只有提出这个倡议的保罗仍旧站在船上毫不放弃。当所有其他人都退缩之后,保罗将目光投向了诺曼,和他一样姓麦克莱的哥哥。保罗说:看来,只有“麦克莱人”了。在那个瞬间里,诺曼不是不曾犹豫的,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但令他犹豫的并不仅仅是大河的危险,而是他深知这必是父亲所不容许的事。但是,当他望向保罗,保罗正一脸热切地望着自己,并且他使用了“麦克莱人”这样一个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称谓,他知道了这个强悍的弟弟是不会退缩的,而虽然漂流大河太过危险为父亲所不容,但在这样的时候抛下弟弟却一样是不可以的。诺曼的犹豫并不如他自己所说,是因为“不如弟弟内在强悍”,而是一个肩负责任的人通常比一个孩子要来得审慎。诺曼还是选择了同弟弟一起。回家后当然遭到了父亲的惩罚,当诺曼低头说“yes sir”时候,弟弟保罗站出来说:罚我吧,这全都是我的主意。可是诺曼好像并不领情,兄弟俩后来赌气式地打了一架。原则的争斗只有那么一次。而无论是在争斗中,还是在此后的人生里,他们发现谁都奈何不了谁。此后的许多年里,诺曼就带着那样一种河岸边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弟弟,说不清是试图去欣赏,还是满心的忧虑。然而我想,所有的观众都明白,他们都是好孩子。这个评价并不仅仅是由观众作出,也是影片中父亲的判断。他虽然如此教两个孩子钓鱼,但当两个孩子用不同的节奏钓来的鱼放在一起时,父亲笑着评价道:“都很好。”然后,他再从篓子里拿出自己钓上来的一条鳟鱼,缓...more3minPlay
March 30, 2016原声音乐:《决不让步》主旋律选择承受,但不放弃抗争 作者\居家男人 5 2007-06-29 09:58:47【来自豆瓣电影】 一个天生丽质的女人,可以得到什么?她可以凭借美貌俘获男人的心,过衣食无优的生活,这是她天然的资本;她可以在受辱后把孩子打掉,反正那是色狼的种子,况且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但Josey Aimes没有这样,她生下了孩子,因为她真切感觉到仿佛象蝴蝶一样的生命,那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值得珍爱和保护;她去当了矿工,虽然早已意识到自己将不仅面临生理上的疲劳,还要遭受心理上的屈辱,但为了自己的家庭(虽然已残缺)幸福美满,她决意勇敢面对。 现在的街头,美女大行其道,可有几个让我如此充满敬意。因为塞隆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坚强的女人,不以美色去换取好处而是坚强承受生活的不公,并奋力追求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捍卫应属于自己的一切!充满魅力却不造作,坚定但不霸道,这就是影片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震撼---美丽的女人;珍贵的品质!...more3minPlay
March 28, 2016原声音乐:《国王的演讲》主题曲这是艺术品 作者 \ seren 5 2011-01-16 05:19:01【来自豆瓣电影】这是一部美丽的电影。是一件艺术品。没有视效,没有美女,没有华服。不用让你辛苦的戴上眼镜在大屏幕前目不转睛屏息凝神两个小时兼带大呼小叫,这部电影不负责锁牢你的眼球,不负责点燃你的荷尔蒙, 不负责代入你的情绪,它只管兀自绽放着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美丽,仿佛夜半时分盛开的昙花,明明安静而没有高潮,却每一秒每一分都是高潮,雍容华贵得需要用慢镜头去体会。毫无疑问描述《The King's Speech》的故事情节,怎么说都是苍白的:从前有个结巴的国王,后来他不结巴了。这是一个注定怎么讲都励志,换句话说,怎么讲都无聊的故事。怎么办?靠张力。张力哪里来?一靠表演,二靠剪辑。此片匍一出,对Colin Firth斩获影帝的呼声又高了起来,人们似乎都在努力的忘记《A Single Man》里同样出色的他如何一如既往的被奥斯卡不待见。