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時代紛擾,日子翻騰,當生活不再如常,藝術何以立足?好想知道細膩敏感的藝術家們怎麼生活怎麼創作。是投身紀錄時代,還是潛心過日子?且看二十位藝術家自選什麼關鍵詞作題,讓我們進入他們的故事。十集《好想藝術》,二十個關鍵詞,不失為2020年的香港與香港藝術的一種另類紀錄與注腳。... more
May 20, 2015/ 09 / 說故事 _ 木雕藝術家 – 王天仁;有笑聲 _ 慾無止境 - 世界十大禁片之一〈感觀世界〉;藝術無國界 – 日本翻譯劇/ 說故事 / 木雕藝術家 – 王天仁 編導:戴梓橋王天仁是一位朽木雕塑家。他喜歡將別人棄置的卡板,檢拾到工作室,以傳統榫卯,再加以螺絲組裝,拼砌出一系列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作品。天仁成長於八十年代,最喜歡看電視上的卡通片。他說:「現在看見卡板,那些卡通形象便自自然然走出來。」因為作品的卡通造型,天仁的作品不單給人一種親切生動的感覺,而他創作的背後,亦蘊含著一套「有用無用」的理念。卡板的木通常被視為無用而被棄置,但他卻不苟同。卡板的木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紋理,有釘過的痕跡......more22minPlay
May 13, 2015/ 08 / 說故事 _ 劇場文本創作人 – 陳冠而;有笑聲 _ 不做「感情的奴隸」 — 布萊希特史詩劇場;藝術是手作/ 說故事 / 劇場文本創作人 – 陳冠而 編導:劉應強城市、建制,讓陳冠而感受到窒礙;走向大自然,走向邊境,她找到自由與本我,重拾與身體的聯繫,找回簡單的狀態,在劇場中運用這種能量。她自媒體科系畢業,透過沙發衝浪和截順風車,往不同地方旅行,雖不能計劃行程,但與人的聯繫頓變緊密。在土耳其、新彊、西藏丶印度等地旅行,進出不同國土邊境,眼見耳聞壓迫與暴力,成為她的作品主題。陳冠而渴望以誠實謙卑的態度創作小劇場,在她的作品《靜默邊境》,她故意在視覺上不以華麗手法取悦觀眾,而選擇靜默......more22minPlay
April 29, 2015/ 06 / 說故事 _ 視覺藝術家 – 楊沛鏗;有笑聲 _ 鈕扣之道 ─ Ran Hwang的修行藝術;藝術是創新 – 新媒體藝術/ 說故事 / 視覺藝術家 – 楊沛鏗 編導:鄭秀慧他希望擁有一間溫室多於工作室;自稱是個會種植物的藝術家,植物是他的好朋友;他關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但又怕距離太近、感覺太強烈,招架不來。於是將感覺投射到植物上,把事情拉遠一點,感覺淡一點,於是能細心看清一點。/ 藝術是創新 / 新媒體藝術 編導:倫貝琪當科技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份,不少藝術家也喜愛利用多媒體元素進行創作,探索呈現意念的可能性。組合WARE,利用電子科技配合電腦程式,創作反映香港社會現況的媒體作......more22minPlay
April 22, 2015/ 05 / 藝術是亮光 – 好想藝術 _ 如是,有了光;有笑聲 _ 燒烤藝術 ─ 火災啟發薛松的創作;說故事 _ 粵劇演員 – 李沛妍/ 藝術是亮光 / 好想藝術 _ 如是,有了光 編導:鄭秀慧「光」,是啟蒙主義、文藝復興的中心象徵,ENLIGHTENMENT,知識彷如光明,穿透黑暗,而後有主體。藝術是尋找啓發及光明的方法之一。《好想藝術》在四月初舉辦了「如是,有了光」文藝黃昏聚,希望用藝術、詩歌、音樂為觀眾帶來更多的想像。/ 說故事 / 粵劇演員 – 李沛妍 編導:吳國亮粵劇演員李沛妍在中西交匯的環境中長大。她在美國紐約出生,在美國威爾斯利大學中文系畢業。她獲李奇峰、余惠......more22minPlay
April 15, 2015/ 04 / 說故事 _ 作家 – 陳慧;有笑聲 _ 最大與最小的藝術 -- GIF-iti與Nanoart;藝術是支持 – 策展人與藝術家/ 說故事 / 作家 – 陳慧 編導:陳祖頤把城市的細碎詩意捕捉,編織一些故事,輕輕淡淡,又溫柔似朵花瓣,隨風,飄落心裡。寫作中療癒自己,如果,恰巧也安慰了你。作家 ── 陳慧。/ 藝術是支持 / 策展人與藝術家 編導:吳艾美三位不同時間回港、從事藝術工作的朋友都在努力,尋找機會,發掘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Armechan九八年加州大學畢業,主修藝術,他的藝術主題圍繞著生活空間、作品大小與藝術家的創造力之間的關係。Angela十二歲往英國唸......more22minPlay
