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新竹,是個有風的地方;新竹,是個有故事的地方,有風就有故事。愛上新竹節目,帶您從人文地景產,重新發現新竹的豐富精彩!現在,乘著新竹風的翅膀,邀您一起「愛上新竹」。 《愛上新竹-印象寫真館》由捷笙建設 ‧ 東照廣告贊助播出... more
November 12, 2022走出新生活!論新竹的「步行城市」!新竹是一個友善的城市,更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步行城市」的重要性不只能讓生活在新竹市的人們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可以用來串連起新竹在地大大小小有故事的地方。人行道、無障礙空間等都是新竹人非常關注的議題!所以今天節目邀請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鈞銘與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何志勇探討新竹市人行道與無障礙空間的問題。請聽本集節目邀請新竹市行人優先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鈞銘與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何志勇的分享與建議。...more36minPlay
November 05, 2022印象寫真館22:將竹中百年校慶打造成文化中心!永久流傳《誠慧健毅》的精神!人生滿百已不易,而新竹中學今年的百年校慶更是擴大歡慶!新竹中學以「美育」聞名,從創校校長大木俊九郎到戰後接收的辛志平校長的教育精神,帶您了解竹中的百年歷史脈絡。加上在新竹高中任教40年的退休教師:張福春老師書寫的《東山弦歌半世紀─新竹中學1922-1975》這本書,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竹中的百年歷史,並將這份精彩流傳下去。請聽本集節目邀請在新竹高中任教40年的退休教師:張福春老師,以及新竹高中教務主任呂順結、圖書館主任黃大展分享竹中百年校慶的精采故事! ...more46minPlay
October 29, 2022印象寫真館21:「這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而是冷眼旁觀、選擇保持緘默的人。」—大新竹城鄉願景與行動藍圖民間論壇一個城市最怕的是冷漠,就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這世界不會被那些作惡多端的人毀滅,而是冷眼旁觀、選擇保持緘默的人。」所以今天節目邀請台灣豐禾子協會秘書長王志文、見域文化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一起分享帶領一群關心地方的人們關心新竹一直以來面臨的大小問題。這些問題都跟身處在新竹的人們息息相關,所以也希望可以號召更多的人一起響應餐與,讓新竹變的更好!請聽本集節目邀請台灣豐禾子協會秘書長王志文、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分享他們的精彩故事!...more44minPlay
October 22, 2022編織在地,放眼世界—用文字的熱忱認識地方!看膩了一成不變的地方刊物嗎?你聽過「貢丸湯」是一本雜誌,而不只是一碗湯嗎?!今天節目邀請國立新竹美學館曾敏菁組長、見域文化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一起分享文化部竹美館「編織在地,放眼世界-地方刊物編輯團隊交流培力計畫」的成果。雖然這項計畫是以公家單位的補助進行,但他們獲得的不只是公家單位的金援,更有公家單位協助牽線,在編輯地方刊物時還能提供他們專業的知識資源,讓他們更清楚的完成這份地方刊物。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的展覽在新竹幾個文青小空間,本集節目告訴你!請聽本集節目邀請國立新竹美學館曾敏菁組長、見域文化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分享他們的精彩故事! ...more47minPlay
