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1-50篇:How many episodes does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1-50篇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7 episodes available.
April 17, 2025作品47號《中國石拱橋》|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7號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裏說,雨後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 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裏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五十點八二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全橋衹有一個大拱,長達三十七點四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節選自茅以升《中國石拱橋》**************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46號《中國的牛》|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6號 對於中國的牛,我有着一種特別尊敬的感情。 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要算在田壟上的一次“相遇”。 一群朋友郊遊,我領頭在狹窄的阡陌上走,怎料迎面來了幾頭耕牛,狹道容不下人和牛,終有一方要讓路。它們還沒有走近,我們已經預計鬥不過畜牲,恐怕難免踩到田地泥水裏,弄得鞋襪又泥又濕了。正踟躕的時候,帶頭的一頭牛,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停下來,抬起頭看看,稍遲疑一下,就自動走下田去。一隊耕牛,全跟着它離開阡陌,從我們身邊經過。 我們都呆了,回過頭來,看着深褐色的牛隊,在路的盡頭消失,忽然覺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恩惠。 中國的牛,永遠沉默地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頭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後一列又一列鬆土,好讓人們下種。等到滿地金黃或農閑時候,它可能還得擔當搬運負重的工作;或終日繞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計程的路。 在它沉默的勞動中,人便得到應得的收成。 那時候,也許,它可以鬆一肩重擔,站在樹下,吃幾口嫩草。偶爾搖搖尾巴,擺擺耳朵,趕走飛附身上的蒼蠅,已經算是它最閑適的生活了。 中國的牛,沒有成群奔跑的習//慣,永遠沉沉實實的,默默地工作,平心靜氣。這就是中國的牛!節選自小思《中國的牛》**************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45號《中國的寶島 - 臺灣》|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5號 中國的第一大島、臺灣省的主島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架的東南方,地處東海和南海之間,隔着臺灣海峽和大陸相望。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福建沿海較高的地方,就可以隱隱約約地望見島上的高山和雲朵。 臺灣島形狀狹長,從東到西,最寬處衹有一百四十多公里;由南至北,最長的地方約有三百九十多公里。地形像一個紡織用的梭子。 臺灣島上的山脈縱貫南北,中間的中央山脈猶如全島的脊梁。西部為海拔近四千米的玉山山脈,是中國東部的最高峰。全島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是平地,其餘為山地。島內有緞帶般的瀑布,藍寶石似的湖泊,四季常青的森林和果園,自然景色十分優美。西南部的阿里山和日月潭,臺北市郊的大屯山風景區,都是聞名世界的遊覽勝地。 臺灣島地處熱帶和溫帶之間,四面環海,雨水充足,氣溫受到海洋的調劑,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這給水稻和果木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水稻、甘蔗、樟腦是臺灣的“三寶”。島上還盛產鮮果和魚蝦。 臺灣島還是一個聞名世界的“蝴蝶王國”。島上的蝴蝶共有四百多個品種,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稀有的珍貴品種。島上還有不少鳥語花香的蝴//蝶谷,島上居民利用蝴蝶製作的標本和藝術品,遠銷許多國家。節選自《中國的寶島——臺灣》**************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44號《紙的發明》|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4號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文字。可那時候還沒有紙,要記錄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或者把文字鑄刻在青銅器上。後來,人們又把文字寫在竹片和木片上。這些竹片、木片用繩子穿起來,就成了一冊書。但是,這種書很笨重,閱讀、攜帶、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時候用“學富五車”形容一個人學問高,是因為書多的時候需要用車來拉。再後來,有了蠶絲織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寫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輕便,但是價錢太貴,衹有少數人能用,不能普及。 人們用蠶繭製作絲綿時發現,盛放蠶繭的篾席上,會留下一層薄片,可用於書寫。考古學家發現,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人們已經懂得了用麻來造紙。但麻紙比較粗糙,不便書寫。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裏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乾,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製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 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後來又傳到阿拉伯世界和歐洲,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影響了全世界。節選自《紙的發明》**************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43號《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3號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雙腳,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個中國大陸,遊覽過許多名山大川,經歷過許多奇人異事。他把遊歷的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寫成了《徐霞客遊記》這本千古奇書。 當時的讀書人,都忙着追求科舉功名,抱着“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埋頭於經書之中。徐霞客卻卓爾不群,醉心於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圖經的收集和研讀。他發現此類書籍很少,記述簡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處,於是他立下雄心壯志,要走遍天下,親自考察。 此後三十多年,他與長風為伍,雲霧為伴,行程九萬里,歷盡千辛萬苦,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考察資料。徐霞客日間攀險峰,涉危澗,晚上就是再疲勞,也一定錄下當日見聞。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徐霞客的時代,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他所去的許多地方連道路都沒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盜匪橫行,長途旅行是非常艱苦又非常危險的事。 有一次,他和三個同伴到西南地區,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長江源流。走了二十天,一個同伴難耐旅途勞頓,不辭而別。到了衡陽附近又遭遇土匪搶劫,財物盡失,還險//些被殺害。好不容易到了南寧,另一個同伴不幸病死,徐霞客忍痛繼續西行。到了大理,最後一個同伴也因為吃不了苦,偷偷地走了,還帶走了他僅存的行囊。但是,他還是堅持目標,繼續他的研究工作,最後找到了答案,推翻歷史上的錯誤,證明長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節選自《閱讀大地的徐霞客》**************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42號《憶讀書》|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2號 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 我自從會認字後不到幾年,就開始讀書。