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厚觀法師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厚觀法師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63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22, 2022B069 忍辱仙人我們反省看看:如果我們被人家用糞便潑灑的話,可能會很生氣,趕快用清水來洗滌這些污穢。可是,忍辱仙人不但沒有生氣,還對他們說:「如果我成佛以後,會先用法水洗滌你們的煩惱塵垢,去除你們心中貪欲的污穢,讓你們能夠永遠清淨。」 我們的身體髒了以後,水沖一沖或許就乾淨了,可是過一段期間以後,身體還是會髒啊,我們的色身是不可能永遠清淨的!可是,佛發願用法水來洗滌眾生的塵垢煩惱,希望讓法身能夠永遠清淨!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9minPlay
September 21, 2022B068 不寐夜長,疲惓道長,愚生死長這一則故事提到了「不寐夜長,疲惓道長,愚生死長」。 睡不著的人,感覺夜晚怎麼那麼長? 疲倦的人,走不動,覺得道路怎麼那麼長遠?就像小學時,老師帶著我們去遠足,走得很累啊,常常請問老師:「目的地到了沒?到了沒?」老師總是安慰我們:「快到了!快到了!」像這樣,疲倦的人總覺得路途很長遠。 愚癡不知正法的人,墮在六道輪迴當中,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夠出離得解脫,因此說「愚生死長」。 另外,婆羅門請問佛:「未來會有多少佛出世?」佛回答:「未來會有如恒河沙那麼 多的佛出世。」婆羅門心想:「既然未來還有那麼多的佛出世,以後還有機會,那就慢慢來吧!」 可是走了幾步,突然想:「我只問有多少未來佛,卻忘了問過去有多少佛曾出世?」於是趕快回去請問佛,佛回答:「過去曾有如恒河沙那麼多的佛出世。」這位婆羅門很有慧根,馬上警覺到:「既然過去已經有如恒河沙數的佛出世,為什麼我都遇不到?或許曾經遇到過,但為什麼我還在三界六道中輪迴呢?」 大家有機緣聽聞佛法,希望能好好珍惜。若不把握當下,更待何時?我們大家一起共勉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0minPlay
September 20, 2022B067 億耳入餓鬼城求水緣這一則故事提醒我們不要貪心、吝嗇,有的人自己不行財施,還阻礙他人行財施,這就很容易墮到餓鬼道中,由於業力的關係,即使有河流那麼多的水,也無法受用。而且耳朵聽到的都是謾罵聲,都是惡口,沒有一句好話。我們大家希望聽到都是惡口謾罵的聲音嗎?當然不希望。 同樣地,在法布施方面,不會的趕快學,學會了趕快教導他人;如果自己不行法布施,不護持人家法布施,還阻礙他人行法施,阻礙他人聽法,這就很容易得愚癡報。即使有佛菩薩的甘露法水,你還能受用嗎?就像餓鬼沒有辦法受用普通乾淨的水一樣。 同樣地,如果得愚癡報的人,有甘露法水也是無法受用的。 如果自己真沒有能力行財施或法施,希望能時常起隨喜心,看到他人布施時能真誠地歡喜讚歎,而不是嫉妒或毀謗。 我們大家一起共勉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5minPlay
September 19, 2022B066 狂逸之甚莫過貪欲,應當勤斷貪欲這一則故事是告訴我們貪欲有許多過患,不要貪求五欲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7minPlay
September 16, 2022B065 前生後世,業果相續這一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 大家聽過「星火燎原」這一句話吧!就是星星之火(很小的火)可以延燒一片原野。還有一句話是「一念瞋心起,能燒功德林(一把無明火,能燒功德林)」。如果心念平常沒有好好調伏,只要起一念瞋心,小火會變成大火,把整個功德林都燒了。 我們心裡剛起的惡念就像小火一樣,但如果沒有好好地看住它,一不小心就會延燒起來。不但燒毀自己的功德林,也惹得人家起煩惱。 一顆小小的種子,不一定永遠保持原本的樣子,將來有可能會長成大樹、開花、結果。種子與長成的大樹或結的果實,雖然形狀不太一樣,但是大樹或果實確實是由這小小的種子所長成的。 佛曾說:「如果有人以清淨心供養佛,將來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報。」 有人說:「這怎麼可能!我布施了這麼一點點,怎麼將來會生天得大福報呢?」 佛就說:「你有沒有看過大樹的種子啊?那是多麼的小,可是長成的樹卻非常地大。而且這種子跟大樹形狀不一樣啊,你不要以為種子永遠是種子。」同樣地,人今生造的善惡業就像種子一樣,種子不會永遠是顆小小的種子;造了業,如果有煩惱的滋潤,因緣和合,來生可能會得大的果報。人的形狀與畜生不同,將來如果造惡業,會感得畜生報;同樣地,畜生的樣子跟我們現在人雖然不同,但是會感得畜生報的這個因,其實還是在人造惡業而成的。 所以,不要說我現在只是看到種子,並沒有看到果,就以為沒有關係。其實,只要這個種子的因緣成熟了,它就會結果。有一句話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凡夫常常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但是菩薩深信因果,他知道這因的種子一種下去,如果沒有好好地懺悔,沒有好好地修行,將來因緣和合,果就會現行。