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聊点硬核的AI领域又出大新闻了!DeepSeek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刚刚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奖励模型推理时扩展方法。这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改进,而是可能彻底改变我们使用大型语言模型方式的重大突破。
先说说背景。现在的AI模型,特别是那些大型语言模型LLM,都离不开强化学习RL的训练。但有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在那些没有明确规则或标准答案的开放领域,怎么给AI提供准确的奖励信号?这就好比教孩子做作业,数学题有标准答案好打分,但写作文呢?怎么评判好坏?
DeepSeek和清华的团队这次提出的解决方案相当巧妙。他们开发了一种叫自我原则点评调优SPCT的新方法,让AI自己学会生成评判标准,然后再用这些标准来评估内容。这就像让AI既当学生又当老师,自己给自己制定评分标准。
具体来说,他们的DeepSeekGRM模型有两个关键创新首先是把原则从理解过程转变为生成过程的一部分,让AI能根据不同问题动态生成评判标准其次是采用了基于规则的强化学习,通过在线训练不断优化这些评判标准的质量。
最让人兴奋的是,这种方法在推理阶段也就是实际使用阶段展现出惊人的扩展能力。简单说就是,你给AI越多计算资源,它的表现就越好。他们测试的DeepSeekGRM27B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都超过了现有方法,甚至能与一些超大规模模型媲美。
更妙的是,他们还引入了一个元奖励模型meta RM来指导投票过程,这就像给AI评判系统加了个质检员,确保生成的评判标准都是高质量的。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能显著提升模型的扩展性能。
这项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它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与其一味追求更大的模型规模,不如在推理阶段下功夫。他们的结果显示,一个270亿参数的模型通过推理时扩展,能达到6710亿参数模型的性能。这在当前追求越大越好的AI竞赛中,无疑是个清新剂。
作为长期关注AI发展的观察者,老田觉得这项研究有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亮点
1 它解决了开放领域奖励建模的难题,为AI在创意写作设计等主观性强的领域应用铺平了道路
2 提出的推理时扩展方法,让中小规模模型也能发挥出接近超大模型的性能,这对降低AI应用成本意义重大
3 动态生成评判标准的设计,使AI系统更具适应性和灵活性
当然,这项技术也面临挑战。比如如何确保AI生成的评判标准是公平合理的?如何避免产生偏见?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DeepSeek和清华的这项合作,再次证明了中国在AI基础研究上的实力。在大家都在追逐应用落地的当下,这种扎实的基础研究尤为珍贵。老田会持续关注这项技术的后续发展,也期待看到它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最后说句题外话,这种让AI自己制定标准的方法,是不是有点像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我们制定法律道德规范,然后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行为。AI的发展轨迹,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复刻着人类的进化历程。这不禁让人思考AI的智能,究竟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敢想老田,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