但是对于《The King's Speech》来说,Colin Firth 自身的表演不是唯一关键,他需要与其他同样重要的演员之间形成张力。很幸运又很幸福的是,Jeffery Rush确保了这点,Helena Bonham-Carter 确保了这点,Guy Pearce 确保了这点,参与电影的所有演员都确保了这种张力无时无刻包围着Colin Firth, 电影中的乔治六世,使他每场戏,每一分钟的酝酿和爆发,每一个转身都有完美的接应,使得这也许是Colin Firth从影以来最具挑战性的角色得以在语言的艰难中表现流畅的情感转折,在故事的单薄处积累厚重的表演质感。是的,Colin Firth无疑达到了master级别的表演层次,他让一个结巴的国王同时具有令人怜惜和敬重的两种气质,他让平淡无奇的演讲戏份变得一波三折揪人心肺。可单凭一个演员,无论他多么出色,也是无法让一部电影成为一件艺术品的,而当Jeffery Rush那颗脑袋横着从门板处露出来的时候,当Helena Bonham-Carter面带微笑恰到时机的流下那不多不少正好一滴的眼泪的时候,当Jennifer Ehle用出镜仅三分之一的脸部表现各种层次的惊异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个可以让Colin Firth尽情挥洒演技的平台,永远有一个与之旗鼓相当的对手去接应,举重若轻也好,信马由缰也好,怎么演都不会过,更不会错,只会愈精彩,愈精美,值得用放大镜仔细推敲,反复鉴赏。电影的剪辑给这种靠表演积累的纯张力提供了第二层保障。影片结尾处乔治六世的宣战演讲从头到尾仅三分多钟,可是我看到了什么啊,在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完美配合的语言节奏下,镜头对英国各个阶层人的速写渐渐铺展开,我看到了不列颠最引以自豪的气质和气场,那种面对最糟糕情况的从容和淡然,那种无需大张旗鼓宣扬即可万人一心的觉醒,那股冷静中透着的热血豪情,决心里蕴含的豁达自信,那是对人性至高的尊重,那是心灵最深处的优雅。这是个于无声处高潮的结尾,让我突然正襟危坐,让我不禁起立鼓掌。很多时候,英国电影都是以小见大,但求精致不求大气,虽自成一派温婉的风格但久了未免让人心生疲倦,这与被商业票房3D炸弹轰炸多了而生出的懈怠是一样的。可一旦英国气质的电影在具备了表演上的收放自如的传统同时,达到了自身叙事节奏的平衡,那就成了masterpiece。而一旦masterpiece又具有了无懈可击的张力,那就是美丽的了,那就是于无人处怒放的昙花,那就是艺术品。The King's Speech是艺术品,欢迎鉴定。...more4minPlay
March 27, 2016原声音乐:《放牛班的春天》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 Marc - les choristes唱一首歌 作者\小小风也 5 2007-02-25 08:25:47【转自“豆瓣电影”】描写老师和孩子们关系的影片很多,感人的也不少,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辅读学校的孩子们被新来的学监兼音乐老师马修先生吸引,爱上了音乐爱上了合唱。事后我发现,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是一个纯私人事件。我就读的的初级中学曾经非常烂,它座落在市郊结合部。当时没有公共交通直达,沿大马路走入一个小镇,穿过农田,翻过小桥(不知什么原因人们在小桥上锁住了铁门,只能从铁门上翻过去),过河后沿苗圃走,路边是硕大的建筑工地,四十五分钟后到达新开的学校。我们是第一届入学生,都是考重点高中的落选生。老师分为三类:外地急待回沪的各色人物,新分配到学校工作的大学生,本市混得不得意的老师们。这样组合效果自然有趣。我们班上曾有一位娘娘腔男生上课练习京戏,被老姑娘班主任阻止,两人互相抓脸对打,一路厮打到教务处长办公室,后者阻止了暴力继续。班上还出过一少年犯,长得很帅,是击剑队的高手,人很善良但爱偷东西,很长时间里我都以他为骄傲,还背着老师组织了同学们去少管所探监。