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我是療癒師,也是家長。在工作與育兒路上實踐〈心秩序〉的過程裡,我不僅療癒學員,也療癒女兒們、自己和太座的內在小孩。 我將這些過程和轉變記錄在這裡,也在FB粉絲專頁分享相關的文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FAQs about 療癒師的療兒日誌:How many episodes does 療癒師的療兒日誌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4 episodes available.
June 08, 2021【居家防疫,如何與孩子和平共處?】Acchi療癒師日常這次已經錄了好久卻沒上傳,抱歉來晚了。 前段時間(5/2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將全國三級警戒延展至6/14,各級學校也同步停課,個人版面上哀鴻遍野,還製作「團購水管」的梗圖。 看到 #橘色水管,我整個被勾起被父親打的童年記憶,很痛、很難好;若時值夏天,還會為了遮住傷痕而穿長袖⋯⋯唯獨不記得的是因為什麼事而被打。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和我一樣,在小時候有被打的經驗,也都希望在為人父母之後,可以不要再繼續複製這樣的方式。 但真的很難跳脫,我自己都曾失手過。 。 於是,我整理了❸個重點,讓大家可以在居家防疫期間,不僅可以不打罵孩子,更可以建立起互信合作的關係。 ️ #邀請孩子的合作 孩子,總是會想幫忙。在這段居家防疫的時間裡,讓孩子看到爸媽為家裡的付出(洗衣、煮飯、採買⋯⋯等),然後依照自己的能力來參與,會讓孩子有責任感。 此外,有一種很難看懂的付出是:工作。 而孩子也因為不懂爸媽在做什麼 也就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合作」 此時,爸媽可以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讓孩子理解,如:就像你在堆積木時,也會不希望有人干擾,讓孩子知道「不干擾」也是一種幫忙。 並且在孩子做出 #隱性幫忙 時,給予讚賞。 。 ️ #無條件同理孩子 同理孩子,也代表我們同理自己的內在小孩。 當疫情來襲,孩子哭鬧著要出去玩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彼此的情境做類比。 例如:「不能去公司上班,爸爸也覺得不方便,需要花時間習慣」、「你想和同學玩,媽媽也想和朋友喝下午茶,但是都不行,好難過」。 然後,一起抱頭痛哭 XD 在這樣的分享中,孩子不會因為覺得「只有我在不舒服」而感到孤立,爸媽不僅知道我的難過,還向我分享感受,我們彼此是有深度連結的。 再者,當孩子做出「平常其實不會激怒我們,但這時卻會」的行為時,我們也能讓孩子知道:爸媽是因爲別的事情而情緒波動較大,而非討厭自己。 ❸ #特定的遊戲空間 這是給孩子,也是給我們自己 居家防疫期間,「一直被孩子叫喚」也是許多家長的困擾;所以,讓孩子培養專注和找樂子的能力,很重要啦! 孩子,身為正在成長階段的人,一定都會被某些事物吸引;可以藉由觀察孩子熱衷的事物,設定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來讓孩子專注其上,享受成就感。 當孩子有自己的目標和空間時,我們不就有時間可以進行自己的事情了嗎?(笑 。 想瞭解~ 這❸點更詳盡的內容 以及實際執行起來會有的好處? 或是有其他想問的 歡迎在底下留言~~~ —— 李詣琦 aka 琦琦/ Acchi。靈魂療癒師 親子療癒職人/體驗式學習 引導師 《媽媽,琦琦,和她們的女兒》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教養數位專欄 作家 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 自學生家長(105學年度~至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2minPlay
