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胜哥诵读 | 古诗词经典作品赏析:How many episodes does 胜哥诵读 | 古诗词经典作品赏析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2 episodes available.
July 13, 2019宋词-鹧鸪天(苏轼)【胜哥导语】苏轼的这首《鹧鸪天》创作于作者政治前途迷茫时期的黄州,词的上篇描绘的是夏末秋初的景色和词人寓居黄州的具体环境,有远山,有密林,有青竹,有鸣蝉,有飞鸟,有荷香。词的下篇是词的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神态展示内心的感受,“村舍外”“古城旁”朴实的话语让人一下子就站到了作者限定的场景中,“杖藜”“徐步”“转”“斜阳”一句话、七个字、五层涵义和近乎工艺画的精细笔触,把词人的身心状态、复杂情绪和时空感觉,在斑驳的光影下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表现了词人复杂敏感、随遇而安、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全篇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我们一起欣赏。 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more5minPlay
June 23, 2019宋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胜哥导语】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让我想起了在南京上大学、下了晚自习听着池塘边(虽然不是稻田边)蛙声一片的感觉。词的标题中,就已经明确了场景设置,是“夜”而不是“昼”。在娓娓道来中,读者在满眼繁星、清风拂面、耳听鸣蝉蛙声中,走在乡间小路,尽情享受着这迷人的夜晚。读古人大家佳作,真的是感受到汉字的深厚博大,看似极其普通的组合搭建成完美意境,文字间富有节奏的跳动,让人浮想联翩。“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拍手叫绝,“星”“雨”前的“七八个”“两三点”的定量白描,勾勒出了一幅作者在夜色中赶路的景色变化,进而为后面急切回店(家)的心情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忽”见一说,则是顺理成章。全篇描绘了丰收年景的夜晚和人们幸福的感觉,语言朴实无华,层次安排自然,别开蹊径,悠然自得,耐人寻味。我们一起欣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more3minPlay
June 15, 2019唐诗-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more2minPlay
June 15, 2019宋词-定风波(苏轼) 【胜哥导语】苏轼的《定风波》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跳跃的笔下,将眼前的景致生动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景致描写准确生动,感情传递真诚,出神入化、细致入微,既传神传情、又感慨感悟,情绪抒发真挚细腻,看似随意,实则洒脱。写景与用意浑然一体,大写意、大视野、大格局,描绘自然现象,抒发人生哲理。“余独不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作者内心的独白,越是艰险越向前,何等潇洒、如此从容、多么淡定。“料峭”“微冷”“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漫漫,坎坷不平,但心中面对世界的态度,足以改变人的人生格局。世界不可改变,但观察世界的态度可以掌控的。读这首词,真的是畅快通达,脑海里想起一句话“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我们一起欣赏。 定风波· 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more3minPlay
June 11, 2019宋词-青玉案(辛弃疾)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句话分别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蝶恋花》和辛弃疾的《青玉案》。这三首原本描写男女爱情的传世佳作,经王国维的提炼升华,成为了人们成长奋斗的生动写照。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more4minPlay
June 10, 2019宋词-蝶恋花(柳永)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句话分别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蝶恋花》和辛弃疾的《青玉案》。这三首原本描写男女爱情的传世佳作,经王国维的提炼升华,成为了人们成长奋斗的生动写照。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蝶恋花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more4minPlay
June 09, 2019宋词-蝶恋花(晏殊)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句话分别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蝶恋花》和辛弃疾的《青玉案》。这三首原本描写男女爱情的传世佳作,经王国维的提炼升华,成为了人们成长奋斗的生动写照。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篇。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more4minPlay
June 07, 2019宋词-雨霖铃(柳永) 柳永的《雨霖铃》,描写了词人与恋人的惜别之情,在章法上不拘一格,变化多端,全篇起伏跌宕,声情并重,读来委婉凄恻、令人欷歔不已。我们来一起欣赏。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more3minPlay
June 02, 2019宋词-西江月.遣兴(辛弃疾)【胜哥导语】苏辛之词是豪放派的代表,但往往让人颇感有趣和细细回味的恰恰是那些小清新小情调小可爱的小词,苏轼的《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和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都是这样的佳作。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开篇一句“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就有一种代入感,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了把酒言欢、好友相聚的喜悦场景,喝到尽情之处,酒壮怂人胆,口无遮拦,才有“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的感叹,自己内心的郁闷之情才得到疏解宣泄。读来别有趣味,诙谐洒脱。下篇更是将酒后状态描写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喝过酒的人,大概都能从这些精彩文字中找到曾经的自己。“松边”“问松”“松动”“推松”,作者笔下与松的深情对话,在夜色和醉意的映衬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惬意。一句嗔语“去”,与头句“醉里且贪欢笑”形成绝妙呼应,将“醉”的状态一览无余,实乃是画龙点睛之笔,美妙至极。全篇酒里含情,醉话带伤,词中有戏。我们一起欣赏。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more2minPlay
May 24, 2019宋词-临江仙(苏轼) 【胜哥导语】苏轼的名篇《临江仙》有这样一句千古传唱的佳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反映了词人磊落豁达的胸襟,写的如此飘逸,又如此浪漫。“醒”“复”“醉”惟妙惟肖的勾勒出作者当时的一种状态,“鼻息”“雷鸣”“不应”把家童苦等主人不归的心情,无法克制睡意、酣睡沉睡的状态刻画的入木三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上篇的生动描述,为下篇作者“听江声”带来的心理变化做足了心理铺垫。家门无法归,只能倚杖听江声,想到自己的仕途坎坷和患得患失,看到月光下平静的水面,才会有观江而感,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临江仙》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把作者散淡从容、追求自由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反映了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让我们来一同欣赏它。 临江仙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more3minPlay
FAQs about 胜哥诵读 | 古诗词经典作品赏析:How many episodes does 胜哥诵读 | 古诗词经典作品赏析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82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