所以,業,是因;報,這是果。因果歷歷不爽。業力不失,因果絲毫不爽。 而這個因,除了業以外,還有煩惱。煩惱有兩個作用:一個發業(造業),另外一個潤生。雖然造了業,但是如果煩惱不再滋潤,可以緣缺不生;但是造了業,煩惱又沒斷,將來就可能得果報。 大家想:造了惡業會再來三界輪迴得惡報,那我造了善業,是不是也可以就不用來三界呢?其實,依佛法來說,如果是造了有漏的善業,就是還有帶著我執煩惱來種善業的話,還是會得人、天這樣的報,並沒有出三界。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行戒、定、慧,修無漏業,煩惱斷盡,不再造業,才可以出三界得解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1minPlay
September 15, 2022B064 《羅云忍辱經》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如果自己煩惱重,不要對其他的人起瞋恨心;如果對清淨的人起惡念或加以毀謗,就如拿一把火炬逆風而行,那只會燒傷自己。又像仰天吐痰,結果痰還是掉到自己臉上。 造了重罪,今生就會受惡報,死後墮惡道又繼續受苦報。即使一輩子承受罪業果報,但是所消的這個業報只不過是全部業報的不到十六分之一,後面的苦報還多得很。 我們應該靠修行的道力來降伏自己,而不是靠言語的暴力或身體的暴力來征服他人。天神龍象雖然有很大的力量,但一切的力量都不如忍辱力。 經中也說:愚昧的人不能接受佛陀的教誨,就像是以一把銳利的劍割截一具腐臭的屍體,屍體不知道疼痛,這並不是這把劍不夠鋒利,而是因為屍體沒有知覺而沒有反應啊!又像是以天人的甘露美食來餵豬,豬卻捨棄美食掉頭就走,這並不是甘露不夠美味,而是這頭臭豬不懂得珍惜啊! 我們反省自己,如果心煩氣躁,不能接受佛陀的教誨或師長、道友的勸勉,那我們不就跟死屍沒有反應一樣?或是像那頭豬,不能受用甘露美食一樣啊?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1minPlay
September 14, 2022B063 人身難得,如盲龜浮木故事中的這個小孩非常有實驗的精神,聽佛說「人身難得,如盲龜浮木」,他自己跳下池水,卻無法穿過木板的孔。他拿佛典裡面的「盲龜浮木」跟自己做了幾個比較,至少有四個、五個比較:一個是烏龜;一個是人。 一個是大海,很大;而我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小小的池水。而且大海還有潮汐,波浪洶湧;小小的池水,水面還比較平穩。 那木板,在大海裡面的木板是小小的孔;我現在鑽的孔是這樣地大。 烏龜牠是失明看不見;而我又是睜開了雙眼要找這個木板,還是找不到。 另外,就是烏龜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而我在一天之中浮出水面不下百次。 這樣對比之下,要得到人身真是非常非常地困難!我們能夠有幸遇到佛法,應該好好把握,好好精進修行,不要再變成失明的烏龜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0minPlay
September 13, 2022B062 清淨心布施,果報難量這個故事的含意主要是說,並不是在財物的多少,而是在心的清淨與廣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
September 12, 2022B061 智者應恭敬有德者這個故事值得我們反省: 我們還沒有具備佛的一切種智,不要隨便衡量他人。就像菴摩羅果有的外表看起來是生的,裡面卻是熟的;同樣地,比丘有的外表看起來不莊嚴,但其實內在具備有戒定慧種種功德,不要隨便看輕他人起輕慢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3minPlay
September 09, 2022B060 提婆達多不受勸諫,自受苦惱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 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另有一句話說:「聖人過多,賢人過少,愚人無過。」 「愚人無過」,其實並不是愚笨的人沒有過失,而是他自己總覺得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一點都沒有錯。 「賢人過少」,是覺得我有些地方做得不圓滿,這過失由我自己來承擔。 「聖人過多」,則是聖人以救度蒼生為己任,做得不圓滿要多加努力,並不是眾生愚癡,而是自己智慧、慈悲不足,努力還不夠。 人或多或少都有過失,但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我們如有過失,應好好地接受別人的勸勉,懺悔就能得清淨。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0minPlay
FAQs about 厚觀法師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厚觀法師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6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