May 27, 2021【選擇自己當下想做的事】自學學什麼|琦琦&瑩瑩勁辣開講嗨!今天好嗎? 這次,小女兒要來聊~ #「選擇」自己當下想做的事 在「青少年跨域整合人才培育計畫」中我學習到「企劃」, 把一個想要做的主題思考的很全面,包括主題發想、資料蒐際、內容規劃、執行與修正。 之前我和家人們就有討論,粉絲專頁接下來要怎麼進行。我想要可以把學習到的技能發揮出來! 然後粉絲專頁有在開一些活動,就想著那我來接手這個工作。 能做擅長做的事情,還能和家人一起,就像是一個「團隊」,分工合作,達到目的。 家人的配合度、負責任和互相信任,是我非常想要的團隊狀態。所以能一起做事,我非常開心。 但前幾天,又到了要討論下一個活動主題的時間。 可是我非常研究與「寄生蟲」相關的書籍,寄生蟲是最近讓我非常感興趣的生物領域。 在那個當下,我想研究寄生蟲的慾望,已經大過想要規劃活動。 我應該要去表達現在想要做的事,但卻說不出口,深怕表達後會被討厭的感覺。 發現自己的異樣,感覺有過去的恐懼,於是就進入療癒,回看自己怎麼了。 —— 自學學什麼| 「選擇」自己當下想做的事 週四21:30 主講:#小女兒/#瑩瑩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公視#青春發言人 《我要的家長不叫爸爸,叫琦琦》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我會在粉絲專頁做活動企劃的原因? ❷ 面對想做別的事情的時候,我的狀態是? 並不是不想做,只是表達現在想先做別的事情,為什麼會害怕? ❸ 療癒結束後的感覺、學習到的東西是?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5minPlay
May 18, 2021【擺脫舊迴路,選擇新體驗】自學學什麼|琦琦&軒軒說給你聽嗨!今天好嗎? 這次,大女兒要來聊~ #舊迴路後面的新選擇!:) 大女兒的文字 那天,我們一家四口在車上。琦琦負責開車,而媽媽坐在副駕駛座,並且準備連結藍芽、播放音樂。 連上後,媽媽打開播放音樂的App,但卻沒有聽到音樂出來,便開始一個勁地瘋狂按音量鍵,音量顯示更從8一路飆到30。 琦琦嚇到,並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道:「等一下聲音突然很大聲,我真的會把妳巴蕊喔!」 但聲音還是沒有播放出來⋯⋯ 手忙腳亂之際,琦琦出手幫忙,但媽媽卻不開心地說:「要我用,就不要管我啦!」⋯⋯但到最後,又還是琦琦用好的。 奇怪⋯⋯這是他們的事情 身為旁觀者的我,卻很不開心? 我原本只是來勸架的,但突然就加入戰爭。 剛開始,我以為自己只是對「媽媽瘋狂調高音量」感到不舒服,因為我對聲音也是很敏感的;但後面越想越不對⋯⋯。 重新感受媽媽剛剛回應琦琦的語氣,我心裡有「別人是在幫妳,為什麼要這樣講話?」的不舒服⋯⋯但媽媽其實說的也沒錯,的確是要讓她練習一下。 那我到底在不舒服什麼? 為什麼我覺得媽媽應該要退讓? 覺得是她把氣氛弄得很僵的呢~ —— 自學學什麼| 擺脫舊迴路,選擇新體驗 主講: #大女兒 /#軒軒 (高一自學生/105學年度~至今 (#公視 #誰來晚餐 《我要的家長不叫爸爸,叫琦琦》主人翁 。。。直播大綱。。。 ❶ 我是來勸架的,怎麼也跟著不舒服了? 我是對「媽媽」不爽嗎? ❷ 其實⋯⋯我是在不爽自己? ❸ 原來我有「退讓」的舊迴路 怎麼選擇新的呢? —— #自學學什麼 #自學 #自學生 #自學生家長 #心秩序 #心秩序學習 #心流 #心流式學習 #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實驗教育 #在家自學 #直播 #直播預告 #療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8minPlay
March 21, 2021從「被認為不夠好」到「自我認可」(測試)去年八月中,我撰寫計畫書並順利通過面試地參加了〔科教館〕舉辦的〔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 #第一階段 在上了許多面向的課程後,老師讓我們自選主題來走過一遍製作紀錄片的過程;在九月中的成果發表會時,我成功晉級僅十四人的第二階段培訓(原本有二十六組)。 #第二階段 🎥 第二部紀錄片,就是要拍攝科展團隊啦! 最終的成果發表則是在 #將近五個月 之後 由於拍攝對象是參加科展的同學,是需要與學校合作的,所以會先由〔科教館〕和學校聯絡,再將願意配合拍攝的名單給我們。 🐌 一個月後,老師才要確認拍攝對象 所以我覺得慢慢來就可以了。 但後來我發現「開學了!」,其他同學已經陸續徵詢校內參加科展的同學⋯⋯身為沒有所屬學校可以詢問的 #自學生,我既緊張又擔心,深怕只有自己進度落後。 於是,我自行找高中的朋友幫忙詢問⋯⋯但都沒有下文。 我焦急地等待著。但越是這樣,拍攝名單的提供速度,就與高張的情緒顯現出強烈的對比。期間,我不斷向老師詢問⋯⋯直到取得拍攝名單那天⋯⋯但那天,已經是 #截止日 了! ⚠️ 截止日當天才拿到名單 根本不可能順利交出拍攝對象啊!!! 