April 08, 2015/ 03 / 說故事 _ 音樂人 – 黃靖;有笑聲 _ 「頹廢藝術品」的守護者——柯內留斯•古利特;藝術是保存 – 藝術品修復/ 說故事 / 音樂人 – 黃靖 編導:黎宇文 吳國亮黃靖擁有多重身份:他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汀藝術設計學院,主修舞台設計及指導,回港後擔任舞台設計,同時開創時裝品牌,不斷在街頭及各式場合表演音樂,足跡由香港延伸到內地各大城市。剛畢業時的他勇字當頭,認為只要勤力創作與表演,一定有人賞識,逐漸步向成功。然而隨著時間過去,他發現創作之路的不確定性,這種無奈感讓他的音樂作品趨向深沉。一次他為外國著名組合在香港的表演擔任開場嘉賓,獲得如雷掌聲鼓勵,讓他記起最初的熱情,重獲信心。/......more22minPlay
April 01, 2015/ 02 / 說故事 _ 舞台劇演員‧導演‧編劇 – 鄧智堅;有笑聲 _ 孤獨的先知——電影<超世紀謀殺案>;藝術是橋樑 – 藝術導賞員/ 說故事 / 舞台劇演員‧導演‧編劇 – 鄧智堅 編導:吳紫柔很多人讚嘆他的才華,在舞台上嬉笑怒罵。對啊,就是那個五呎X吋的鄧智堅。不知怎的,踩着台板的他特別耀眼。縱使老師曾預言他沒做主角的份兒。 世界就是存在着種種的否定。人們推跌你、低估你,因為那是多麽容易的一件事。但,你都要相信嗎? 既然人總不會完美,請用最堅定而溫柔的力量接受自己。/ 藝術是橋樑 / 藝術導賞員 編導:周頌添展覽中陳列的藝術品五花八門,靜靜放在面前的無論是畫作......more22minPlay
March 25, 2015/ 01 / 說故事 _ 雕塑家 - 何兆基;有笑聲 _尋找繆斯:Stephen King的寫作紀律;藝術是諷刺 - 運動員 x 單車創作人/ 說故事 / 雕塑家 - 何兆基 編導:倫貝琪雕塑家何兆基的作品,是對身體與精神經驗的持續思考。為要探索感觀與知覺世界,他必須讓自己親身處於雕塑之內,別無選擇。他以具局限的身體作對象,終生研究也不厭倦;以超現實的成聖狀態作情景,透過藝術創作去投射精神的無限。若創作過程是恆久的實驗,他所追求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無止境的好奇。它將一次又一次引導我們,作更具體,更準確的提問。/ 藝術是諷刺 / 運動員 x 單車創作人 編導:劉應強體藝中學中五學生王昊......more22minPlay
March 01, 2015/ 15 / 有空間 _ Wontonmeeen‧藝術人旅舍;有笑聲 _ 用「耳朵亅畫出色彩;說故事 _ 陳明朗 – 化妝藝術家/ 有空間 / WonTonMeen‧藝術人旅舍 編導:周頌添WonTonMeen的前身為深水埗的一楝普通舊樓。在業主的支持下,由室內設計師兼管理人Patricia Choi以創新的方法經營,並將大廈空間的用途重新設計。原來的地舖變成對外開放既藝術交流場所,樓上就成為多位來自海外與本地藝術工作者的住所及工作室。上下結合,形為香港獨有既藝術社區 。Patricia以香港美食雲吞麵(WonTonMeen)來命名,讓人容易聯想到香港的濃厚色彩。她希望住在這裏的藝術工作者能有一個家的感......more22minPlay
February 22, 2015/ 14 / 有空間 _ 黑盒‧創意劇場;有笑聲 _ 玩轉〈Dali Atomicus〉;說故事 _ 視覺藝術家 – 唐景森/ 有空間 / 黑盒‧創意劇場 編導:倫貝琪香港的黑盒劇場於八十年代興起,泛指牆壁以黑色為主而面積較小的表演空間。演員在中間演出,與坐在四周的觀眾距離很接近。這種形式成本較低,票房壓力輕,演員與觀眾的互動,更能產生非一般的舞台火花,為不少表演團體採用。天邊外劇團租用了位於大角咀的舊工廈單位,改裝成三個展劇空間。戲內戲外無界限,造就特別的表演形式,例如藝術總監陳曙曦創作反映香港歷史及社會現況的作品《盧亭》,半人半魚的主角盧亭不但在劇場中訴說自己的故事,更會供觀眾親身品嘗,令觀眾......more2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