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November 28, 2016牢不可破牢不可破【释义】非常坚固,不可摧毁。或比喻人的成见根深蒂固,无法破除。【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 东晋时代,北方前秦苻坚亲自率领水陆大军80万侵略晋朝。当时晋朝大将朱序镇守襄阳,符坚的大军密密麻麻地把襄阳团团围住。 这时朱序的母亲韩氏住在城里,她登上城楼去探望,看见襄阳西北角首当其冲,料定敌人必定从西北角进攻,马上带领100多个婢女,并动员城中妇女重新筑一道新城。这道新城一共有20多丈长,筑得牢不可破。 后来,敌人果然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北角,旧城很容易便被攻破了。当敌人乘胜进攻新城时,因新城筑得很坚固,敌人无法把它攻破。当时的人便把新城叫做“夫人城”。 韩愈《平淮西碑》中有“牢不可破”的说法。...more2minPlay
November 28, 2016忘年交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November 28, 2016应对如流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若演播涉及版权问题,请有关老师联系我,谢谢。...more3minPlay
November 27, 2016穷凶极恶穷凶极恶【释义】穷:极端。指极端凶恶。【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汉献帝兴平年间,吴地有首童谣: 黄金车,班兰耳, 闿昌门,出天子。 20多年后,夏口、武昌的天空出现了黄龙和凤凰,因唱童谣的地方和夏口、武昌都属于孙权统治的地区,孙权的大臣们说这些现象都是吉兆,纷纷动员他做皇帝。在这之前,曹操的儿子曹丕和刘备已先后称帝,建立了魏国和蜀国。 孙权在大臣们的劝说下决定也做皇帝,在都城武昌的南郊杀牛宰羊,登坛祭神即皇帝位,称为吴大帝。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采取联吴抗魏的策略,听说孙权称帝,就派人去庆贺,并表示要与吴国结为联盟。孙权考虑到魏国强大,就同意结盟。两国的盟约说:上天降下灾难,使国家失常,奸臣作乱,这种情况从董卓开始,到曹操结束。董卓和曹操穷凶极恶,闹得天下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现在我们吴国和蜀国重新结盟,两国今后互不侵犯,齐心协力共同对付魏国…… 孙权建立吴国不久,迁都建业,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more3minPlay
November 27, 2016穷则思变穷则思变【释义】穷:穷尽,困难之意。指在困难面前勇于改革。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就会发生变化。【出处】战国·佚名《周易·系辞下传》 远古时代,伏羲氏做了国王。一天晚上,伏羲氏抬头观察天空时,猛然发现,天空中星罗棋布的大小星星,其纵横交错的位置不是与地上的山川河流有相通之处吗?第二天,伏羲氏又仔细地观察了鸟兽的花纹和岩石的裂缝,在此基础上,发明了“八卦”。 当时,人们在水中捕鱼十分困难,只能用树杈去戳,一天捕不了几条。伏羲氏又运用疏密相间的粘附原理,发明鱼网,从此人们捕鱼就容易多了。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当了国王。他根据八卦关于遇到困境就加以改革,改革之后就能够行得通的原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用木头加工成木犁,再将树条用火烤后弄弯,又制成犁柄。有了犁,人们就可以成片成片地开垦土地,土地多了,生产的粮食也多了。但人们所种的东西并不是相同的,于是,神农氏规定:凡是需要交换东西的人,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将所交的货物集中在市场上,彼此交换。从此,人们的生活大大地方便起来。...more3minPlay
November 27, 2016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释义】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话算数,做事果断。【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子路》 有一天,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才可以叫作‘士’?” 孔子回答说:“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奉命出使各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作‘士’了。” 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呢?” 孔子说:“在家族当中人们都称赞他孝敬父母,在乡里人们都称赞他恭敬尊长。” 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 孔子回答说:“说话可靠有信用,行动起来坚决(言必信,行必果),这种人虽然成不了大器,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子贡再问:“现在掌权的这些人怎么样?” 孔子评论说:“这班见识狭小的人算得了什么!”...more2minPlay
November 27, 2016言犹在耳言犹在耳【释义】犹:还。说过的话还在耳际回响。形容对人说过的话记得很清楚。【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 春秋时,晋国赵盾执掌国政。第二年,晋襄公去世,因太子夷皋年少,赵盾便说:“襄公弟弟雍年长有经验,而且为人和善,晋文公重耳在世时,对他十分喜爱。雍的母亲是秦伯的女儿,与秦国关系友好,如果立他为国君,国内稳定,外邻友好,再恰当不过了。” 赵盾力排众议,坚持立公子雍,而公子雍此时正在秦国,于是赵盾便派人往秦迎接。 太子夷皋的母亲繆嬴得知公子雍将回国,十分失望,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她诉说着:“襄公有什么地方对不起大家?太子又有何罪?国内的太子不立,反而去国外迎接公子,你们将怎样处置太子呢?”下朝后,她又抱着夷皋到赵盾家哭诉:“襄公生前把太子托付给你,说:如果孩子成才,他便感激你;如果不成才,他便怨恨你。现在襄公死了,言犹在耳,你就抛弃太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赵盾与诸大夫一向惧怕繆嬴,在她的再三逼迫下,只好答应立夷皋为国君,并派人阻止公子雍入境。...more3minPlay
November 27, 2016言之成理言之成理【释义】讲的话很有道理。【出处】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 邓析是郑国人,做过郑国大夫。他主张改革刑法,实行法制,他创立过一部新的《竹刑》——刻写在竹简上面的刑书。他创办私学,传播《竹刑》的思想内容,否定传统的奴隶主阶级的是非标准,对抗礼治。 邓析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聚众讲学,倡导法治,还帮助老百姓打官司,同传统的奴隶主阶级的规章制度、伦理道德大唱反调。邓析所提出的见解和主张都有根有据,并且言之成理。 邓析的言行,对当时影响很大,引起郑国执政的奴隶主贵族的仇恨,终于被杀害。但他所编的《竹刑》却被郑国采用了。...more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