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第二十夜 钧台之享
古钧台又名夏台,是夏启王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此后,夏代诸王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都在此,成为夏「王宫王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汤于钧台」,所以古钧台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监狱」。现存古钧台,在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院内,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禹州知州于国璧筹资重建,为砖石结构,略呈方形,高4.4米,阔7.4米,台下有洞,进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门,宽2.46米,高2.87米,块石拱券,上额书「古钧台」,洞门两侧有砖刻对联,上联「得名始于夏」,下联「怀古几登台」。台上原有楼阁建筑,民国时期毁损,1991年禹州市政府拨款10馀万元重修。 重修后的古钧台,洞额与楹联依旧,台上筑起的亭殿为双重檐,两滴水宫殿式,仿古建筑周围有24根明柱支撑,红柱黄瓦,透花门窗。四边围以青石雕刻栏杆,石栏20块,上刻与夏启有关的历史典故、风景文物画图,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历史背景 传说在唐尧(史籍中称他为帝尧)、虞舜做部落首领时,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大地一片汪洋,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帝尧派崇伯鲧治理洪水,鲧用堵塞围垫的方法,治水九年而无功。虞舜派崇伯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禹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薄衣食」、「卑宫室」、「致费于沟域」(《史记·夏本纪》),採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服,禹的个人声望与实力与日俱增。不久,他用武力迫使舜把帝位让给自己,禹王成为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据史籍记载,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将居民按照地域分为九个区域进行统治,徵收贡赋。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又制订了刑罚法律,设置了监狱、军队等公共权力机构,初步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政权。禹驾崩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王位。东方夷族的首领伯益和启的同姓氏族有扈氏,以维护旧传统为借口,起兵反叛。夏启王用武力征服了他们,杀掉伯益,把有扈氏罚作牧奴,第一次实现了从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转变。夏启王于夏启元年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竹书纪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建立。夏邑就是今天的禹州市,钧台也称夏台。
5
11 ratings
第二十夜 钧台之享
古钧台又名夏台,是夏启王大宴诸侯、举行开国典礼的地方。此后,夏代诸王践位、中央施政、与诸侯商议国事都在此,成为夏「王宫王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夏桀囚商汤于钧台」,所以古钧台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座监狱」。现存古钧台,在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院内,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禹州知州于国璧筹资重建,为砖石结构,略呈方形,高4.4米,阔7.4米,台下有洞,进深6.15米。南面正中有洞门,宽2.46米,高2.87米,块石拱券,上额书「古钧台」,洞门两侧有砖刻对联,上联「得名始于夏」,下联「怀古几登台」。台上原有楼阁建筑,民国时期毁损,1991年禹州市政府拨款10馀万元重修。 重修后的古钧台,洞额与楹联依旧,台上筑起的亭殿为双重檐,两滴水宫殿式,仿古建筑周围有24根明柱支撑,红柱黄瓦,透花门窗。四边围以青石雕刻栏杆,石栏20块,上刻与夏启有关的历史典故、风景文物画图,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历史背景 传说在唐尧(史籍中称他为帝尧)、虞舜做部落首领时,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大地一片汪洋,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帝尧派崇伯鲧治理洪水,鲧用堵塞围垫的方法,治水九年而无功。虞舜派崇伯鲧的儿子禹去治理洪水,禹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薄衣食」、「卑宫室」、「致费于沟域」(《史记·夏本纪》),採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把洪水治服,禹的个人声望与实力与日俱增。不久,他用武力迫使舜把帝位让给自己,禹王成为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据史籍记载,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将居民按照地域分为九个区域进行统治,徵收贡赋。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又制订了刑罚法律,设置了监狱、军队等公共权力机构,初步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政权。禹驾崩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王位。东方夷族的首领伯益和启的同姓氏族有扈氏,以维护旧传统为借口,起兵反叛。夏启王用武力征服了他们,杀掉伯益,把有扈氏罚作牧奴,第一次实现了从禅让制到家天下的转变。夏启王于夏启元年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竹书纪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建立。夏邑就是今天的禹州市,钧台也称夏台。
104 Listeners
61 Listeners
427 Listeners
74 Listeners
272 Listeners
28 Listeners
35 Listeners
15 Listeners
201 Listeners
3 Listeners
25 Listeners
3 Listeners
270 Listeners
229 Listeners
27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