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生活》是一档生活分享类泛文化中文播客,从环球生活见闻、人物故事,到热点议题、职场打拼,希望每周陪你度过一段轻松的时光~
公众号:开这扇门
微信:sunny_lafang(快来进群找组织,认识新朋友! )
【主播介绍】
拉方:喜欢探索,喜欢咖啡,喜欢写字,喜欢把这辈子过好。
Ella:享受当下
... more逛gai的时候,总是很期待能遇见街头表演。
就像城市多出来了一个景点,好奇、兴奋、新奇,都被调动了起来。街头演唱与城市「气质」的相互交融,大家来来往往,走累了听听歌,也是美的享受。
作为外行,看到表演者的自在,心底还是暗暗羡慕的。但在今天的播客中,再一次验证了「只要练习、经历一件需要抛头露面的事情足够多,就会更得心应手」。
本期,我们和在北京「华熙」演出的歌手刚哥、大明聊了街头歌手日常和做音乐的思考。被观看的不仅是街头歌手,「观众」也被审视——表演的人也在观察我们。
有时候,街头歌手和想要表演的、求婚的、送祝福的、祈愿的观众一起构成了一场演出,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众「表演」,似乎也没有那么难。(精彩绝伦的另当别论)
怎么迎合观众?
要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寻觅机会?
既是音乐人,也是「北漂」的重叠是什么?
... ...
很喜欢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以及延伸到对生活的态度,生活很复杂也不容易,但和音乐一起,就有了更多奇妙滋味。
聊完后,只期待尽快去「华熙」看他们的演出,期待那个发现城市新亮点的夜晚。
时间轴:
02:08 演出时间、表演场所、自由程度、持证上岗?对华熙「元老级」歌手的十万个为什么
06:03 站在公众面前:从紧张到从容
09:21 演唱歌曲的选择
13:58 观众的反馈是否重要?生日、求婚...形式多样的互动每天都在发生
16:11 在北京做音乐,初心很简单
19:15 比起器乐,更多的听众关注唱词
22:25 如何看待自身的行业?
23:50 分享2024年的想做的事
本期我们邀请了小溪聊聊她旅行过最喜欢的国家——土耳其。
她在土耳其进行了15天的深度游。以后要是还有机会,她希望再次去土耳其玩耍。
关于土耳其的“刻板印象”:热气球、撸猫撸狗、土耳其冰淇淋,我们都聊到了。
小溪还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必打卡和避雷的游玩指南。
除了另一个国家的风景和文化,有趣的还有和旅伴发生的故事。小溪和妈妈、妈妈的朋友以及她们的孩子一起旅行,作息、拍照数量、旅行节奏都会影响旅程的安排和体验。“特种兵”式的长辈旅行方式反倒让我觉得很有活力。
在这趟旅行中,小溪还解锁了滑翔伞和跳海的体验;最后我们聊到了“人生清单”事项,结论之一是,年轻去疯去尝试新的事物去旅行看世界真的很美好!
期待下一次旅行和对自我的新发现!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留言互动!私信也欢迎!
时间轴
01:10 土耳其给很多人留下了「浪漫」的印象,切实去到这个国家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14:45 热气球是真的很“热”
20:15 关于「第一次」的新奇体验:滑翔伞和跳海
25:30 撸猫撸到爽,充满幸福感的猫猫之城
28:48 被土耳其冰淇淋「调戏」了吗?
32:33 小红书骗局or真香警告?
37:05 分享一件被列入「人生清单」的事情!
Gap缓解焦虑,即兴喜剧打开另一个快乐的宇宙。本期我们请到了鸭鸭,聊了聊她30岁决定来一个gap year,以及「i人」玩即兴喜剧也很上头。
Let's be honest. 至少在我周围,下定决心gap year且不那么焦虑的人很少。即便裸辞,也是天天在刷招聘。
不要为难被「规训」的自己,先来一个gap day, gap weekend, gap week, gap month......