找到拍攝對象,是拍攝紀錄片的第一步。但我光是要知道「有誰『可能』願意給我拍」就花費一個多月的時間⋯⋯等於我已經錯過了整個研究啟發的時機點。 於是,我加把勁地去聯繫拍攝對象,但卻遭到各種理由 #拒絕:接將以考試為重、事情太多、沒有興趣⋯⋯等等;甚至,因為「自學生」的身份難以被證明,被老師認為是 #詐騙集團!(傻眼 失敗接踵而至,我即使沮喪也沒有放棄、繼續聯絡⋯⋯一直詢問到最後一組名單。 🎁 終於,聯繫到願意接受拍攝的同學了! 此時,距離成果展⋯⋯ 只剩下 #不到三個月 的時間 開心的我,快速和對方確認拍攝時間,並且馬上著手準備工作。畢竟,找到拍攝對象,就完成了最重要的基礎工作,這讓我安心了不少。 拍攝當天,一切準備就緒,我帶著愉悅的心情去拍攝。而拍攝過程也非常順利,讓我開心到覺得~不出一個月,我就能拍完了。 因為我們直接約定好下一次的拍攝時間和內容,並且他的同學和老師也都很樂意接受拍攝,甚至還願意引薦他的指導教授來讓我拍攝,即使教授只會說英文,他也願意幫我翻譯。 ❗️ 但就在我拍完準備回家時 卻收到了他傳來:#不同意繼續拍攝! 我感到非常錯愕,不明白原因是什麼⋯⋯於是,我不斷和他溝通,想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是否有調整的空間⋯⋯但對方態度依舊堅決。 😭 最後,這段拍攝就這樣告吹了! 因為找了這麼久,卻得到這樣的結果 心灰意冷地感到「一切又得重新來過」 帶著失落的心情,我繼續尋找⋯⋯就這樣,又過了整整一個月,卻仍然沒有找到拍攝對象,此時只剩下 #不到兩個月 的時間了。 🤯 我不斷思索一直被拒絕的原因 但是卻越想越氣⋯⋯ 因為「被拒絕」一直讓我感到「我不夠好」、「就是因為我的態度、說話方式⋯⋯不討人喜歡,所以才會這樣」、「一定是我的問題」⋯⋯等等的負面想法。 🧠 這些聲音,在我腦中越來越清晰 直到⋯⋯我想起了小時候的 #經驗 四歲時,爸爸和媽媽離婚;但我不知道離婚是什麼意思,只知道越來越少見到媽媽了。 爸爸常跟我說: 妳只要乖一點,媽媽就會回來了。 為此,我一直努力當個乖小孩,但媽媽仍然沒有回來。我再問,爸爸就會說:「一定是妳不夠乖,不夠這樣⋯⋯不夠那樣⋯⋯」。對於爸爸的話,我堅信不移,於是我更加努力。 🤔 但心裡一直不解: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依然不夠? #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這次,在尋找拍攝對象的過程中,我一再地被拒絕。面對這個狀況,我依然像小時候那樣,想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媽媽和琦琦看到我陷入困境,便引導和陪伴我好好地哭了一回。 在好好地擁抱自己的不解情緒後,我決定「不再讓過去的經驗,制約住現在的自己」,不再繼續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而是跳脫框架地向外尋找可能性。 🙋 最後,我鼓起勇氣問老師: 能不能擴大拍攝對象的範圍呢? 而老師也很快地 #認可 將拍攝對象擴及「對科學有興趣的人」的提議,我便二話不說、欣喜若狂地立馬詢問一位對生物學有專精的高三自學生,而他也馬上 #答應,連拍攝內容都沒有問。 先前不斷被拒絕的我,對於他答應的如此快速感到驚訝,便帶點疑惑地問:「你怎麼會答應那麼快啊?」,而他一副理所當然地說:「能讓更多人看見自己,是很棒的事情啊!」。 最後,我隨即將他的資料傳給老師確認,也得到了 #同意。 🤝 這次的拍攝,真的是一點困難也沒有! 無論什麼樣的問題,昱光都樂意回答 想拍攝他的家人,他也積極地協助⋯⋯ 如果真的要說困難的話,應該就是 #後製! 因為他很樂於表達想法,所以我也拍了超級無敵多、將近 #一百九十部影片;讓我在原本不擅長的「擷取重點」這件事上,練習、進步了很多。 🎉 最後,我成功完成了《昱光的學習檔案》! 成功地從〔科展60高中生紀錄影像創作培育計畫.第二階段〕畢業啦!三月底,我和昱光也要用這部片來和大家分享我們的學習經驗,讓更多家長瞭解自己可以幫上忙的地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8minPlay
FAQs about 療癒師的療兒日誌:How many episodes does 療癒師的療兒日誌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4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