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和美团的恩怨情仇
韩爽:聊到滴滴和美团,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是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之间有很深的渊源。美团创始人王兴和滴滴创始人程维俩人是多年的朋友。在2011年,还没有滴滴的时候,俩人就已经认识了,在2012年,滴滴成立的时候,程维先把产品给王兴看了一眼,然后王兴说滴滴的注册流程设计的太不人性化了,王兴也算指导程维入门的一位老师。在2017年美团开始在南京试水的时候,前一天俩人还一起吃饭,但是王兴也没有透露要入驻网约车的事情。
熊姿:这段可以媲美当年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会面。乔布斯当年让比尔盖茨看了他的Macintosh的设计,之后比尔盖茨就自己也做了。
韩爽:在打车行业滴滴算是龙头,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现在美团入驻的确对他的冲击很大。在抽成这方面,美团在南京试水时抽成也只达到8%,但是滴滴的抽成是22%,美团还是有明显优势的,而且在服务方面滴滴口碑也有所下降。但是车辆租赁是网约车市场的基础,滴滴现在占据了这个市场。在3月19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了滴滴发行100亿元新型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ABS),滴滴担任代理的原始权益人,通过协调租赁公司,把出租车辆产生的租赁债权作为一个基础的资产,然后统一进行证券化的融资。通过这样的方式租赁公司可以拿到钱,更好的发展新车的业务。
到底要不要做利润?
吴清扬:互联网公司传统的逻辑,都是先把入口给建起来,把井水挖得非常深,然后再取水变现。所以美团和滴滴,这几年都是靠补贴把入口给挖出来,这里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到底选择在什么阶段去做变现?什么阶段去创造利润?还是长期维持零利润?这是一个特别两难的问题。最近摩拜也卖给美团了,ofo可能数据也没那么好,这两家共享单车跟滴滴的区别非常大,都不能算特别成功的例子。你看滴滴的战略选择,2016—2017年开始大量的提价,滴滴认为这个市场已经垄断完了,所以该提高利润率了。这些利润对于他的投资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上市做很好的基础,但这个过程中把行业的利润率给做得很丰厚,自然就引来狼了。另一边的共享单车一直还在烧补贴,最后烧的自己扛不住了,然后以一个不是很高的价格卖给别人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尤其是这种补贴做出来创业企业,是一个特别两难的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做利润?
熊姿:我们先说互联网公司补贴做规模这件事情,我觉得像这类项目,门槛很低,最大的门槛就是规模。所有这种平台都有这个特点,前期资金投入非常巨大,但是一旦成为垄断,或者是形成一定规模以后,能实现的边际效应特别低,甚至到最后可能接近零。所以对于这种行业,一定是烧钱做规模、做垄断,然后再去盈利的。
吴清扬:滴滴的悖论在于就算已经实现了本质上的垄断,但由于行业的利润起来以后,竞争者又能重新开始加入竞争。
熊姿:竞争是不断有的,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这个门槛不是硬性门槛,比如说技术性垄断,其他人要研发这种技术需要周期。滴滴实现了两年左右的垄断已经很厉害了,未来也许在跟美团竞争后,实现了某种动态上的垄断,双巨头垄断。说到盈利的问题,什么时候盈利?这种项目是不可能在早期去追求盈利而减少自己扩张速度的。
吴清扬:滴滴实际在2016年已经垄断完了,现在去做利润是不是早了点?
熊姿:我不觉得早啊,我觉得滴滴首先是优化整个结构,做利润;另外还得继续扩张业务范围。因为单靠打车显然没有实现滴滴整个资源的最大化。
吴清扬:在滴滴的朋友说滴滴现在想方设法不断优化效率,最后想做的其实是无人车。通过拼车来提高这个效率,但实际的结果来看,这些探索都比不上直接提价来的快,能够直接给投资人一份特别漂亮的报表。
从摩拜被收购看企业斗争
韩爽:咱们也来聊聊摩拜被收购的这件事。摩拜被收购这件事,滴滴和美团也有过一次激烈的斗争。两家公司都给了摩拜offer,而且差异还挺大的。滴滴和软银联合开出的条件是45亿美元估值和现金方式投资,共同持股20%;美团是现金加股票;也就是说滴滴的估值会更高,还是非控股的形式投资。所以摩拜为什么会选择美团?
熊姿:我想知道这是实际的两个offer,还是只是offer的建议,最后滴滴没有给到?
韩爽:这两个条件都已经明确公布。
熊姿:在我看来摩拜和他的投资人应该更想追求独立发展。
韩爽:滴滴原来也投过ofo,和ofo之间发生了挺多的冲突,所以有些人就分析说摩拜想独立做自己的品牌,不想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吴清扬:我觉得不会是因为这个,因为选择卖给美团是全卖了,卖给滴滴是只卖一部分,那肯定还是选择卖一部分。
韩爽:还有人说摩拜选择美团,是因为他们共同的战略投资者是腾讯。腾讯不想让滴滴进来,因为腾讯有自己更大的算盘。
熊姿:摩拜融了这么多轮,里面投资人好几十个,我认识的朋友好多都是摩拜的投资人。所以里面的利益纠结会特别多,因为大家各方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机构都要对自己的立场负责任,所以我觉得未必是所有人看想到的结局都是跟摩拜的创始团队一样的。
韩爽:咱们这可以探讨一下,摩拜为什么会走到被收购这一步?
熊姿:在我看来应该是滴滴没有给那个offer,不然之前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他们团队是依然有信心走出去的,一定是资金到了一个比较难的阶段,而没有更好的方案出来。
韩爽:摩拜被收购之后的前景是比单独发展要好呢?还是有更多的弊端?
熊姿:我觉得这个要看共享单车业务本身,其实算是出行领域的一个分支,但这个业务,跟滴滴和美团相比太单薄了。对于他来说,能够连接到的场景是有限的,所以他通过前期资本大量的砸进来,占领市场以后的变现通道可能也未必那么顺畅。另外用户的广泛程度也有限,自行车的市场需求不像车这个市场,车这个市场的需求是在快速增长,自行车这个市场在前些年是一个下降趋势。等于说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让原来不骑自行车的人又重新骑上车,但是这种需求是不是一个真实的需求,或者说需求的旺盛程度能不能支撑他形成一个巨大规模?
吴清扬:我成为忠实用户的都是能满足我懒的需求,骑自行车肯定比坐车费事,所以自行车我也骑,但是还是坐车多。
熊姿:今年就特别明显,冬天以后共享单车的车座上一层灰,到现在都没有被擦掉,就说明这个车一直都没有人骑。说明在今年冬天之后,共享单车用户的活跃还没有被重新激发回来,就是需求上的一个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