可以想像那是一段多么混乱的时光,那所学校的学生缺乏是非观念。我们的音乐老师姓顾,原谅我当初年纪小,没有打听他的前世今生。如果很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人,可以参考<放牛班的春天>。顾老师告诉同学们他在组织一个合唱队,既然大家都闲,不如过去磨磨牙。他有一架钢琴,站在钢琴前咿呀几句就可以站队分组,我被分到女中音组。电影里马修老师的嘴脸顾老师都给演示过:”腹收紧,胸要挺,头要抬,眉眼要往高里拉,气息顶得牢牢的。“他的右手五指撮成一团,做成撮东西的样子,在自己头顶百汇穴上轻轻一抓,看样子像是通过揪一把头发的手段要把自己提到半空中,然后他说:“让声音向上竖起来,像管子一样通到天上。”这个动作马修老师在电影里也做过,表情和气势都十足一样,可惜没给配上台词。顾老师那样一抓,我们的声音都变成管子,一路通上去,可惜功力不够,通到半空里突然咣当一声掉下来。顾老师把琴声停下来,跑过去打开大音箱,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大音箱,里面传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声音。顾老师指指丹田说:“如果你们用这里的气把声音顶住,管子就一直通到天上,和他们唱得一样了。”我们就继续顶管子。顶管子是个体力活,可惜电影里简笔带过,观众会误以为放牛班的孩子们一日间就顶起了管子,尤其是那个莫杭治同学,简直惊为天人张嘴就是管子,其实有副好嗓子和顶起直管子之间还不能划等号,且得花点时间才能踩到准点上。有一次在我努力顶管子时顾老师把同学们一并招集到我跟前,他请大家看我的嘴,他说你们看她的舌头,紧张地顶满口腔。他说声音是纯自然的东西,舌头这么不老实,声音就死在肚子里,管子爬不上去了。我面红耳赤,但同学们没笑,我突然意识到他们舌头都不老实不好意思笑话我。经此一役,只要一竖管子,我的舌头都软瘫在口腔底部,不敢乱摸乱动,给吓出来的。但声音是不可琢磨的东西,如何自然地发出声音来,这个秘密不是讲课能讲清楚的。有一天我的同学在二楼向着三楼的顾老师喊:“顾老师上班迟到了。”顾老师上课时表扬了这个同学,他说你们可听见她的声音了?像小云雀一样向我抛出来,听得我浑身舒服。“终于有人发对声音了。”他笑着说。听他那么说,我才知道他忙了半天是在教我们如何正确发声。孩子的懵懂都是相通的,放牛班的孩子唱半天歌也不见得知道自己在钻研音乐或者合唱艺术,他们只是走在马修老师指出的路上。而孩子们的聪明也是相通的,他们知道哪条路能给人带来快乐,一直走下去会通到天堂。从学校到家里的路十分漫长,原本我们是一路打闹,到桥洞底下打几把牌,在路上偷几个玉米才回家。但现在有点不一样了,所以一路走一路哼哼练谱视唱,时间过得快得多。和放牛班一样,我们自然而然就获得了小小的成就,初二时荣获了上海市合唱比赛的第二名,因为这个比赛跨越了各年龄组,而我们学校又是一穷二白的烂学校,这也算是奇迹了。遗憾的是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莫杭治那样的音乐天才,否则顾老师的执教生涯会更添浓重一笔。以我本人来说,五音不是太全,节奏感就更差了。顾老师肯定明白这一点,记得他试图让我在某次合唱排练时承担三角铁的击打工作。显然我的表现一塌糊涂,此后顾老师就不敢再让我做与节奏相关的任何工作。你们看到电影里的小男生完全抓不住音准,马修老师就安排他做谱架子,这一段让我想到了三角铁,微笑ing。但顾老师的女中音选择并不多,所以我还是被他弄进了三人组去单独排练。我们参加了另一次比赛,在半决赛被刷了下来。顾老师也许有点失望,但他的情绪没让别人看出来,他只说别的学校都选小小孩子,没变过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我们已经够强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孩子懂得唱歌。顾老师五十多岁,微胖身材,他的声音非常好听,松软可口像新出炉的面包,我想他应该能唱相当美的歌,可惜无此耳福。他的手指粗而柔软,击打钢琴时而有力时而灵巧,这样的手指用来做指控合唱团的工作实在很妥当,不信的话你们可以看看马修老师的手指头。后来还见过一个男人拥有顾老师同样的手,这是我痴迷他的原因之一。