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04, 2016纵虎归山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04, 2016纷至沓来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04, 2016纸醉金迷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03, 2016改过自新改过自新【释义】改正过错,重新做人。【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汉朝初年,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因此被人们称为仓公。他曾跟随公孙光、公孙阳庆学医。淳于意医术越来越高明,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公元前167年,淳于意被人告发,并被判刑押解长安。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在他被押解的时候,都跟随在后面嚎啕痛哭。淳于意痛心地骂道:“我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所以现在有了急事,却没有人能够替我解救。” 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听到父亲的话非常伤心,于是跟随父亲到了长安。她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奏书,她说:“我的父亲做官的时候,人们都称赞他为人廉洁,没想到现在却要受到刑罚的惩治,我现在悲痛地感到,一个人死了再也不能复活,一个人遭受刑罚被砍掉手脚,就再也不能被接上了。即使他想改过自新,却也无济于事了……”她还说:“我甘愿给官府当奴婢,以此赎掉我父亲的罪过,好让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读了这封奏书,深受感动,于是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过。...more3minPlay
December 03, 2016改弦易辙改弦易辙【释义】指乐器换了弦,车子改了道。比喻改变主张行为、计划、方向。【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是汉武帝时的御史,以办案严酷著名。他在承办陈皇后用巫术诅咒别的后妃早死的案件中,横追直逼,最后株连处死了300多人。 在审理淮南王谋反案件时,张汤又牵连诛杀了很多人。其中有两名大臣,汉武帝很想释 放他们,可是张汤坚持说:“他们私交诸侯,图谋造反,要是不杀,以后再要有人犯上作乱,就不好处理了。”汉武帝只得同意将他们正法。 因为张汤执法从重从严,得罪的人很多。后来有人在武帝前诬告,武帝派人去责问他,张汤就只得自杀了,后被汉武帝平反。 杜周原是张汤的下属,后来也升任御史。他负责查捕和惩办逃亡边卒,杀了很多人。 杜周办案学张汤的从重从严、毫不留情,但他没有张汤那种敢在皇帝面前坚持执法的勇气和品质。他办案总是看皇帝的脸色办事。皇帝不喜欢的人,他千方百计给制造罪名,一定要把他们置于死地;皇帝要宽恕的人,他就拖延案件的办理,直到找到“冤枉”的证据而予以释放。 杜周后来做了廷尉,一年要办1000多件案子。 大案往往牵连到几百人,小案也要牵连到几十人。 对于不服罪的人他就用严刑拷打定案。前后竟有十多万人被关进了监狱,所犯的尽是“大逆不道”的罪名。 张汤的儿子张安世,杜周的儿子杜延年都在汉昭帝时做官。但这两人性格都很宽厚,待人谦恭平和,和他们的“酷吏”父亲完全不同。当时两人名声都很好。 宋代学者王懋在一部书里评论说:张安世和杜延年,为人务求宽厚,和张汤、杜周截然不同,就好像乐器换了弦,车子改了道(改弦易辙)那样,这才弥补了他们父辈的罪过——其实,对于张汤和杜周两个历史人物并不能一概而论。从上面所叙述的事情中,也可以看出,他们虽都被称为“酷吏”,但是行为和品质并不相同,还是应该给他们以不同的评价。...more5minPlay
December 03, 2016改过自新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02, 2016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释义】时务:指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潮流。 形容能认清形势的并随潮流而动的才是俊杰。【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隆中,除了读书外也注意同当地有影响的人物交朋友。当地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庞德公,他的朋友司马徽和侄儿庞统,也很有声望。诸葛亮常去向他讨教。庞德公非常赏识诸葛亮的才能和政治头脑,认为他是蛰伏着的蛟龙,一旦风云适合,就能腾云驾雾,前途不可限量。为此,他称诸葛亮为“卧龙”。 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他觉得要成大事,必须有智谋的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后来,他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司马徽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识时务者为俊杰,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才是这样的杰出人物。(儒生俗士,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又问:“卧龙和凤雏是谁?” 司马徽回答说:“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 不久,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当了刘备的谋士,刘备很器重他。一天,他对刘备说:“诸葛亮这人是卧龙呀,将军愿去见他吗?” 于是就发生了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more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