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厚觀法師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厚觀法師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63 episodes available.
August 25, 2022B049 憍慢自大,如盲執燭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 做學問、研究教理是用來淨化身心、利益人群的,並不是用來炫耀自己、輕慢他人! 印順導師勉勵我們:「要用學問,不要被學問用。要為自淨其心而學,為利濟人群而學,不要做一般世俗學問想。」 如果只是知識的堆積,而不反省自己的行為,不改變自己的習氣,頂多只能成為學 者,但不能成為聖者,我們不要錯把學者當做聖者。我們學就要用,就像蠶吃了桑葉,牠吐出來是蠶絲;如果蠶吃了桑葉,吐出來還是桑葉,那有什麼用呢?所以,如果只是記問之學,這只不過是世俗的「生得慧」而已;必須深信因果,能對於三寶、四諦、緣起、無我、聖道這些佛法確信不疑,而引發趣向解脫的決心,這才是佛教所說的「聞所成慧」。 在經論裡面有提到:「如果沒有清淨的信,只有一般的知識,這樣子有智無信,是增長邪見;而有信無智,是增長愚癡。」所以,希望大家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惟,並如法依法而行,能夠淨化身心,讓自己得解脫,也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究 竟解脫。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9minPlay
August 24, 2022B048 捨己所愛命,護持佛教戒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 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已經入見道位得聖果而能持守淨戒,這還不是很難;而一般凡夫生死未了,多數人是怕死的,凡夫未證得聖果,在面臨生命危險時仍然能嚴持淨戒,不違背佛陀的教誡,這才是稀有難得的! 有人只知道愛惜「身命」,卻不知道愛惜「慧命」。身命與慧命,到底哪一個重要呢?希望我們都能瞭解佛陀的教誡:「寧可持戒而死,不犯戒而生!」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0minPlay
August 23, 2022B047 能信三寶者,是名第一富這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留意: 世間一般人說:「人心不足蛇吞象」,「知足常樂」,知足的人其實是最富有的。另外,世間的錢財最多只能帶給人現世的快樂,但功德法財卻能使人受無量世的福樂。 世間的錢財無常迅速,容易喪失,一般人常會擔心被大水、大火、大地震所毀,或深怕被盜賊所奪取;但功德法財就沒有這些憂慮,法財還會緊緊地追隨著修善法的人,不用擔心它會遺失。 《大智度論》說:「貧窮有兩種:一者是財物的貧窮,另外是功德法的貧窮。財物的貧窮並不可恥,功德法的貧窮才是最令人感到羞恥!財物的貧窮,好人也有;但功德法的貧窮,好人所無。」好人不一定有錢財,但他一定有德。 有一句話說:「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如果一個人道心堅固,精進修學善法,自然有福德,不怕沒有衣食;相反地,如果一個人太貪染衣食的話,就容易失去道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4minPlay
August 22, 2022B046 佛度除糞人尼提這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佛法清淨微妙,如來的法水,能洗滌一切煩惱塵垢;又像智慧之火,能燒盡大大小小的煩惱。佛法廣大無邊,不分任何種姓、貧富貴賤、男女老少,只要能如法修學的人,都能斷除煩惱、得到解脫。 尼提雖然出身於奴隸階級,從事卑下的工作為人除糞,世尊一樣慈悲度化他,之後尼提還證得阿羅漢果。不過,佛陀也點出為何尼提生於卑賤家的因緣,由於尼提過去生仗著權勢,憍慢自大,指使聖者為他清除糞便,因而生於卑賤的種姓。佛說:「仁慈謙順,敬長愛小,則為貴人;凶惡強橫,憍慢自大,則為賤人。」我們希望自己是個卑賤的人嗎?如果不希望成為賤人的話,那就好好去除憍慢心,待人仁慈、謙虛和順,尊敬長輩、愛護幼小吧!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9minPlay
