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濟

EP151 編輯室On Air/企業減碳成本相對高 收碳費真能鼓勵減碳?抑或引發擺爛效應?


Listen Later

【新碩永傳】要換就換最好的!

換個家,裝下更大的夢想。

新北市永和中正大道上,稀有千坪大基地,雙棟28層凌空鋼骨制震地標,約30%左右低公設比,42-60坪寬裕空間,永和唯一認同精華好地段。

了解更多: https://fstry.pse.is/7bwq8w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編輯室On Air】跟我們一起喝咖啡聊聊天,聽聽國內外產業趨勢、財經熱門話題,開啟你的早晨時光。

2025年,台灣將開徵碳費,儘管費率要到今年底才公布,不過,企業間「流行」的算法,仍是依照環境部幾年前委外報告建議的每噸300元來估算,由此推算出兩年後政府能收到多少碳費。

環境部長薛富盛先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曾表示,碳費費率必須尊重預定明年初成立的費率審議會決定,但他認為,每噸碳費高於10美元(約新台幣320元)是必然,且未來將漸進式調高。

歡迎聽眾到經濟日報網搜尋關鍵字🔎:碳費困境 https://bit.ly/3PZ32DS

主持人|經濟日報深度中心主任 林安妮
與談人|經濟日報深度內容中心記者 孫靖媛

本集重點:

1. 若以2021年碳排放跨越徵收門檻的289家企業,總計碳排量為2.33億公噸估算,政府能收到的碳費超過600億元。
2. 舉碳排大戶為例,一年碳排量約為2,214萬噸,若不考慮未來可能享受的優惠費率,以每噸碳費300元計算,一年要繳交的碳費就高達66.4億元。
3. 企業減碳成本相對高,最怕有企業繳碳費就不減碳…「如果沒有高於這個數字,對企業來說也沒有足夠誘因減碳。」
4. 就國際常講的四大碳定價工具:「總量管制」、「碳稅」、「碳信用」、「企業內部碳定價」來看,其中以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最有效;碳權和碳費可以互相抵扣嗎?官員這麼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ni85syu2z270833yv5yheas/comments
有任何想聽的題目,或是對本集節目有什麼問題都歡迎在底下留言、或是來信告訴我們。
🌟喜歡我們的節目也不要忘記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唷🌟
📩想聽什麼來許願:[email protected]
💡〈更多深度報導〉經濟日報數位訂閱:http://bit.ly/3mqnYb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聽經濟By 經濟日報

  • 5
  • 5
  • 5
  • 5
  • 5

5

3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聽經濟

View all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79 Listeners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by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53 Listeners

財報狗 - 掌握台股美股時事議題 by 財報狗 - 台灣最大基本面投資平台

財報狗 - 掌握台股美股時事議題

62 Listeners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by MacroMicro

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64 Listeners

財經一路發 by News98

財經一路發

57 Listeners

MoneyDJ財經新聞 by MoneyDJ財經新聞

MoneyDJ財經新聞

3 Listeners

財訊 《Wealth Magazine》 by 財訊雙週刊

財訊 《Wealth Magazine》

35 Listeners

下班經濟學 by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43 Listeners

商周Bar by 商業周刊

商周Bar

12 Listeners

美股投資學-財女珍妮 by 財女Jenny

美股投資學-財女珍妮

72 Listeners

Smart 智富話理財 by Smart 智富

Smart 智富話理財

1 Listeners

今周大耳朵 by 今周刊Business Today

今周大耳朵

10 Listeners

股市隱者 by 隱者

股市隱者

22 Listeners

閱讀經濟學人 |  跨越疆界放眼世界 by 新台灣人數位有限公司 -Jeff 與編輯團隊

閱讀經濟學人 | 跨越疆界放眼世界

25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