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從資深媒體人角度出發,探討最新時事,回顧過往民主歷程,讓聽眾的視角更宏觀、清晰。深度訪談解讀事件眉角,探照出新聞的厚度與內幕;回顧歷史進程,才能了解民主化過程中的起點與價值。資深媒體人的新聞事務所,由莊豐嘉主持「臺槓新聞」,歡迎大家來臺槓。前往>>... more
December 05, 2023韓流經濟給台灣的啟示來賓:朱立熙 現任「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政大外語學院、臺師大「韓語學程」兼任講師。曾任媒體駐韓特派員、英文報總編輯。著有:《韓國史》(增訂六版)、《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臺槓新聞節目邀請韓國專家朱立熙教授討論韓國的發展給台灣的啟示。朱教授是韓國研究專家,經常發表與韓國相關的文章。在節目中,提到他在政大上課時常問學生與家人對韓國的看法,發現即使父母與孩子對韓國觀感不同,但當韓星舉辦演唱會時,父母仍會支付昂貴的門票。導致這情況的原因是台灣對韓國的觀感可分為老、中、青三代,並有不同看法。65歲以上的人認為韓國是兄弟之邦,是當時國民政府的援助對象。斷交世代則在1992年斷交後對韓國感到不滿。隨後的10年,35歲以下的世代是哈韓世代。朱教授認為,無論支持或反對,都應該先了解韓國的真實面貌。最近台灣出版蔣介石的日記,記載了他在1949年8月8號之前拜訪李承晚的事。當時兩國關係最佳,但隨著時代變遷,兩國關係也改變了。韓國的影視文化帶動了韓流現象。1998年金大中上任後推動民主化,融合不同文化,促成了韓流的興起。台灣成為韓流的第一出口國,韓國的電影、連續劇和 K-pop 等,台灣像是韓流的傳播跳板。朱教授指出,台灣可從韓國的影視、經濟等學習重要觀念。台灣人400多年來被外來政權統治,相對韓國是強烈的民族性,台灣較為和善、溫馴,也較容易妥協,然而,台灣面對多元族群共存的挑戰,建立共同奮鬥的目標將有助於團結。...more0minPlay
November 28, 2023韓國媒體大變局來賓:朱立熙 現任「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政大外語學院、臺師大「韓語學程」兼任講師。曾任媒體駐韓特派員、英文報總編輯。著有:《韓國史》(增訂六版)、《國家暴力與過去清算》臺槓節目今天特別邀請韓國專家朱立熙教授,以探討最近韓國媒體的重大變局。在臺灣,研究韓國專家數量稀少,而朱立熙教授是知名的臺灣韓國研究先驅。他目前創辦「知韓文化協會」是全國性非營利組織。來賓提及臺灣對「韓國」的觀感、態度呈現兩極化,有極端反韓情緒的,也有極度熱愛韓國文化的年輕人。因此,對於深入瞭解韓國,不僅有助於理解韓國,還能提供超越韓國的思考與機會。朱立熙教授也分享過去在韓國的經歷,以及韓國媒體發展的觀察,提出了關於韓國媒體與臺灣媒體的比較,也談及韓國政府控制公共媒體的導致抗爭的情況。此外,也提及韓國媒體的運作和變遷、最新政治變革如何影響媒體?公共媒體如何回應政府的干預等,以及用法律方式提告,都是值得關注的議題。最後,也探討了韓國媒體的發展趨勢,例如網路媒體對政治的影響,以及各家媒體在韓國社會中的地位和取向。...more30minPlay
November 21, 2023理財達人開講:獲取財務自由的秘訣主題:理財達人開講:獲取財務自由的秘訣今天臺槓節目再度邀請到理財自由達人吳家揚先生。在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聽到了有關「理財智商」的重要性。這一集中,我們請吳家揚先生的分享:如何在年輕時就成功規劃退休生活。吳家揚先生表示,他能夠提早退休的原因在於個人對物質的需求不高,並且不隨意揮霍金錢。他在42歲時實現了退休,至今已經過了13年。引起許多人好奇的是,他所擁有的一輛老爺車,這輛車是84年生產的,雖然在85年以二手車的方式購得,但至今已行駛了41萬公里並依舊保持良好狀態。吳家揚先生強調了車輛保養的重要性,並指出許多人願意花大筆金錢購買高價值的名車,甚至需付停車位費用,房屋貸款或租賃等,但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卻不偏向這些,對金錢並無過度渴求,認為賺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與其說是節省,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度。他不喜歡去高檔餐廳用餐,不會買名車,而是寧願將資金做投資。