倒不是四歲時讀母親給我的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國文教科書第一冊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後的那幾冊,而是七歲時開始自己讀的“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 那時,我的舅父楊子敬先生每天晚飯後必給我們幾個表兄妹講一段《三國演義》,我聽得津津有味,什麼“宴桃園豪杰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聽極了。但是他講了半個鐘頭,就停下去幹他的公事了。我衹好帶着對於故事下文的無限懸念,在母親的催促下,含淚上床。 此後,我決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自己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雖然字音都讀得不對,比如把“凱”念作“豈”,把“諸”念作“者”之類,因為我衹學過那個字一半部分。 談到《三國演義》,我第一次讀到關羽死了,哭了一場,把書丟下了。第二次再讀到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場,又把書丟下了,最後忘了是什麼時候纔把全書讀到“分久必合”的結局。 這時我同時還看了母親針線笸籮裏常放着的那幾本《聊齋志異》,聊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隨時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這對於我的//作文課很有幫助,因為老師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風骨,長吉清才”的句子,其實我那時還沒有讀過柳宗元和李賀的文章,衹因那時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寫的。 書看多了,從中也得到一個體會,物怕比,人怕比,書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有個兒童刊物要我給兒童寫幾句指導讀書的話,我衹寫了九個字,就是: 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節選自冰心《憶讀書》**************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41號《頤和園》|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1號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圍着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着數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遊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節選自袁鷹《頤和園》**************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40號《一粒種子造福世界》|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40號 二〇〇〇年,中國第一個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八年後,名譽董事長袁隆平所持有的股份以市值計算已經過億。從此,袁隆平又多了個“首富科學家”的名號。而他身邊的學生和工作人員,卻很難把這位老人和“富翁”聯繫起來。 “他哪裏有富人的樣子。”袁隆平的學生們笑着議論。在學生們的印象裏,袁老師永遠黑黑瘦瘦,穿一件軟塌塌的襯衣。在一次會議上,袁隆平坦言:“不錯,我身價二〇〇八年就一千零八億了,可我真的有那麼多錢嗎?沒有。我現在就是靠每個月六千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很滿足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五十塊錢,但我喜歡的還是昨天穿的那件十五塊錢的襯衫,穿着很精神。”袁隆平認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搞科學研究就是要淡泊名利,踏實做人”。 在工作人員眼中,袁隆平其實就是一位身板硬朗的“人民農學家”,“老人下田從不要人攙扶,拿起套鞋,腳一蹬就走”。袁隆平說:“我有八十歲的年齡,五十多歲的身體,三十多歲的心態,二十多歲的肌肉彈性。”袁隆平的業餘生活非常豐富,釣魚、打排球、聽音樂……他說,就是喜歡這些//不花錢的平民項目。 二〇一〇年九月,袁隆平度過了他的八十歲生日。當時,他許了個願:到九十歲時,要實現畝產一千公斤!如果全球百分之五十的稻田種植雜交水稻,每年可增產一點五億噸糧食,可多養活四億到五億人口。 節選自劉暢《一粒種子造福世界》**************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39號《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39號 北宋時候,有位畫家叫張擇端。他畫了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清明上河圖》。這幅畫長五百二十八厘米,高二十四點八厘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這幅畫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裏。 張擇端畫這幅畫的時候,下了很大的功夫。光是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撐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留着長鬍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擺小攤的攤販,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 畫上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挂着各種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着馬,有的挑着擔,有的趕着毛驢,有的推着獨輪車,有的悠閑地在街上溜達。畫面上的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衹有黃豆那麼大。別看畫上的人小,每個人在幹什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橋北頭的情景:一個人騎着馬,正往橋下走。因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對面來的一乘轎子。就在這個緊急時刻,那個牧馬人一下子拽住了馬籠頭,這纔沒碰上那乘轎子。不過,這麼一來,倒把馬右邊的//兩頭小毛驢嚇得又踢又跳。站在橋欄杆邊欣賞風景的人,被小毛驢驚擾了,連忙回過頭來趕小毛驢。你看,張擇端畫的畫,是多麼傳神啊! 《清明上河圖》使我們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風貌,看到了當時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場景。節選自滕明道《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April 17, 2025作品38號《夜間飛行的秘密》|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作品38號 兩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實驗。他們在一間屋子裏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繫着許多鈴鐺,然後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讓它在屋子裏飛。蝙蝠飛了幾個鐘頭,鈴鐺一個也沒響,那麼多的繩子,它一根也沒碰着。 科學家又做了兩次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裏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挂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 三次實驗的結果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後來,科學家經過反複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秘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裏發出超聲波。而這種聲音,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超聲波向前傳播時,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它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裏如何飛行,你猜到飛機夜間飛行的秘密了嗎?現代飛機上安裝了雷達,雷達的工作原理與蝙蝠探路類似。雷達通過天線發出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被雷達接收到,顯示在熒光屏上。從雷達的熒光屏上,駕駛員能夠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沒有障礙物,所//以飛機飛行就更安全了。節選自《夜間飛行的秘密》**************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 https://buymeacoffee.com/studylanguage101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StudyLanguage101Website : https://studylanguage101.notion.site/...more3minPlay
FAQs about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1-50篇:How many episodes does 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1-50篇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7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