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孩子们该如何学习国学?他们能听懂吗?他们会喜欢吗?让小麦同学和小麦妈妈带您和孩子一起——对话国学吧!:)《论语小问问》有熙华国学院对《论语》的专业解读,也有小麦同学两年《论语》学习经验的沉淀和生活趣事的分享,节目采用亲子对话形式,相信能给您和您的孩子带来共鸣!主播简... more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
July 12, 201819.25 立之斯立, 道之斯行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 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 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 何其可及也?”【译读】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明智,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的治国安邦齐家之道,就像人们说的那样,说立就可以立起来,道之以德行之以义;近者悦,远者来,众志成城创家园。夫子的存在是让人们引以为荣的,夫子逝世了也是被人们哀悼怀念的。像这样的人又有谁能比得上呢?”...more6minPlay
July 11, 201819.23 19.24 夫子之墙数仞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 叔孙武叔1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2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3,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 4,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5之 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 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 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注释】 1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三桓之一。 2子服景伯:鲁国大夫。 3宫墙:宫殿的墙壁。 4仞:音rèn,古时高度单位。 5官:这里指房舍。【译读】 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宫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墙只有齐肩高,一眼 看到,全部的好就在这里了。老师家的围墙却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 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肃穆华美,和房屋的富丽大气。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 并不多。夫子(子服景伯)您这样回应叔孙武叔,不是很合适吗?” 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more7minPlay
July 10, 201819.22 仲尼焉学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卫公孙朝1问于子贡曰:“仲尼2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注释】 1卫公孙朝:卫国的大夫公孙朝。 2仲尼:孔子的字。 【译读】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一直在人间。贤能的人读懂其大道,不贤的 人从其小节,哪里没有文武之道的影子呢?我们老师怎会不学?夫子无常师, 何处不为学?”...more3minPlay
July 09, 201819.20 19.21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贡曰:“纣1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2,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3也,人皆仰之。” 【注释】 1纣: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名辛,纣是他的谥号,历来被描述为一个暴 君。 2下流:即地形低洼各处来水汇集的地方。 3更: 更,gēng ,从丙从攴( pū)。阴气初起,阳气将亏。以攴使之万 物成(丙)也。表示更换,替代,更新。《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 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管子·侈靡》:“应国之称号亦更矣。”【译读】 子贡说:“纣王的不善,并没有传说的那样恶劣。所以君子最怕处在下流的地方,以致于天下什么脏水都往他身上泼。”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的时候,人们都当他错;一旦成功越过去了,就不是他的过,而是成功“更新(换代)”。这时人们又都景仰他。”...more6minPlay
July 08, 201819.1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孟氏使阳肤1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2而勿喜。” 【注释】 1阳肤:曾子的学生。 2矜:怜悯。 【译读】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偏离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 而不要(因成功断案)自鸣得意。”...more4minPlay
July 07, 201819.17 19.18 吾闻诸夫子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曾子曰:“吾闻诸1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2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注释】 1诸:“之于”的连读音。2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速。【译读】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人没有情不自禁的,除非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 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施政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more3minPlay
July 05, 201819.13 学而优则仕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 子夏曰:“仕1而优1则学,学而优则仕。”【注释】1仕:很多人说“仕”就是做官。这不严谨。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上古为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 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 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 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士” 加单人旁为“仕”,则意味是管人的,也就是从事某项事物之“士”这个团 队的管理者。类似于现代社会的“项目经理”或“总监”,统称中层干部。 我们在前面说过,有担当的君子把权力当职责,当责任,小人才当作权利, 认为是个“官”。所以我们这里把“仕”翻译成“任职管事的人”更合适。 2优:有余力。 学无止境,不要坐在功劳簿上吃闲饭。 【译读】 子夏说:“做事还有余力的人,要多学习;学习好的人,要勇于担责承事。”...more5minPlay
July 04, 201819.12 子夏之门人小子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1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2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3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注释】 1抑:但是,不过。转折的意思。 2倦:诲人不倦。 3诬:欺骗。 【译读】 子游说:“子夏的学生,做些打扫和待人接物的事情是可以的,但这些 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噫,子游说的有点过了。君子之道先传什么,后传什么,哪有定数?如果将“道”像草木一样加以区别,那就不是“道”了。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曲解呢?从小事做起,有始有终,恐怕圣人也不过如此了吧!” ...more6minPlay
July 03, 201819.11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夏曰:“大德1不逾闲2,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1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2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译读】 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原谅的。” ...more4minPlay
July 02, 201819.9 19.10 君子有三变 | 论语小问问 | 对话《论语熙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译读】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看他的样子高冷庄严,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不怒自威。”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信任之后才去差遣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以为是在虐待他们。要先取得信任,然后才去规劝别人;否则,人家还以为你在诽谤他,咒他。”...more4minPlay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