Gap除了休息,远离出现问题或者问题已经根深蒂固的生活模式,还有探索自己的兴趣。沃伦·巴菲特每天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那些拥有热情的人似乎和普罗大众生活在不同的宇宙,于是时不时没有强烈激情的人就会寻思,哪种工作、哪件事情能让我心沸腾,少一些在办公楼发呆的郁闷,“我被困在了这里”。
所以,gap year其实蛮好的,犯不着那么焦虑。
你可以在gap year中:多读书;尝试新鲜事物;安排好自己的作息、饮食;多锻炼;结识新朋友;合理花钱,学习理财......(做个成熟想自由的大人,用知识和自律武装自己)
鸭鸭在gap期间还去尝试了即兴喜剧,推荐那些感官不再鲜活,在工作中积攒的疯需要发泄的人尝试,去遇见乱七八糟的句子,去拥抱陌生人,去欢笑。
关于未来,鸭鸭准备转换赛道,她或许会回学校读书,或许继续探索发展副业。不是又回去卷了,此鸭鸭非彼鸭鸭了,她的生活越来越开阔。
也祝在收听的你,做一个勇敢的决定。宇宙不会亏待你的!
欢迎私信、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互动!
时间轴
01:17 年轻人真的很需要一个gap year
03:14 gap year 如何不焦虑
不工作为什么要焦虑【狗头】
16:17 这一年做的最棒的事
get了很多新技能,比如起卦算卦、刻章、拍照……最最开心的是学了即兴喜剧,大概只用了2个月时间不到。
17:32 提问三连:菜鸟可以搞喜剧吗?没钱可以搞喜剧吗?I人是不是被即兴喜剧排斥在外了?
鸭鸭在即兴喜剧里学到的第一点就是"放下评判",即兴舞台没有什么对错,错误也是礼物,这种形式对新手i人也很友好。
27:13 喜剧单纯搞笑好,还是上价值好?
28:49 说玩就玩,现场体验即兴小游戏
联想词、3w
即兴喜剧的运用:企业培训、团建、心理咨询
鸭鸭的安利:
即兴:火锅即兴、沈阳大风天
作品:《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心麻花的早年作品,《一夜一生》《十二首情诗》
喜剧人:脱口秀-路易CK、大老王、良言、孟阳、詹鑫;漫才-土豆吕严;
相声:孟鹤堂周九良
不少人是因为“理想”和“正义”选择学习新闻,成为媒体人。
不少人也逐渐转行,发现了自己新的兴趣、铁肩担道义与自己的想象出入太大,为了更多的薪水......
本期我们邀请到一位从事英文报道的记者,她是Bella,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方面。我们聊了英文学习,AI对工作的辅助,当然还有她工作方向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作为曾经喜欢新闻学的新闻系学生,毕业后的这几年逐渐丧失了对新闻的兴趣,转了行。前段时间重新开始听BBC,其实不是又好奇国计民生了,而是为了练习听力。但一大早听BBC真会影响人的情绪——十有八九不是什么振奋人心的好新闻。
所以当听到Bella依旧喜欢着这个行业,我觉得很开心。Bella能从工作中学到很多知识,她用传播的力量将如何环保和环保的重要性传播得更远。当工作的意义感很明显时,就更容易坚持下去。
我们还讨论了大家对环保议题是否感兴趣,心理学家Jordan Peterson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支持者,当你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职业,自然而然你能承担得起更大的责任,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改变更大的社会议题。
他的观点有可取之处,照顾好自己,不以某种社会运动为自己的标签标榜自己或者吸引别人的注意力。但若是大家都对社会议题和运动不闻不问,只扫门前雪,社会会变得更好吗?地球会变得更好吗?
时间轴
01:19 英文报道是外国人看中国人的窗口吗?
03:20 一篇英文稿件的生产过程是怎样
06:29 学新闻的驱动力
“永远在触碰知识盲区,永远在吸收新的知识”
11:13 如何判断英文媒体在国外的权威程度?
15:12 入职英文媒体,要经历怎样的面试?
19:17 环境领域现在大众的关注度高吗?
让个体意识到为什么“我”要做这个事情是媒体的责任。
27:13 最满意的一次报道是怎样的?
30:50 Chatgpt以及其他人工智能对工作的帮助是?
