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经典·老高读书

93叟 学习逻辑,获得智慧《世界的逻辑》序


Listen Later

学习逻辑,获得智慧

“这个世界会好吗?”
这是被尊为“中国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的父亲梁济先生在1918年11年7日向漱溟先生提出的问题。
三天之后,梁济在积水潭投湖自尽。
我想,梁济先生之死是很冤的。因为他不清楚什么是“好”的定义。
其实,当时梁漱溟是回答了这个问题的:“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但我觉得梁济认为漱溟也不知道什么是“好”,不过敷衍一句罢了。于是梁济随便说了一句:“能好就好啊!”然后只能问阎王去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所谓“士”)提问总是要问到根本、极致的,如果得不到合理回答,就生不如死!
这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我不能回答。但当我读到了这本叫作《世界的逻辑》的书后,我至少晓得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
这本书的作者叫马兆远。我早就认识他了,当年他还是个年轻活跃的小伙子,聪明机敏,善思能干。20世纪末,那时我们量子电子学的研究缺房、缺钱、缺设备,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而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居然找到了彼时正红火的山西“煤老板”,要帮我们建设一个研究所。有房、有钱,当然有设备了。这件事虽然最后没成,如今“煤老板”这个词也很少听说了,但我们的科研确实得到了点实惠。当下的成果已今非昔比了,有的实验还在天宫上做呢。马兆远后来去英国留学,在美国访学,后又在北大、清华工作,现在南方科技大学执教。他博览群书,追究世界终极问题,曾出版三本既是高级科普又值得深究的著作:《量子大唠嗑》、《人工智能之不能》和《智造中国》,后者还常被我翻阅。这本《世界的逻辑》手稿已被我没日没夜地啃了一个多礼拜。
本书包罗万象,涉及的学科有哲学、语言学、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美学、宗教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涵盖古今中外的重要经典著作。说实话,笔者还算是个喜欢读点杂书的人,但对本书作者所列举的外国哲学家、思想家或数学家等,还真有一批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名字的。
现在我们总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甚至发明了一个英文单词VUCA,汉译为“乌卡”或“雾卡”。它由英文的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四词的首个字母组成,意思是多变的、不确定的、复杂的和模糊的。说正处在“乌卡时代”,其实就是我们的思想、科学、技术、生产、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积累,已经达到指数型增长的阶段。在梁济先生看来这无疑是一个极不好的时代。那么这个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本书就是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而且你只要仔细地浏览一下目录,包括引言与结语,你就可以大致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而且会觉得一切都是正常的。
依我粗浅而疏陋的理解,这本书的线索大体是这样的。人是理性的动物,对存在于其中的世界总要弄个明白:这世界和人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人怎样生存得方便一点……人又是群居动物,在一起劳作与探究的时候总要交流。怎么交流,怎么探究?一是靠感官察觉,二是用语言和符号。后者是人靠想象、思考而创造出来的,是抽象的。“探究”就要靠这种本事,想象、思考、猜测等。也许是偶然,或者还带点必然,古希腊贤人想出来思考还要有一定的形式和方法,还要有点规则,这样思考就会得出一些确定的结果,即知识。知识可以用言辞或符号(含文字)来表达。而这套关于思维的形式、方法与规则的学问就是“逻辑”。古希腊人的逻辑经过阿拉伯人的中转,传给了古罗马人;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发扬光大而有所新进,创造了现代科学体系,使数学、物理等科学光芒万丈。
总之,理性通过逻辑使我们对世界有了确定性的认知。即使不用逻辑,我们还有一条路,这就是在“有效描述”下来检验事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过,数学的进展也带来了知识的许多烦恼与灾难,如无理数、无穷大和无穷小、集合的罗素悖论等。进入20世纪,更多的数学与物理学理论使科学陷入更大的困境。比如,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概率与贝叶斯统计、混沌与蝴蝶效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和海森堡的不确定关系等。相应地,逻辑体系也有了复杂的创新。这样,似乎对于这个世界,复杂、模糊、不确定、不断变易等就是它的本质!这里还不包括像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曾经对笔者说的:“词不达意是常态,人们永远不可能用语言来完整、准确地表达头脑里的思想。”也就是说,人造的符号还不一定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人的思维,总可能还会有点扭曲或丢失。
这种局势大概就是梁济先生所恐惧的,是极不好的。
我们却对此处之泰然,认为没有什么不好。人作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不可能认知和控制整个世界;何况“世界”还是有“界”的,“界外”还有什么以及为什么有,我们就更不可能认知和掌控了。至于如何应对这样的局势,本书结语告诉我们,还在于通过学习逻辑,获得智慧。
上面笔者对本书平淡干瘪的叙述,当然不可能道出这本厚达600余页的书于万一了。这本书沿着历史的径迹,用严谨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辨析,不时还来点幽默、诙谐和揶揄,或用严密的数学符号计算、演绎、推导和论证(科学数字与数学符号的演绎、推导、验证对于年已93的我,有时难免还有点力不胜任,个别地方原著可能还有点小瑕疵)。故而,你得将它作为教科书来严肃地研读。但是,其中还穿插着大量五彩缤纷的故事和名人轶事,你还可以将它作为小说来捧读,非常有趣,心情快哉!
作者要将如此悠久的历史、浩瀚的文献和繁复的事实串联起来,建构成一本有条理、有系统的书,着实费了许多功夫,真可谓“玉汝于成,功不唐捐”。所以,我要推荐大家快乐地来读。不过,读者如果没有一点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要领会本书可能还有点难,大学本科的阅历还是需要的。
我想,上面这些我对本书的理解,也许就像书中所描述的:维特根斯坦在以《逻辑哲学论》为题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面对两位主审官罗素和摩尔直白地说过:“别在意,我知道你们永远不会懂的。”因此,我是不够资格来为本书写序的。不过,承蒙作者好意,愿意接受它,就只好滥竽充数了。
是为序。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散文经典·老高读书By 半井之蛙

  • 4.5
  • 4.5
  • 4.5
  • 4.5
  • 4.5

4.5

4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散文经典·老高读书

View all
講東講西 by RTHK.HK

講東講西

123 Listeners

365读书|精选美文 by 365读书

365读书|精选美文

49 Listeners

凹凸电波 by 凹凸电波

凹凸电波

431 Listeners

忽左忽右 by JustPod

忽左忽右

474 Listeners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by 来都来了_

来都来了 | 听了再走

151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96 Listeners

思文,败类 by 思文败类

思文,败类

163 Listeners

搞钱女孩 by 搞钱女孩小辉

搞钱女孩

87 Listeners

肥话连篇 by 肥杰

肥话连篇

122 Listeners

李诞 by 李诞

李诞

251 Listeners

心都野了Heartbeast by 心都野了

心都野了Heartbeast

1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