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落花水面皆文章:How many episodes does 落花水面皆文章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73 episodes available.
January 20, 2020從〈諫逐客書〉看古代人才流動與管理秦王嬴政十三歲登基,由叔父呂不韋攝政,後因近臣嫪毐(趙)作亂,免除呂不韋(衛)相國的職務;另有意圖「疲秦」的水利工程師鄭國(韓)、開國元老蔡澤(燕),為了剷除重臣的勢力,平息宗室的妒嫉,秦王嬴政決定對外來客卿下逐客令。首先介紹秦王下逐客令的政治背景,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January 17, 2020影響人才流動的力量秦王嬴政十三歲登基,由叔父呂不韋攝政,後因近臣嫪毐(趙)作亂,免除呂不韋(衛)相國的職務;另有意圖「疲秦」的水利工程師鄭國(韓)、開國元老蔡澤(燕),為了剷除重臣的勢力,平息宗室的妒嫉,秦王嬴政決定對外來客卿下逐客令。歷史上有名的李斯〈諫逐客書〉即說服秦王政,治國應當廣納眾民,逐客是對秦國有害、對敵人有利的。如今,因為語言和教育的全球化,再加上電腦和通訊科技的發展,讓「世界變得更小、更平」,人才的流動就像水在平地上流動,向不同的地方散布。歡迎收聽《落花水面皆文章》,人才流動與管理系列,劉炯朗校長援引古今中外人才管理的經典,從李斯〈諫逐客書〉看古代人才流動,並且對照美國近代季辛吉引領1970年代外交政策與企業文化,說明如何吸引、培養和保留人才的過去與現狀。🔸影響人才流動的力量https://rebrand.ly/m4f0qkp🔸企業的求才與留才https://rebrand.ly/p99nin3🔸李斯〈諫逐客書〉系列☑️古代人才流動與管理https://rebrand.ly/z231b08☑️秦王嬴政的逐客令與李斯的諫逐客書https://rebrand.ly/px4sg10☑️秦穆公與人才的管理https://rebrand.ly/px4sg10☑️秦孝公的〈求賢令〉https://rebrand.ly/2pb453y☑️秦惠文王的外交政策https://rebrand.ly/3lhf5gv☑️王者治國當廣納眾民1https://rebrand.ly/mm3f941☑️王者治國當廣納眾民2https://rebrand.ly/n8xj7cp...more5minPlay
January 16, 2020老子道德經下篇_第66-67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反思生命 讓心靈海闊天空老子辛說每週四晚間八點首播 週日晚間十點重播透過辛意雲老師的主講帶您一同領略天地間的智慧並與自然萬物和諧共存...more44minPlay
January 15, 2020企業的求才與留才因為語言和教育的全球化減少了人和人之間的隔閡、再加上電腦和通訊科技的發展讓訊息的傳遞沒有空間的阻隔,讓「世界變得更小」;此外,當今各地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變得相似而且各有千秋,讓「世界變得更平」,人才的流動就像水在平地上流動,向不同的地方散布。如何吸引外來的人才、如何培養並留住國內的人才,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想要進一步瞭解人才培養與吸引,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January 13, 2020適者生存與善者生存法國哲學家孔德將利他主義定義成「為別人而活,為了別人的幸福快樂而犧牲自己」。但德國哲學家尼采認為若將別人放在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將會壓抑自我的發展,阻礙卓越和創新的追求。美國哲學家蘭德,強調個人的權利和利己主義,強烈反對極端的利他主義,她說「我不為他人而生存,也不要求他人為我而生存。」但在生物學家發現動物界許多利他行為的同時,讓人將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觀點和「善者生存」的觀點做一番比較: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讓我們看利己與利他如何出現在古今中外的學說之中。...more5minPlay
January 10, 2020史密斯的利己與利他史密斯是蘇格蘭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的兩本重要著作是一七五九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闡述他的倫理觀念;一七七六年出版的《國富論》,闡述他的經濟思想。《國富論》開經濟學的先河,奠定了史密斯成為近代經濟學鼻祖的地位,史密斯相信人類許多行為—特別是經濟行為,是源自利己的心態和理念。他認為人的本性有利己的成分,也有利他的成分。也有人認為史密斯的兩個觀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論》裡,他的觀點傾向道德、情操,因此認為利己和利他並存,十七年後出版的《國富論》裡,則傾向經濟行為,因此較為強調利己的理念。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4minPlay
January 08, 2020楊朱和墨子的利己與利他中國文化思想裡的「利己」和「利他」,可以用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和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這兩個理念作為代表。楊朱說:古時候的人,別人要他損傷自己一根毫毛,去讓天下的人受益,他不會這樣做;若要拿全天下的東西來奉養他一人,他也不會要,如果每個人都不損害自己的利益,也不給天下的人好處,天下就太平了。這可以算是「利己主義」或「個人主義」。而墨子提出「兼愛」的觀點:如果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之間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之間不互相動亂,那麼就沒有盜賊,君臣、父子之間都有孝順和仁慈,那麼天下就太平了。這就是「利他主義」。但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認為利己和利他這兩個理念可以隨著環境時勢來適應,不必硬性地一分為二。...more5minPlay
January 06, 2020利己和利他為了提升和諧的共同生活,人們必須靠法律、倫理與美德,來規範與指引人類的本性。因此從人類的本性,由性善與性惡、利己和利他,這幾方面著手探討: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主張人性向善就如水向下流,人性沒有不善的,正如水沒有不往下流一樣。他也說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恥心就是義、恭敬心就是禮、是非心就是智,仁、義、禮、智不是外來的,而是本來就具有的人性。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主張人天生就喜愛利益和好處、不願意吃虧、喜歡享受,必須經由教育來導引向善。然而,古今中外還有更多的研究,至今還沒有找到最終的答案。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January 03, 2020禮貌的魅力 4禮貌是和別人相處之道,禮貌也把我們內在自我呈現出來。禮貌不是一層鍍金,不是一個假面具,我們不是要用禮貌隱藏遮蓋我們的內在自我,而是要用禮貌自然的、輕巧的、優雅的,烘托、展露、照亮我們內在的自己。禮貌能夠彰顯人性,在禮貌的呵護下,每人都能夠展現他內在的自己。禮貌讓人與人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沒有過分的踰越,不需要刻意建立防禦的圍牆。禮貌讓我們和別人溝通得更好,禮貌的溝通是一個順暢、愉快、優雅的過程。法律是嚴竣的教條,道德是嚴肅的規範,當人與人之間有了誠摯的尊敬和真誠的體諒,生命會因而變得更美。禮貌為黑白分明的世界帶來色彩、冷熱兩極的世界帶來溫馨、為剛沉的世界帶來輕柔、為匆促的世界帶來舒緩。禮貌是真有它的魅力。...more5minPlay
January 01, 2020禮貌的魅力 3禮貌不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對別人的體諒之外,禮貌也是為了自己,而對自己所作的規範和約束。我們以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例,說明治理一個國家,也必須先從管治自己做起。不僅如此,在當今沒有特權的社會裡,每個人都想擁有特權,也唯有依賴禮貌,依賴對別人的尊重,我們才能夠在自由民主競爭的環境中,找到真正平和、平順、平靜的平等。...more5minPlay
FAQs about 落花水面皆文章:How many episodes does 落花水面皆文章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7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