做学生体验一个地方,工作后感受一个城市以及旅行认识一个国家,都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在这个申请季拿到offer后要做一个全职学生,就尽情享受学习、社交以及融入当地吧。
在我们和英国留学申请中介Vivian(现居英国卡迪夫)聊天的第三期,我们聊到了她曾生活过的城市,纽约、北京、卡迪夫等地,如果有机会,就去另一个国家长居一段时间。不管在哪生活,工作和爱好相伴随,“有两个支点会让生活更加平衡一点”。
“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
——《一个人的朝圣》
时间轴
01:04 英美生活大对比,大城市VS.小城市
在纽约生活过三年、目前长居英国卡迪夫的Vivian分享了她在不同地区的生活体验。聊到小城市会比较寂寞吗?Vivian说,在小城市生活,常常会有疑问:为什么电影总排片在伦敦?不过虽然大城市的周末五光十色,小城市也有其特别之处,能够拥抱让人放松的自然风光。
05:17 让人“魂牵梦绕”的纽约
不同的年龄和身份,在不同城市生活的心态也会大不一样,对于Vivian来说,纽约这座城市有着她的“青春滤镜”,所以充满了热爱与特别——(13:15)好好体验了这座城市的所有活动、领略它的美丽,那段日子非常精彩,“没有任何遗憾”。
09:11 不同的人对于“找工作”的认知有所不同
不同文化下的思考很不一样:严谨考虑、面对不确定性的焦虑VS.人生就是一场冒险,怎么做都是经历。
15:14 推荐一座生活过的最喜欢的城市
纽约——“这个城市不仅是一座现实中的城市,也是一个理想的原型”;
爱丁堡——美丽整洁像迷宫一样有艺术感的城市,很有趣每一角都有故事,生活在这里的人也非常“嬉皮”且友善,永远不会对这座城市感到厌倦。
22:38 有想过一直留在国外生活吗?或者继续换一个国家生活?
风一般的水瓶座,愿意不断地探索流浪,追求想要的生活。
23:33 纪录片推荐《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 》
很多描述纽约的电影,但这个很被Vivian偏爱。这部纪录片从奇妙的角度观察和浸入“纽约”,这座城市有很多古怪的地方,但从古怪中又生出有趣,甚至一些哲理。每一期都会探讨一个问题,讨论如何打破计划,保持即兴。也许你也会喜欢这部片子。
在国外找到工作,除了转码还有其他选择吗?
文科生是到哪都“不受待见”吗?
留学中介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们和英国留学申请中介Vivian(现居英国卡迪夫)聊天的第二期,我们聊到了海外就业香不香,如何在海外找到工作,获得职业发展,以及语言多好才能自信地去处理工作等等。
求职、语言、晋升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留学换赛道;或者学习新技能,有相关背景再申请相关专业;以及在工作后再提升语言,增加语言的应用从而获得更多机会都是相互影响的。
Vivian在英国,一边享受着工作中的与人交流,一边搞着自己喜欢的文学和电影,工作和生活不是割裂的,上班后和下班后,人的性情也不会突变。文艺范依旧可以存在在本职工作中,只是下班后的生活更多是放大了兴趣和延展开性格中的另一面。
工作和生活或许不存在平衡,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理想的那一面和生存的一面会慢慢找一个平衡,不是永久的,是不断尝试的一个过程。
福利:
后台私信“英国留学申请咨询”,我们会发送Vivian的联系方式,你将获得:
15分钟免费语音咨询+8折经典套餐优惠(9月20日前有效)
*近期最大的折扣力度,因为后面公司到旺季就没有折扣额度了
时间轴
01:27 如何拿到工作签?
国外求职会看重本土经验/学历,英国研究型硕士或博士可申请“伴侣签”。总之大胆投递、多多尝试,“不给自己设限”。
05:10 码农/会计是最终出路吗,在国外如何找到工作?
会计与网络安全的市场需求更大,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没有什么主流可以复制的路,每个人都得自己走自己的路。就是没有那么容易。”在异国常规投简历可能成功率很低,Vivian提到斯坦福教授曾说过的一种求职方式——可以尝试搭建非正式的“网络”,比如和人约咖啡、聊天等,这种建立起来的内部职业网络会对求职有所助益,让对方在有岗位需求时首先想到你。
10:51 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or在海外?
适合回国:喜欢热闹、喜欢和亲人们在一起、中国胃
国外:业余时间要有爱好做支撑、喜欢规则、有定力
13:04 语言得好到什么程度,才能自信地处理工作?
二者像“鸡和蛋”的问题,语言不好可以先工作,工作后语言就好了;先把语言学好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互相促进。做兼职、和同事与顾客“闲聊”是很好的提升语言的方法。
15:17 这是一条漫长又耗钱的道路吗?
