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若將力量放置在自己身上,便會衍生出以自身為「核心」的實相世界,這個實相的樣貌,在每個時間切面的構成內容會有所變動。身邊的所有「關係」,都是我們去明白「整體」的其中一個參照,這些我們通常理解為「緣分」的關係,會因為自身的變動、不再需要這份參照,而消失在我們的實相中。
-
「自己」的視角:身邊的各種角色,都有著對應的距離與位置,代表著不同相對關係
處於自身實相的核心向外望,身邊不同位置的各種「關係」,因為不同的時間條件,會有「趨近」或「遠離」的相對感受,在這個世界顯化為「有無交集」或者「生離死別」的敘事場景。我們從身邊這些緣分「知曉」其中與我有關的對立關係,理解並整合為自己的一部分,該對象的任務也就告一段落,若是它無法參與下一個階段的實相展演,那麼它也會退出這個劇本。
-
「外部」的視角:力量放在別人或環境條件身上,形成錨定或限制
所有的生命都在這一些價值落定裡面,去理解到:這個價值落定是「自己」的關係還是「別人」的影響,如果把力量一直放置在別人身上的時候,容易錨定在某個價值上,也就會影響到我們在一個不斷快速前進的場景裡面,是否足夠有彈性,跟上下一個階段的劇本。如同馬拉松,當我們更關注在調節自身的呼吸及體能狀態的時候,比較不會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能順利跑下去。
-
內與外、你與我、對與錯──「看見」二元視角的不同層面以理解「整體」
我們在每一個不同的存在狀態當下,有這些經驗的串聯,去了解「整體」的意識,然後成為對於事情完整的一種「看見」。當我透過這段關係「知曉」、「覺知」到:這個是我的一部分,並明白它在這個宇宙裡面所產生的價值、或是運作的軌跡是什麼,這個相對關係(緣分)就不需要了,它就會成為系統的一部分。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