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02, 2016初生之犊不畏虎初生之犊不畏虎【释义】犊:小牛。刚生下的小牛不害怕老虎。原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缺少经验。现比喻 青年大胆勇敢,敢于创新。【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准备进攻中原。这时,曹操与孙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刘备命令镇守荆州的关羽率兵北上,进攻襄阳与樊城。曹操部将曹仁领兵抵抗,被关羽部将廖化、关平打败。曹操接到战报,立即派大将于禁和先锋庞德统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 庞德率领先锋部队来到樊城,为了表示与关羽决一死战的决心,他让士兵抬着一口棺材,走在队伍前面。两军对阵,庞德耀武扬威,指名道姓要关羽出战。关羽欣然出阵,与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回到营寨,对众将说:“初生之犊不畏虎,我看庞德年轻气盛,只可以用计赚他,不可凭恃武力取胜啊!” 这时正是秋季,樊城地区秋雨连绵,汉水漫上堤岸,樊城被围于大水中。关羽派人堵在水口,等到江水暴涨,扒开水口,洪水漫天遍地,汹涌而下,淹没了于禁率领的7 支人马。关羽命令将士登上预先造好的船筏,向敌军发起猛攻。庞德率领部下奋勇抵抗,从早晨一直战斗到中午,最后落水被俘,因不肯投降被关羽所杀。...more3minPlay
December 02, 2016初出茅庐初出茅庐【释义】茅庐:草房。原指新露头角。后多比喻初次历事,缺乏经验。【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公元207年,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领10万大军,杀奔新野,这时刘备仅有数千人马,形势十分危急。 刘备召集关羽、张飞等部将共商对策,张飞发牢骚说:“哥哥为什么不让军师去退敌呢?”原来,刘备为了争夺天下,曾三顾茅庐拜访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请他做了自己的军师。刘备怕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调度,就把宝剑和帅印都交给了他。 诸葛亮便召集众将前来听令。他命令关羽、张飞各带1000人马,埋伏到博望城左右的山谷里,望见南面火起,立即出兵截杀,烧毁曹军粮草。命令关平、刘封领500人,准备好放火器具,在博望坡后等候,曹军一到,立即放火。命令赵云前去诱敌,只许败不许胜。请刘备亲自带领一支人马,驻扎在博望山下,望见曹军就丢弃营盘退走,等到火起后,再回军冲杀。众将不知其中奥妙,勉强接令行动。 夏侯惇带领大兵扑向博望,正遇赵云引兵前来,夏侯惇亲自出阵,赵云假装败走,夏侯惇领兵追赶。追到博望坡前,突然一声炮响,刘备领兵杀来。夏侯惇与刘备交战,刘备虚晃一枪,便与赵云一起退去。夏侯惇继续催军追赶。 夜半时分,曹军追到一条狭窄的小路上,只见路边树林茂密、芦苇丛生。曹将于禁提醒夏侯惇防备火攻,夏侯惇猛然惊醒,传令赶快撤退。话音刚落,背后喊声震天,风助火威,火仗风势,烧得曹军焦头烂额,哭爹叫娘,曹兵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赵云乘机回兵冲杀,夏侯惇冒着烟火狼狈逃窜。关羽、张飞率领伏兵拦住去路,两面夹攻,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写完这个故事,赞扬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立下第一功!...more5minPlay
December 02, 2016识时务者为俊杰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December 02, 2016初生之犊不畏虎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November 30, 2016补阙拾遗补阙拾遗【释义】阙:缺。拾遗:补录遗漏。指补足遗漏、缺少的内容。【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张轨传》 西晋后期,张轨占据凉州,很有声望,张轨死后,世子张寔继承了他的位置,统率西凉兵马。 张寔希望把西凉治理得更好,当时连年大旱,张寔认为是自己没有把事情做好,于是下令:“我希望常有人来劝戒以弥补我的不足。凡是当面批评我的过失,我将用帛来酬谢他;用书信指出我过失的,我用锦绣报答他;在市集上指责我过失的,我将送给他羊和米。” 命令下达后,马上有一个叫隗瑾的下属进谏说:“圣明的君主都在朝廷设置谏官来纠正不符大理的事,并且依靠辅佐的大臣拾遗补阙(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弼以补阙拾遗)。现在事情不分大小,全由主上一人决定,臣僚们出于畏惧,而不敢不服从,事情好坏全归在一个人身上,下属无法分担责任。这样,即使赏赐1000两黄金,也不会有人进谏。” 张寔认为隗瑾说得有理,给了他重赏。 由于张寔虚心接受意见,凉州很快得到了大治。...more3minPlay