Anyway,“距离买房是可能的”。
16:03 在国外如何成为心理咨询师?
职业“三原力”包含市场需求、爱好、能力,职业选择也要看自己更看重什么方面,要找到“平衡点”。
20:36 作为求职的铺垫,国外“读博”是不错的选择吗?
遇到一个好的导师非常非常重要,学术的圈子也有它的“游戏规则”。尽可能的收集“读博”正负反馈的信息,如果依然想去做,那就是适合的,但不要以“延长时间”为目的而读博。
留学季又到,最近身边有留学意向的人都在准备语言考试,也在寻找靠谱的中介助力申请。
经历过留学申请的人,想必都深知找到靠谱中介的难处。
中介特别多,但他们提供服务的水平层次不齐。
能力、精力、时间都在线的申请人可以DIY或者半DIY,其他人则会在中介的帮助下去到理想的或者不如意的学校。(也有人成了失学儿童)
在听众的留言中,一位女生提到了她在大三找到某知名机构帮忙申请的曲折经历:文书一塌糊涂、进程拖延、反倒要自己去催中介等等。中介没有为她未来的职业方向考虑,基本上是顺着她的本专业,申请了保底学校,梦校都没有冲一下。
现在工作三年后,当要再次申请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经历仍在影响着申请新学校。
当然,中介不是职业咨询顾问,也不能过多要求他们什么都知道;去到某个新的国家和学校,自己的运气和能力持续提升也很重要。
本期我们请到了一位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硕士(DIY申请),目前在卡迪夫做留学中介的Vivian,试图解密一些留学申请的内幕消息。
祝:所有求学儿童都去到梦校!
时间轴
03:56新手申请,该从哪一步开始?
Vivian首先以英国留学申请为例,为我们科普了正常情况下的申请时间线,以及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满满干货来啦。
06:39 DIY还是找中介?
找中介真的会帮助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吗?作为“内部人员”,Vivian介绍了如何申请、自己DIY申请到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方向硕士的经历,以及如果找留学中介,能够提供哪些助力。来听听你是否适合DIY申请吧~
08:25 如何写出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个人文书?
用一部电影串联整篇?这么写个人文书也太浪漫了。
13:47 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一个靠谱中介?
去聊细节!生活经历骗不了人。
16:26 雅思、托福、GRE,语言成绩考多少分就够用?
不同学校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线,考语言的时间也有讲究。语言的提升并非朝夕,需要真正去投入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但成绩不够时,也有一些“退路”选项。保险起见,不建议再“线上考试”。
22:03 对于“大龄求学者”来说,毕业多年又要如何拿到推荐信?
毕业超过三年,领导写推荐信也可以!它的重要性占比并不很高。
23:56 如何确定“冲一冲”和保底院校?
怎么选择国家,没去过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喜欢?
选排名更高的名校还是和追求更喜欢的专业?
选择学校有策略,“冲到梦校”也是有方法的。
27:44 读硕士/二硕,一定要和本科专业相关吗?
复旦中文系-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爱丁堡心理咨询——“跨专业爱好者”Vivian用自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能“合理说明”,跨专业申请并不是什么难事,想清楚未来规划,大可以勇敢追求。
30:27 出国留学到底要花多少钱?有可能拿到奖学金吗?
我们聊到了美、英、澳三地的学费,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费情况。美国留学生是不允许打工的,但英国可以。
32:42 留学中介水很深?内幕解密!
确实会有不会在网上找到的“小道消息”,中介会存在和大学的合作。
只要不需要额外动脑,焦虑产生得就少。citywalk,瞎溜达,就是这样一个“躺平”的活动。
好不容易从“Daily Routine”的枷锁里解脱出来,在一条无人认识的街道遍地撒欢,哪哪都觉得稀罕。
除了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溜达,citywalk也是旅途中了解另外一个地方的方式。景区有时候是自然的美景或者历史遗迹,但citywalk看见的是生活的气息。
即使北京快40度的高温,但夏天和户外仍旧吸引人。不建议户外暴走,还是要以身体健康前提,但偶尔出去漫步一下,还是不错的。因为可以远离手机,看到其他人的鲜活(大汗淋漓?)的样子。
需要空调续命的话,去店铺比较集中的街,尝一种新口味的咖啡,买一个喜欢的小物件,就能满足你走走停停,冷热交替的需求。炎热夏日,也可以晚些出门,约三两好友,享受月光和晚风。
打工人其实和朋友社交时的活动很匮乏,citywalk就是很好的选择,聊着天,各自发现着新事物,比只是一顿晚餐要丰富得多。
时间轴
01:47 上次去citywalk是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
高温会阻挡出行的脚步,但我们依然很需要户外的空气。没有目的地散步让我们暂时从学习/工作等日常中抽离出来,享受当下。
05:12 citywalk是另一种形式的“网红探店”吗?
