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25日发布了《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2018年,与2008年第一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相比,10年间中国居民的时间分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覆盖11个省(市),共抽样调查20226户48580人。调查对象按每15分钟一个时间段,在日志表中记录一天24小时的活动,以及活动时是否使用互联网、活动时与谁在一起。
调查时间为2018年5月的一个选定的工作日和一个选定的休息日。活动内容涵盖个人生理必需活动(睡觉休息、个人卫生护理、用餐或其他饮食活动)、有酬劳动(就业工作、家庭生产经营活动)、无酬劳动(家务劳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护送辅导孩子学习、陪伴照料成年家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看病就医、公益活动)、个人自由支配活动(健身锻炼、听广播或音乐、看电视、阅读书报期刊、休闲娱乐、社会交往)、学习培训、交通活动。
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居民有酬劳动平均用时4小时24分钟,无酬劳动平均用时2小时42分钟。居民个人生理必需活动时间为11小时53分钟,比2008年增加19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49.5%,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睡觉休息用时9小时19分钟,比2008年增加17分钟;餐饮活动用时1小时44分钟,增加4分钟。这两项时间增加反映了居民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10年间中国居民有酬劳动时间减少1.5%,而同期人均GDP增长约一倍,这反映出劳动生产率提高。另一大变化是家务劳动时间减少,陪伴家人时间增加。2018年中国居民家务劳动时间为1小时26分钟,比2008年减少17分钟;陪伴照料家人53分钟,比2008年增加30分钟。
无酬劳动结构显著变化彰显中国人更注重与家人相伴。10年间中国居民时间分配发生较大变化,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及居民生活品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