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14, 2016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14, 2016卧薪尝胆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12, 2016取而代之取而代之【释义】拿这个取代那个。【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少年时期,读书不用功,学剑不精通,叔父项梁骂他没有出息。可是项羽却说:“读书不过是记个名姓而已,剑术学得再好,也只能是一个人作战,不值得学习。我要学习率领一万人作战的本事!”项梁听了这话,心里挺高兴,就教给他兵法。 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到会稽,渡钱塘江,项梁和项羽一块出来观看。项羽看见秦始皇的车驾浩浩荡荡,威仪非凡,便用手指着秦始皇,对项梁说: “我们可以代替他(彼可取而代也)!”项梁听了这话,慌忙堵住他的嘴,说:“可不要胡说八道,这是要灭掉九族的大罪啊!” 不久,陈胜举兵起义反秦,项羽便跟项梁在会稽响应,杀了太守,领兵抗秦。项羽后来自称西楚霸王。...more2minPlay
December 12, 2016取长补短取长补短【释义】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战国时期,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出使楚国。他路经宋国,会见了孟子。孟子同他讲了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 太子从楚国回来的时候,又在宋国拜访了孟子。孟子说:“您怀疑我的话吗?天下真理只有这么一个,成瞷是个勇士,他曾对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呢?’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曾经说过:‘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可以像他那样。’公明仪曾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也是应该信赖的。’现在滕国,假若把土地截长补短,每边之长也将近50里,只要实行仁政,仍然可以把它治理成为一个很好的国家(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犹可以为善国)。” 成语“取长补短”即由“绝长补短”演化而来的。...more3minPlay
December 12, 2016斩草除根斩草除根【释义】除掉祸根,以免后患。就像斩草要连根除掉一样。【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联合去讨伐郑国。郑国希望讲和。陈桓公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劝他说:“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的东西。我看还是与郑国讲和吧!” 陈桓公很生气,说:“卫国是强大的国家,我害怕他们难为我;可郑国是一个小国,我去攻打它,难道还怕他不成?”于是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强大起来,派兵侵袭陈国,把陈国打得大败。邻国眼看着陈国吃了败仗,然而却坐视不救。人们议论说:这是陈国自讨苦吃,长期作恶事不知改悔。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这犹如燎原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必然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周朝的大夫周任讲过这样的道理:“作为国家的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待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连根挖掉,不让它们再生长出来,这样做的结果,善事才能伸张起来(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斩草除根”这句成语就是从这里演变来的。...more3minPlay
December 12, 2016玩火自焚玩火自焚【释义】作恶多端的人必然自食其果,就像玩弄火,结果把自己烧死了。【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四年春季,卫国残暴的公子州吁公然刺杀了自己的哥哥卫桓公,自己当了国君。为了转移百姓的反抗,他就以武力去攻打别国。鲁隐公得知州吁弑兄篡位的事后,向大夫众仲道:“依你看,州吁的国君位置能长久保住吗?” 众仲摇摇头说:“州吁依靠武力兴兵作乱,给百姓带来灾难,百姓决不会支持他。他如此残忍凶暴, 没有亲近的人愿意跟随他。众人反对,亲信背离, 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接着,众仲又说:“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知加以收敛和节制,结果必然自己烧死自己(玩火自焚)。依我看,等他的将是失败。”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人在陈国帮助下,推翻了州吁的残酷统治,而且将他杀了。...more2minPlay
December 12, 2016其貌不扬其貌不扬【释义】指人的相貌不好看。【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皮日休献书》 唐朝末年,襄阳东南的鹿门山里,住着一位年轻的文人皮日休。他身材不高,脸型狭长,左眼角有些下塌,相貌比较难看,但为人正直,而且博学多才,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20多岁时,就已经在全襄阳出了名。 公元867年,皮日休进京应试。主考官礼部侍郎郑愚看了他的文章以后,非常赞赏,就派人把他请到府里来会面。 皮日休应邀来到郑府。郑愚原以为他文章写得十分出色,相貌也必然长得一表人才,谁知见面一看,却是个其貌不扬的人,便带着嘲弄的口气对皮日休说:“你很有才华,可惜这一只眼睛长得太不相称了!” 皮日休听了,心里很不痛快,当即对郑愚反唇相讥说:“主考的职责是为朝廷发现有用的人才,可不能因为我的这一只眼睛,使你的两只眼睛失去作用啊!” 这句针锋相对的话显然刺痛了郑愚。几天以后考试揭晓,皮日休虽然中了进士,但榜上的名次却列在最后一个。...more3minPlay
December 12, 2016斩草除根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12, 2016取而代之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