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可還好嗎?歡迎再次收聽謙信歷史廣場Podcast,我是謙信,喜歡我的內容請不吝訂閱並給予好評,如果可以也請推薦給親友!讓我們趕緊進入主題吧!
最近國際最熱門的消息,除美國總統大選的爭議,大概也沒有其他了,這個事情造成了美國社會兩方對立的意見衝突,雖然在美國歷史上也不是絕無僅有,但是今天謙信要來說大家可能很熟悉、卻又不是那麼熟悉的南北戰爭,事實上也就是亞伯拉罕。林肯登上美國總統後,南方數州自行宣布脫離聯邦,才導致這場戰事,但是很多人都單純以廢奴問題來帶過,其實並不全然正確,究竟是為什麼,那就讓謙信話說從頭吧。
沒錯,1830-40年代,在美國北方社會與政治改革聲浪中反蓄奴運動興起,但是我們要先來了解當時美國的經濟型態。當時東北區也就是今天的新英格蘭,因為工商經濟極速發展,人口密度也隨之拉高;西北部也就是今天美國中西部,主導的是自耕農經濟;東南方的墾殖農場則面臨某些地區經濟衰退的問題;西南方的棉花產業則呈現爆炸式的成長,從這裡我們就能知道此時的美國,其實和今天各地域經濟型態各有差別,並非同樣的。
也因為經濟型態上的差異,讓東北與西北主要以雇用白人自由工人,東南與西南則多半以奴工為主要勞力來源,成為南北兩邊對於看法上的差異,也是我們今天普遍知道的。但這只是表面而已,怎麼說呢?
當時的廢奴運動其實並不是口徑一致,以今天的說法就是多頭馬車,即使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廢奴主義者威廉·羅伊·葛里森,以譴責奴隸制度為支配他人命運與勞動成果,而將自由定義為不受拘束,但是也無法說廢奴主義者都是這個態度。
比方說在許多自稱改革者口中,把南方奴隸主與北方的愛爾蘭工人,都視為不符其生產力自強、自制等價值觀的人,甚至把北方貧窮勞工、酒鬼與罪犯,把他們的遭遇粗淺的歸類在他們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微薄薪資的問題,這個是不是又和現在很多地方的人看法驚人雷同?......
如果願意支持謙信,我的Pressplay 訂閱頻道https://reurl.cc/0O8r19,希望我們下次健康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