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野·说史
欢迎收听秋野说史。
历史也有趣,大家好我是秋野。
001.话说中秋(上)
说到中秋啊,那可是咱们中国传统三大节之一,在古代,三节两寿是人们一年当中最不能被遗忘和忽视的节日,其中三节是指春节、端午和中秋;而两寿则有多种说法,比如像父母的生日;曲艺界或者说是古代所有一种手手相传关系在里面的行业中,两寿一般指师父和师娘的寿日,也就是生日或者诞辰之日;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面则指孔子诞辰及塾师(也就是旧时私塾老师)的生日,在这两天所在的月份,得要加送束脩一月,束脩也就是肉干,也就是古代学生求学交给老师的学费;在清朝的官场上,两寿也指当地父母官和其夫人的生日,或者直系领导及其夫人的生日等等等等,种类繁多,总而言之,必须是对你来说最重要的长辈夫妇生日的这两天。
所以,可见三节两寿对于中国人是多么的重要,其中之一,便是我们今天想要聊一聊的中秋。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可惜,秋野每年的中秋节都是在异地过的,没能和父母在一起,非常的遗憾,今年本想着难得中秋和国庆没在一起,终于可以回家了多呆一段日子了,结果爸妈都在公司有事儿,我也临时加了个活儿,又没在一起,也是时运不济啊。不过我还是希望各位亲爱的观众朋友们能够早早出发,平平安安到家,和家人过一个团圆的中秋。
说道中秋啊,不得不说的一个话题就是中秋是怎么来的,其实啊,中秋节还有很多很多的称呼,像什么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拜月节啊等等别称,在咱们国家的某些地方也被叫做团圆节或者女儿节,而且中秋佳节并不是一个仅仅属于咱们中国人的节日,现在的日本、韩国等众多汉字文化圈或者说儒家文化圈所共享的一个盛大节日。
关于中秋起源的说法众多,而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仲秋的仲,是我们常说的伯仲之间见伊吕的仲,是中间的的意思,那这句话呢,说的意思是每年秋季最中间的这一天,由地方的县、道政府部门要按律赐给老人粥喝,衰老指的就是老人的意思。
而《周礼》其实成书大概是在两汉时期,只是中秋这个词汇出现最早的记录,并不是中秋节出现最早的时候。
一种说法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一种说法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总的来说关于中秋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是还有一些好玩的小故事想跟大家伙念叨念叨。
第一个大名鼎鼎的《霓裳羽衣曲》,说道霓裳羽衣曲,不得不说的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开元盛世的开拓者,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而且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时期就是开元盛世那个岁月。
相传,李隆基曾经梦见游月宫时,听到天上有仙乐奏曲,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仙女的歌声玄妙优美,跳舞的仙女舞姿翩翩。李隆基醒来后,对梦中的情景还记得清清楚楚。
很想把梦中的乐曲记录下来,让乐工演奏,让歌女们舞蹈。他不停地想啊想啊想,想起一点就记录下来,就连白天上朝的时候,他怀里还揣着一支玉笛,一边听大臣读奏本,一边在下面偷偷按玉笛上的孔笛,寻找曲调,他为了仙曲都入迷了,可是还谱不全这首曲子。十分苦恼。
有一次,李隆基来到三乡驿,他向着远远的女儿山眺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顿时产生了许多美丽的幻想。他把在梦中听到的仙乐全想起来了。立即在谱子上记录下来。创作了一部适合在宫廷演奏的的宫中大曲。
李隆基命令乐工排练《霓裳羽衣曲》,令爱妃杨玉环设计舞蹈,为了让他们有个好场所排练,李隆基在宫廷中建立了一个梨园(后泛指唱戏的地方)。
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终于,练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但杨玉环的舞裙被梅妃踩到,使整只舞功亏一篑。
但也是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的存在,民间才开始盛行起过中秋节的习俗,这个过节的概念应该也就是这个时间才慢慢形成的。
我不知道大家在中秋节的这一天会做些什么,反正我在家一般也就是个媳妇儿吃吃月饼再出门逛逛街,也就这样了,讲究点的可能也就和家人朋友一起吃个饭,聚聚餐什么的,那你知道古人一般在中秋节的这一天都做些什么么?
古人过节啊,那可太讲究了,首先,在江浙一带的古人朋友们,可有眼福了,这个地方的人们,在中秋有一个例行的活动,叫做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