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December 15, 2021誰白臉誰黑臉?堅定的正向教養教養孩子時,有些父母習慣在家一人扮黑臉,採取嚴厲管教;一人扮白臉,以溫柔方式來勸哄孩子。家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有時會產生父母親在管教孩子上的立場不一致,這點需要父母特別留意,雙親在孩子的教養上,就是團隊夥伴的關係,教養上應保持原則不變,訂定共同標準,互相補位、彼此幫忙,並願意不斷地溝通交流。 ...more22minPlay
December 08, 2021培養孩子自尊感現代人內心不快樂,不光造成健康的衰退,更是人生幸福和滿足感最大的殺手。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習慣,讓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培養出正向、積極的性格,並鼓勵孩子溝通,說出內心的想法,從尋找問題、探索解答,養成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能夠喜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接受批評,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在遇到挫折時,雖然會不快樂,但也會自我調適,並且克服挫折,這個過程將逐漸增加孩子的自尊感,父母從小支持孩子,給予堅定且明確的原則,在孩子遇到任何挫折時,鼓勵他們學習自我價值,孩子的自尊感自然就會提升。 ...more22minPlay
December 01, 2021紀律是學習之本紀律是學習之本,研究發現制約(conditioning)是基本的學習機制,當刺激第一次出現時,我們要教孩子正確的反應。若一開始沒有外在的控制,內在的控制不會產生,孩子是透過被人管理,才學會管理自己的。所以《顏氏家訓》說「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好習慣要從小養成,家庭教育絕對不僅是父母親用語言來教導孩子如何去做,父母親的身教更重於言教。因為,孩子更容易藉由模仿來學習,年齡愈小的孩子,父母親的行為對他影響愈大。...more22minPlay
November 24, 2021成語與古詩詞的重要前幾集節目中主持人分享《理想的讀本》系列,書中將積累數千年的經典文學,經由許多文學專家反覆修訂補充,厚植新世代的文學底蘊,節目播出獲得許多廳有的正向回饋。今天節目中兩位老師將引經據典,與大家分享成語與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例如學習古詩文能陶冶心性,豐富內心的創造力與美感能力。在學詩的同時,還可以學到很多有關歷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類知識能夠終生收益無窮。...more22minPlay
November 17, 2021從《朱子治家格言》學教養今天節目以部分《朱子治家格言》內容,帶領家長們能夠以此作為管教養育子女的方向。像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從小培養孩子做家事,可以幫助孩子心智發展,訓練孩子責任感、歸納、分類及專注的能力,讓生活更規律、有條不紊。期許父母把家事引導成學習,讓孩子提早學獨立。...more23minPlay
November 10, 2021跟自己的完美主義共處長期的完美主義對於身心靈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常見的情況包括:無法滿意自己的表現而顯得憂鬱沮喪、擔心失敗產生焦慮感、對於無法達到完美無法釋懷產生憤怒感、因害怕達不到標準而逃避、必須達成完美狀態的強迫性的行為等等。練習自己的不完美,接受允許它的存在,練習轉換思維及心態,從負面思維的循環中跳脫出來。...more23minPlay
November 03, 2021追求「心靈富足」心靈的富足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生命最大的滿足就是心靈的富足,人的任何追求都應該以追求心靈的富足為最終目標。我們身處於快節奏、資訊量爆炸的時代,使我們容易淹沒在茫茫資訊之海中,變得盲從。洪蘭老師在節目中分享,可以透過閱讀,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時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智慧的濃縮。讀書是為了充實自己,品世事浮沉,觀人生百態。...more22minPlay
October 27, 2021孩子說謊時,父母如何引導?説謊,是重要的心理發展里程碑,而小孩會不會養成慣性說謊的壞習慣,關鍵在「孩子説謊時,大人當下的反應」,人在面臨危險時會本能地選擇逃避,孩子也是一樣,當父母用嚴厲或責備的語氣、手勢及表情,基於害怕,孩子不會願意承認。父母可以給予機會並鼓勵誠實的行為,再加以引導孩子,理性地告訴孩子你的觀察,把焦點放在孩子說謊的「行為」,不要放大自身的情緒。...more22minPlay
October 20, 2021潛意識的偏心在多子女家庭中,被父母重視、對待,能夠得到完整的愛是每個孩子的渴望。當父母給其他手足自己沒有的東西時,會感受極大的失落和嫉妒,常常讓孩子覺得父母「偏心」。美國加州大學有研究顯示,有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都曾在多個孩子中,更加偏愛某一個孩子的行為。當孩子表達出不公平時,父母需要多傾聽,讓孩子說出具體讓他感到不公平的點,然後根據具體事情加以引導。身為子女,我們需要學會與父母和解;身為父母,我們需要保持和孩子之間的順暢溝通,用心聆聽與持續學習。...more22minPlay
October 13, 2021孩子身邊的危險孩子很難自己的有安全意識,對外界的人事物沒有危險概念,父母需要教孩子自己識別危險!當孩子具有獨立自主性,在遇到危險時,會更加傾向於作出反應或求助,不會覺得這是爸媽的事情,被動地等著爸爸媽媽來解決。孩子有天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思想和行動能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會不斷的探索未知世界的一切。父母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讓他在大人的監護、安全的範圍內摸索與嘗試,了解到不良後果後,自然不會再嘗試了。3歲以後的兒童,面對更多家庭以外的危險,比如陌生人搭訕,走失等,教育孩子識別危險,並學會自救成為最重要的防範辦法。父母也需要教導孩子一些自救常識,例如在人群多的時候,大聲的呼救,引起周圍人注意,教孩子記得家庭地址及家長的電話號碼也是不錯的方法。...more2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