citywalk必然会产生消费,但同时也有另外一种社会学层面的解读,提出citywalk可以被看做新形式的“田野调查”——人们在行走中感受城市形态、街道变迁、文化现象,甚至探索自我。抛去突然火起来的各种标签,citywalk只是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适合没有目的,走走停停。人类学家项飙曾经提出“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随着互联网信息越来越丰富,人们也越来越需要走出房门,找回感知自身周边世界的”能力“。
08:01 去陌生城市旅行时喜欢citywalk吗?
11:58 “景区围墙”:严谨偷窥祖国的大好河山?
前段时间,云南梅里雪山、九龙瀑布群、黄河壶口瀑布沿途公路等景区被修筑了高高的围墙,游客无法在路边欣赏美景,引发网友热议。我们聊到了天津海河,两岸甚至没有护栏,小朋友和大朋友都可以淌水,也可以坐在岸边吹晚风。尽管的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市民们一定也很感谢这样“开放的” “属于每一个人的”海河。
14:38 曾在citywalk中遇到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小黑和我们讲述了她在凤凰古城遇到的店主,以及他的浪漫经历。在旅途中偶然收获到“别人人生的故事”有时比“打卡景点”更让人惊喜,也会为那座城市增添几分浪漫色彩.
17:49 慢节奏 VS. “特种兵”旅行
有研究发现,”特种兵“式旅行大多是学生群体,工作后的年轻人会更多选择城市漫游。对于有些人,旅游带来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能够抵消身体上的疲惫;而精力没有那么充足的时候,沉浸式感受一下周边未尝不是好的方式。
22:16 享受夏天,还有哪些好玩的形式?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体会到旅行和自由流动的快乐。
或许下个目的地,可以考虑下西藏!
西藏美得让人心颤。由于它带着一层神秘色彩,带着心事去的人,有可能会和那里的与人产生奇妙的反应。
有一位朋友曾告诉我,她结婚后度蜜月去了西藏。当她看着一湖清澈的碧水时,很想靠近荡漾的水,和湖融为一体。她的心安静了下来,似乎不用冥想就进入了很平静的状态,她觉得很神奇。
本期的返场嘉宾小郭也被西藏的美景震撼。他和好友们的毕业旅行,将再次前往西藏。相比上次的冬日西藏之旅,小郭期待着西藏夏天的样子。
不过,西藏可不是什么心理医生或者灵丹妙药,不会因为这趟旅行,你就能解决生活中某些的问题。
在途中,你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的来散心,有的希望获得力量,有些人看起来难过,但既然他们出发了,那就是还怀着希望。
旅途中除了新奇体验和惊人的美景,还有挑战。小郭因为冬日西藏的寒冷和干燥,提早结束了旅程。但他途中结识的一个女孩子却兴奋地完成了整个行程。
即使它是无数人描述过的西藏,但如果你去,你还是会拥有只属于自己的独特西藏之旅。
这期我们聊了:
● 每个人都有对西藏的执念吗?
● 身体不太好的人能不能去西藏?
● 这一路,心灵得到治愈了吗,哪个时刻?
● 在高原,真的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吗?
● 可以的话,你是否愿意留在那里,生活在天地之间?
● 旅途中的故事
● 西藏回来后,有更好的面对生活的勇气了吗?