August 19, 2022B045 欲得安隱吉,當事多聞者這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好施長者長久以來事奉日月、父母、先人、君主,但他不卻信佛法,沒有敬奉修道人。他雖然事奉日月、父母、祖先、君主,不過他可能還不明白為什麼要事奉的原因。由於沒有禮敬、親近多聞的智者,差點性命不保,可見禮敬多聞的智者是多麼的重要! 經裡面有提到,唯有在一起共事的時候,才能夠明辨這個人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在危急困頓時,才能夠瞭解他是不是真心的同伴;一般世俗也有講:「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另外,佛陀教導我們,治病要先知道它的病因。如果是四大不調,就要以醫藥治療。佛並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去看醫生,佛有病,還有一個耆婆來為佛陀治病。所以,如果是四大不調,還是要找對的醫師診斷病因,以醫藥來治療。 另外,如果由於惡鬼的侵擾,就應該要好好地懺悔業障,奉行經教,持戒清淨。如果是驕縱放逸,不明事理,這樣的煩惱愚癡病,就應禮敬賢聖,多聽聞智者的開示,長養慈悲與智慧,今生後世才能平安吉祥,更由於智者的引導,才能夠證得解脫涅槃。 總之,找對了良醫、朋友,親近好的師長,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而想要遇到良師益友,就必須平常廣結善緣才行!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3minPlay
August 18, 2022B044 時雨數數墮,五穀數數成這個故事還有一個重點: 就是頻繁地出現「數數」的語詞,「數數」就是「經常、屢次」的意思,我們要修學智慧,也要重複不斷地多聞熏習才行!我們一次一次地聽聞佛法,也就一次一次地烙印在心中。如佛典常說的「習以成性」,不斷地熏習善法,就會成為好的習性。 同樣地,如果不斷地重複熏習惡法,那就會成為惡性。所以,我們要避免不斷地造有漏業,才能避免不斷地來三界生死輪迴。 一般人雖然知道自己有缺點,但卻沒有堅定的決心馬上改過來。其實,知錯能改要鑑往知來,不要一再一再地犯同樣的過失,一再遭受同樣的苦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2minPlay
August 17, 2022B043 佛化作濃妝豔抹之比丘尼巧度比丘這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一般人喜歡指責別人,但是卻很少反省自己的過失。其實像佛所化現的比丘尼她要卸妝很容易啊;同樣地,外表的髒東西要去除比較簡單,但是內心的污垢要斷除,那就比較困難。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不但是要斷惡,在這個惡將生未生、將起未起的時候,也能夠預先防範,所以,「未生惡令不生,如預斷流水」;就好像預防洪水氾濫一樣,事先就要做好周全的準備,不要等到洪水氾濫成災,再要搶救就已經來不及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0minPlay
August 16, 2022B042 慢雖自高,實為卑下這個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藥不擇種姓,貴賤皆能治。法藥亦如是,能治貪瞋癡。」藥本身不會選擇病人的身分是尊貴或卑賤,都是平等地治療。佛的法藥也是如此,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在家或出家,都能夠治療貪、瞋、癡、慢、疑等煩惱病,問題在於眾生是否依教奉行,有沒有好好地服用法藥? 另外,在印度自古以來有四姓的差別:第一種、婆羅門種姓:這是一些僧侶或者是宗教師。第二種、剎利種姓:是王族,掌管政治及軍事的這個階級。第三是吠舍:從事農、工、商的平民百姓。第四、首陀羅:這是最下位的奴隸階級。釋尊本身他是出身於王族,是剎利的種姓,但是釋尊否定這樣的階級差別,無論四姓的任何人有心都可以出家。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0minPlay
August 15, 2022B041 持淨戒者先見佛法身這個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第一就是要廣學、要多聞,而且真的要瞭解其中真正的義理,要持戒不失,才能夠見佛法身。見佛法身比見佛的色身更加的重要!我們眼睛是肉眼,看到了佛的色身,我們還要用慧眼來體悟佛的法身。同樣地,耳朵,我們不要只是聽經而已,要契入內心、聽入心。另外,我們嘴巴唸佛,也不是只有嘴巴朗朗上口這樣唸而已,要心念。同樣地,拜佛,不是只有身的禮拜,更要內心恭敬,起恭佛典故事持淨戒者先見佛法身敬心,如佛現在面前一樣。另外,除了多聞以外,理解義理更加的重要!如果多聞又理解義理的話,那就不會造作非法的行為了。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
August 12, 2022B040 佛以三事自調,亦調順一切人這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的: 馴象師雖然能用食物、鐵鈎、棍棒馴伏大象的身口意,卻無法降伏自己的身口意。 世間人有人崇拜「英雄」,而有人讚歎「聖雄」。「英雄」是用武力征服他人,而「聖雄」則是用智慧來征服自己的煩惱。 「英雄」或許能以武力征服他人,卻不見得能夠降伏自己;而大雄、大力、大慈悲的「聖雄」不但能夠降伏自己的煩惱,也能令一切眾生得到安穩。 與其用強硬的手段降伏別人,倒不如用智慧與慈悲降伏自己。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3minPlay
FAQs about 厚觀法師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厚觀法師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6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