顾老师和马修老师的不同是,他从来没有介入我们的个人生活或者思想教育。现在想来他是一个非常职业的教师,除了音乐之外,他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两年的密切接触下来,我只知道他有一个音乐家的女儿,专攻某种乐器。也正是因为他只问音乐而马修老师还介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我才会更吃惊于他的成功,他仅仅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专注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我的成长路上没有任何艺术的启蒙教育,我出身于理工科家庭,母亲是个从不看电影不读书不听音乐的工人,初中时代是鬼混的三年,高中时间花在准备高考上,大学在医学院里度过。我不是文学爱好者,按某朋友的推理,我缺乏人文教养。如果今天的我对生活甚至艺术还存在一点欣赏的热情,那就是顾老师留下的礼物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改变了我的生活。音乐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即使是最简单的音乐。它改变人的方式可以是惊人一致的,比如顾老师与马修老师。大学时候我去过一次母校,那天顾老师不在。写这篇回忆时去google了一下,找不到他的任何记录,这说明顾老师已经很老了,落后于这个时代了,也说明他日后没有扬名立万。我不知道我的大多数同学散落在哪里,估计没人成为音乐家。...more2minPlay
March 27, 2016原声音乐:《荒野猎人》主题曲虽然在大部分人的观影体验中,配乐是相对容易被忽略的。但坂本龙一的配乐,也许能成为必须进影院观看《荒野猎人》的原因之一。毕竟,好的音乐,需要讲究的音响来体验(选择影院的时候,可以花点心思考虑一下音效)。不为小李子,《荒野猎人》也值得影院看一回!坂本龙一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配乐电影应该是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这部影片的配乐助他一举拿下奥斯卡、金球、格莱美三项大奖。除此之外,日本导演大岛渚、西班牙名导佩德罗•阿莫多瓦、奥利弗•斯通等都和他有过合作。他的创作风格自然且不加修饰,多为纯音乐,音符纯粹但精确深刻,寥寥几笔就能打动人心(重点是,颜值也很高!还和大卫•鲍伊、北野武一起出演过《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不为小李子,《荒野猎人》也值得影院看一回!有网友这样比较过他和在中国更为知名的久石让:“他的音乐是见过了大风大浪之后的一种释然,从他的音乐可以读出这就是他的内心,这就是他的生活,pure life。同样是科班出身,久石让有本事能把妹子拾掇得很漂亮,坂本龙一则全是素颜美女。”恰恰是这种贴近自然的风格,让导演冈萨雷斯对他钦慕许久。在《荒野猎人》开拍之后,便向远在日本的坂本龙一发出了配乐邀请。当时,62岁的坂本龙一还处在咽喉癌手术后的恢复期,一切演出活动均已终止。但由于坂本龙一从《爱情是狗娘》开始就很欣赏冈萨雷斯,在看过《荒野猎人》的样片之后,决定参与配乐。不为小李子,《荒野猎人》也值得影院看一回!这对《荒野猎人》来说,就是收获了一枚至宝。坂本龙一简约却大气肃穆的音乐,将西部荒野的壮阔、空灵;人物的坚忍、悲凉、迷茫等情绪完美地传达了出来。【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格瓦拉生活网” 微信号:iGewara 文/soslow】...more3minPlay
FAQs about 920影音工作室:How many episodes does 920影音工作室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09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