小郭在旅途中见到了朝圣的人,三步一叩首, 他想到了电影《冈仁波齐》。当初观影时的不解好像在西藏旅途后有了新的认知。
同时更直观体验到的还有“山青水绿”这个词。
尽管首次的西藏旅途因为身体不适提早结束了行程,Ella和本期嘉宾小郭依然都有重游西藏的计划,这就是大自然的神秘引力吧。
而那家“老板第一次来到拉萨就决定留下”的明信片店不知道还在不在,大家如果去旅行,不妨找找看,顺便给自己寄一张时光明信片。
本期我们请到了活力四射,声音好听的“仙贝”。她曾在美国读本科,毕业后用一年的时间参加支教,接着去了日本读研。她在日本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对日料如数家珍。
上野千鹤子曾在东京大学发表的那段演讲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得很广泛,她提到了东京大学女生远少于男生;女生以“卡哇伊”(可爱)为标准活着;东大的女生会掩饰自己的身份以得到喜欢。仙贝在东京大学就读时有类似的体验,居酒屋里有人来搭讪,聊起背景时,仙贝东大学生的身份很容易“吓跑”别人。
试着“卡哇伊”的日本女生,当她们长大、变老,她们与自我和社会的矛盾就会愈发凸显,个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的包容度,都使得她们迷茫和不断反思自我。向内看和不断碰壁,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仙贝在日本淘了很多扭蛋,她的企鹅收藏都非常可爱!她还在课堂上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辩论,据理力争,打破他们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课后,几位同学都给她发私信,谢谢她给了话题不同的视角。
无论是旅行、留学还是在异国工作,当我们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后,大家才会从个体层面进而了解到这个人所来自的文化、背景和主流媒体话语之外的事实。人和人一对一的沟通与碰撞是鲜活的,我们看世界的维度也是这样被扩展的,这也是我们前往不同国家的动人之处。
时间轴
02:35 对日本有哪些印象?
正处于美丽的樱花季;爱情电影《花束般的恋爱》;百看不厌的动画片《蜡笔小新》... ...
仙贝对大家从影视和书本中得来的日本印象做了回应,比如樱花虽美,对很多“花粉过敏”的日本人来说却也是一种烦恼,はなみ(花见)是日本的一种民间习俗,看似娱乐休闲活动的背后,隐藏着社会结构、传统文化相关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比如在日本很多人认为《蜡笔小新》“会教坏小朋友”;比如便利店里有很多用起来很便利、有巧思设计;比如“扭蛋”便宜又常见,很多机场都会摆放一些扭蛋机,方便旅客花掉不好携带的硬币......仙贝在日本也淘了很多扭蛋,她的企鹅收藏都很可爱。
13:41 为什么选择去日本留学?
仙贝参加当年项目是MMP/IP,属于东大比较国际化的项目,申请步骤和申请欧美国家的项目相似,可以选择英文或者日文授课。相较于在美国的本科生活,仙贝觉得读研时期的自己更加成熟有趣,也学会了如何体验生活。
20:04 东京大学读研的难忘体验
因为是国际化项目,班里的同学都来自不同国家,随时都在感受着不同的文化,完成小组任务时,老师也会要求每个组要包含多个国家的学生。让仙贝印象深刻的是,有一门课讲到“一带一路”,她和同学们围绕debt trap (债务陷阱) 进行辩论,打破了大家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结课后,她也收到了很多同学发来的温暖私信。
24:37 女孩子只要“可爱”就好?关于性别议题...
东京大学男女比例差距较大,我们好奇地问了仙贝在实际体验中是否感受过因为性别差异产生的区别对待,仙贝讲了啼笑皆非的“被保安拦截”的故事,以及“东大女学生”的身份很容易“吓跑”来搭讪的人。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的演讲很给予人力量,仙贝也为推荐了基本关于女性主义的入门书籍(《厌女》《始于极限》《一个人的老后》)。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定位受到历史因素、群众意识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进入现代社会后,一些固有认知也在被改变,但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38:30 谁会不爱美食呢!
美食/奇怪食物分享,仙贝介绍了日本的生肉文化、烧鸟、居酒屋等等,听完会想吃日料。
43:21 独居友好?一个人也可以在日本过得很快乐
在日本一个人出去吃饭也会很舒适,不会感到拘谨,而是“今天我选择一个人吃饭”的感觉。大城市很多饭店会有会说中文的服务员,一句日语不会也可以去旅游,日常出行比较方便。
49:08 日本印章怎么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50:09 有最印象深刻or想吐槽日本生活的地方吗?
此处打个广告,欢迎大家参加东大MMP/IP项目,会收获一段很棒的体验!
52:05 日本留学/旅行Tips
申请留学要看清官网要求(都有英文页面),把材料准备齐全;“请大家大胆地出去流浪吧!”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7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