October 15, 2022印象寫真館20:不錯過文史進程每一步的大人物!林保堯教授談續修文化志!今天節目邀請台北藝術大學林保堯教授同時也是覺風佛教藝術中心主任談,擔任新竹縣志(民國81~104年)-文化志之計畫召集人暨撰稿人的心路歷程這個過程中他需要忍痛捨棄某些多國家藝術文化有重要貢獻的人物,只因為預算編列不足?!林保堯教授也曾經擔任台南市美術館籌備處主任,許多重要的文化歷史他都沒有錯過,也是國家非常重要的文史工作者!請聽本集節目邀請台北藝術大學林保堯教授同時也是覺風佛教藝術中心主任分享續修新竹線志的故事!...more43minPlay
October 08, 2022疊石頭比賽?!鹿江教育基金會帶你邊玩邊環境教育!你知道什麼活動是可以邊玩邊學習的嗎?你知道疊石頭也是有技巧的嗎?全台唯一的移動馬戲團就在這次的活動!鹿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玉蟾到節目分享「鹿江立石大賽」,今年已經是第八屆。執行董事邱創盛說,立石大賽活動要注意當地居民,又是有什麼要注意的呢?請聽本集節目邀請鹿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玉蟾,執行董事邱創盛分享基金會的創立故事與他們對新竹的熱忱! ...more44minPlay
October 01, 2022印象寫真館19:五代造船家族的歷史故事本集節目專訪到風動協會創會理事長:謝慧萍,和我們分享他們家族世世代代,從事造船事業的家族故事。謝慧萍說從她的祖父那一代分家到了基隆發展,當時日本人在當地做動力的大型漁船,她的祖父和日本人學習後回到新竹,從此開始往後發展。因為當時的政府認為木造船對環境會造成影響,於是輔導全台灣改用玻璃纖維造船,對造船業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但利用玻璃纖維造船對造船師來說又有對身體上的影響,以她弟弟來說,因為是五代造船家族唯一的傳人,長期在對身體有害的環境下工作,還導致身體不適。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讓原有的造船廠逐漸沒落,他們家族的孩子也想到了其他解決方案維持收入。但即使造船廠不再造船,這幾代的故事仍永久流傳,深植在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心中。還有哪些精彩的故事,請聽本集專訪風動協會理事長謝慧萍分享家族故事。 ...more44minPlay
September 24, 2022築愛出品,必屬佳作!—用愛支持、用音樂灌溉原鄉孩童今天節目邀請到新竹市築愛協會的理事長邱媛美和《KULUMAHA 回家‧原聲》紀錄片的導演陳皓玫來到節目分享築愛協會的活動,以及被原鄉孩童感動的陳浩玟導演分享拍攝紀錄片的故事。大家是否有印象,一群原民小朋友到玉山上高歌「拍手歌」的影片?當年馬彼得校長帶領原鄉小朋友上山高歌,你可知道這其中有什麼淵源?請聽本集節目邀請新竹市築愛協會的理事長邱媛美和《KULUMAHA 回家‧原聲》紀錄片的導演陳皓玫,分享他們築愛的故事! ...more47minPlay
September 17, 2022印象寫真館18:在原鄉出生的客家子弟—山地平胞張正良用心服務村民今天節目邀請到從小在尖石鄉長大的客家人:張正良來到節目分享他在尖石的故事。對於祖父的故事他侃侃而談,有透露出一些有趣的日據時代背景下的原民生態。而談到父親,則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他的母親擔起一家子的重擔,拉拔家裡8個兄弟姊妹長大。因為從小就在原鄉成長,同時也是客家人的張正良,不僅吸收了原民文化,流在血液裡的客家文化他也沒落下,甚至直接在節目上高歌一曲!後來擔任玉峰村的村幹事,張正良也用心在服務村民,也希望能讓村裡的孩子可以從小培養優秀的運動優勢。請聽本集節目邀請張正良與張聖宗,分享他們的精彩故事! ...more46minPlay
September 10, 2022全台共有14家分店的書店—有機書店大家應該都有一個愜意的夢想,就是開間書店或咖啡廳,在閱讀的時候鼻息間瀰漫著咖啡香,一邊咀嚼文字的藝術。但您知道嗎?台灣有一間小書店,居然可以開到14間分店!其中的商業模式到底是什麼?本集節目專訪到有機書店創辦人—盧文鈞,和您分享書店其實不只是書店,還乘載了周邊的社區人文和文化。除了開辦有機書店,盧文鈞還開了背包客棧,經常有外國旅客入住,就是為了體驗最貼近台灣的文情風俗。而這個有機書店的「有機」指的又是什麼呢?請聽本集節目的精彩內容! ...more46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