November 30, 2016沉默寡言沉默寡言【释义】很少言谈。【出处】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梁崇义传》 中唐时,长安有个叫梁崇义的人,两臂力气极大,能把金属的刀剑弯曲到卷起来。他后来投奔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来瑱,并跟随他到了襄阳。 梁崇义在来瑱军中沉默寡言,大家认为他稳重可靠,所以他一步步升迁到了偏将的地位。唐代宗宝应元年,来瑱进京朝见皇帝,在京师因受宦官诬陷而被杀。这时来瑱派驻在各地的将领们听到来瑱被害的消息,纷纷逃回襄阳。群龙无首,大家商议推举首领。军中与梁崇义地位相同的还有李昭、薛南阳二人,三人互相推让,不能决定。众将领说:“梁将军为人持重,襄阳军队非他主持不可。”于是就推举梁崇义为帅。不久,又得到朝廷的承认,朝廷封他为节度使。 ...more2minPlay
November 30, 2016沉鱼落雁沉鱼落雁【释义】形容美貌的女子,使鱼下沉,雁落下来,不敢与之比美。【出处】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 春秋时代,越国被吴国所灭后,越王勾践一心想洗雪耻辱,一方面卧薪尝胆激励自己,一方面物色美女,想用美人计腐蚀吴王的志气。诸暨苎萝村的美女西施,每日在溪边浣纱,溪中的鱼,见到西施的美丽,也觉得羞惭,不敢浮上水面,都沉到水底去。后来范蠡找到她,把她献给吴王,果然迷惑了吴王,不理国政,于是勾践养精蓄锐,终于一举攻陷吴国。 汉元帝时,挑选天下的美女入宫。当时美女王昭君被选为第一。但佞臣毛延寿因没有得到贿赂,故意把昭君画得很丑,使她得不到皇帝的宠爱。夜深郁闷,昭君弹琵琶遣兴,被元帝听见寻声而去,见面之后惊为天人,问其缘故,元帝乃将昭君封为明妃,并下旨将延寿斩首。延寿闻讯,逃至匈奴,并将昭君图像献于呼韩邪单于,单于见图乃教番使来索昭君。元帝大怒不允,但昭君深明大义,以国事民命为重,慨然前往,元帝无奈,只好答应。临行元帝亲送至灞陵桥上,此时正好有一群雁子在空中飞过,见到昭君美如天仙,赶紧躲到森林去了。 《庄子·齐物论》中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后人根据庄子的话及以上的传说,提炼成“沉鱼落雁”的成语。...more5minPlay
November 30, 2016沆瀣一气沆瀣一气【释义】沆瀣:指夜间的水汽和露水。这里指两个人的名字。形容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 唐僖宗时,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考生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名叫崔瀣的人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 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叫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 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 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了。 这就是成语“沆瀣一气”的来历,后来变成了一个贬义词。...more3minPlay
November 30, 2016沧海遗珠沧海遗珠【释义】比喻埋没的人才。【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狄仁杰传》 唐代名臣狄仁杰, 是并州太原人。小时候的作为就与众不同。一次, 一个门客被人杀害了, 官吏到他家查问, 大家争先恐后地为自己辩白, 唯独狄仁杰仍坐在原先的座位上大声读书。官吏很不高兴, 走过去责备他, 狄仁杰回答说:“ 我正和书中圣贤对话, 哪有时间和俗吏交谈!” 狄仁杰初当官时, 担任汴州参军, 被人诬陷, 黜陟使阎立本审讯他, 发现狄仁杰才华不同凡响, 便脱口称赞:“仲尼称观过知仁( 观察一个人犯什么样的过失, 就可以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 你可以说是沧海遗珠了。”于是推荐他当了并州法曹参军。...more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