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孩子们该如何学习国学?他们能听懂吗?他们会喜欢吗?让小麦同学和小麦妈妈带您和孩子一起——对话国学吧!:)《论语小问问》有熙华国学院对《论语》的专业解读,也有小麦同学两年《论语》学习经验的沉淀和生活趣事的分享,节目采用亲子对话形式,相信能给您和您的孩子带来共鸣!主播简... more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
July 01, 201819.7 19.8 君子学以致其道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 子夏曰:“百工居肆1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注释】 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译读】 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明道传道。” 子夏说:“小人明明是小人,还要装作正人君子,文过饰非。”...more5minPlay
June 30, 201819.5 19.6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1,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1笃:形声。马行进时蹄铁与地面碰撞发出 dǔdǔ的声音。古义假借笃为竺字。竺,象马脚钉了蹄铁。笃行:比喻学问要像蹄铁一样成为腿的一部分, 时时落实到行动。 笃志:即比喻博学之后,要汲取知识后面的内涵思想, 使之成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一部分,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永不磨灭。 2切问:善于思考,提问题把握关键。 【译读】 子夏说:“每天学到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不能忘记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叫做好学了。” 子夏说:“博学而且将学问融入思想,善于思考,提问题能把握关键,仁就在其中了。”...more7minPlay
June 29, 201819.4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夏曰;“虽小道1,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2,是以君子不为也。” 【注释】 1小道:指各种农工商医卜之类的技能。 2泥:阻滞,不通,妨碍。 【译读】 子夏说:“(做些具体的实事)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好高骛远容易变成一团稀泥,是以君子不会这样做。”...more4minPlay
June 28, 201819.3 君子尊贤而容众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 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译读】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 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more5minPlay
June 27, 201819.2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译读】 子张说:“以德为标杆却不去弘扬它,信仰道义却不亲自实践笃行,(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德?既然据于德,怎么能不落实到行动呢?” ...more4minPlay
June 26, 201819.1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译读】 子张说:“志士遇见危局时能竭尽全力,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看见有利可得时能考虑是否符合道义,祭祀时能时刻谨记严肃恭敬,居丧的时候真心致哀,这样可以说是做到位了。”...more6minPlay
June 25, 201818.11 周有八士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周有八士1: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 季騧。【注释】 1八士:本章中所说八士已不可考。 【译读】 周朝有八位义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more3minPlay
June 24, 201818.9 18.10 君子不施其亲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大师挚1适齐,亚饭2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 鼓方叔3入于河,播鼗 4武入于汉,少师5阳、击磬襄6入于 海。周公谓鲁公7曰:“君子不施8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9。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注释】 1大师挚:大同“太”。太师是鲁国乐官之长,挚是人名。 2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乐官名。干、缭、缺是人名。 3鼓方叔:击鼓的乐师名方叔。4鼗:音táo,小鼓。5少师:乐官名,副乐师。 6击磬襄:击磬的乐师,名襄。 7鲁公:指周武王姬发之侄,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鲁国第一代国君,代 父受封于鲁。 8施:怠慢、疏远。 9以:用。 【译读】 太师挚到齐国去了,亚饭干到楚国去了,三饭缭到蔡国去了,四饭缺到秦国去了,打鼓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敲小鼓的武到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到海外去了。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more6minPlay
June 23, 201818.8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逸1民:伯夷、叔齐、虞仲2、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 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夷逸:“隐居放3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 无不可。”【注释】 1逸:同“佚”,散漫、遗弃。 2虞仲、夷逸、朱张、少连:此四人身世无从考,从文中意思看,当是 没落贵族。 3放:放置,不再谈论世事。 【译读】 散漫隐逸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 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气,不辱没自己的身分,伯夷、叔齐算是吧。”说柳下惠、少连是“降低自己的志气,放下身段,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他们还是很不错的。”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不问世事,能洁身自爱,不插手任何事。”“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more4minPlay
June 22, 201818.7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1,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3而食 4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 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注释】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己有手有脚却不从事劳作,五谷是怎么来的都分不清。 3黍:音shǔ,黏小米。 4食:音sì,拿东西给人吃。【译读】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拄着拐杖还在用蓧耘草。子路问道:“您看到夫子了吗?”老丈说:“自己有手有脚却不从事耕种劳作,连五谷是怎么来的都分不清的人,谁又称得上夫子呢?”说完,便继续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一起回去再看看他。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出来任职是不对的。(这位隐士)长幼间的责任没有忘记; 君臣的道义怎么能废呢?想保自身清白,却逃避了基本的人伦道义。君子出 仕任职,是为了承担道义责任的。唉!道之不行,总算看透了。”...more9minPlay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