此外,節目中也提到了金錢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重要性,指出需要經過明智的規劃,才能持續保值。吳家揚先生透露,他通常使用5張表格來檢視自己的理財情況,包括生活記錄、投資、保險、日常小額開支和現金流量表。這些表格成為了他自律生活規劃的基礎。在節目的後半部分,吳家揚先生提供了對抗線上詐騙的建議。他強調要辨別詐騙很簡單,只要注意"不合理的報酬"、"保證獲利"、"有下線"等,這些都是詐騙的特點。對於合理報酬的定義,他舉例說:目前的定存利率為2%,而股票的殖利率一般在4%到6%之間,所以超過6%的報酬就需要提高警惕。此外,他建議關注臺灣股票上市公司前50名,長期投資一年報酬率達到8%以上,超過10%時就要特別留意。吳家揚先生同時提到了理財態度的重要性,建議聽眾要有積極的賺錢態度、控制開銷節流、儲蓄再進行投資,同時提防詐騙,這樣才能夠過上安心的生活。...more30minPlay
November 14, 2023經濟劇烈動蕩下的理財哲學來賓:理財自由達人吳家揚先生臺槓新聞今日專訪理財自由達人吳家揚先生,分享其退休後理財心得。吳家揚先生著作類型分為工作中、工作前、退休後三個階段,內容涵蓋投資理財、股票、退休規劃等。吳家揚先生表示,退休後時間較為充裕,因此利用時間寫書、考取金融保險相關證照。他認為,退休後可以多讀書、多學習,將心得、經驗、感想寫下來,不僅兼顧到投資出書,也能夠幫助他人。最後,吳先生建議,退休規劃要趁早,可以從股票、房地產、保險等方面著手。他自己因為大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投資理財,所以才能提早退休.......精彩內容敬請收聽來賓簡介:台大化研所、交大經管所,雙碩士。 37歲財富自由,42歲從半導體業退休,享受樂透人生已超過11年。台股資歷從1986年起,擁有CFP、CSIA、保險、期貨、信託等15張金融保險 ......more30minPlay
November 07, 2023香蕉王國的興衰與高風亮節的族人來賓:知名的文化人兼媒體人陳彥斌先生在今天的臺槓新聞節目中,我們有幸邀請到知名的文化人兼媒體人陳彥斌先生,與我們分享對於親人高尚的人格的崇敬,並且分析了臺灣香蕉產業衰落的原因。回顧童年時期,當時的臺灣可謂是香蕉王國,後來衰敗的原因他分析了兩個主要原因:首先,香蕉產業最初與日本進行交易的對口商是一位被稱為香蕉王的商人,臺灣的香蕉都是透過他與日本進行接觸和外銷的,他被誤解操縱價格的「香蕉蟲」,這位商人一氣之下中斷了與日本的貿易,從此放棄了經營香蕉生意。其次,日本在菲律賓大量種植香蕉,並擁有高效的企業化經營模式,把菲律賓的香蕉銷回日本。臺灣的香蕉市場逐漸失去了競爭力,最終導致整個產業陷入崩盤。陳先生也舉自己父親的經歷作為例子,認為他的爸爸「成也香蕉,敗也香蕉」。父親一生都秉持著清廉耿介的處世態度,然而,因為香蕉農民拖欠款項無法立即收到應有的款項,結果居然被檢方以圖利他人的罪名起訴,被告侵佔。這件事成為壓垮父親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為了香蕉奉獻一生,然而最終因此而鬱鬱而終,不幸地在57歲過世。在節目中,陳先生對於他的三叔充滿敬佩之情。這本書的序言由享譽盛名的李筱峰教授撰寫,其中特別強調: “若看到這篇文章不感動的人,大概不是人。”這段話表達出對於充滿高尚品德的人所帶來的感動。...more30minPlay
October 31, 2023番子巴的故事來賓:陳彥斌媒體、知名的文化工作者此次來賓陳彥斌是媒體人,也是知名的文化工作者,近日他以對故鄉南投中寮家族的記憶,寫成 《我的故鄉我的厝-山城 番子巴 》 一書,書中雖是其家人的點點滴滴,卻也反映出大時代中,小人物的面貌與精神。談到他的故鄉「番子巴」地名傳說,他認為這塊地方以前應該是原住民的領域,後來被平地人侵占。影響陳彥斌人格甚大的祖父是地方頭人,很受敬重;雖教育程度不高,卻曾被當地人封為賭神,小時候祖父曾帶他去看人賭博,祖父每猜必中,但在經歷一段慘痛經驗後,毅然戒賭。陳彥斌父親學習能力強,在青果合作社擔任場長,這是地方鄉親欽羨的工作,不僅薪資高,人脈廣,但他上任的第一天,不見祖父的恭喜,反而遭來一頓當眾斥責,認為務農最好,何必擔任此職位!在《我的故鄉我的厝-山城 番子巴 》書中記錄了作者小時候在南投中寮「 番子巴 」的成長經歷,以及家人的悲歡離愁。為了保存對故鄉溫暖的回憶,也為讀者揭露了當地山河、生態受到破壞的情況以及後來建造橋樑、山坡開墾、道路興建而變得面目全非的時代共業。為此他提醒人們,應該珍惜自然環境,保護生態。...more31minPlay
October 24, 2023個資外洩的影響來賓:國立海洋大學江雅綺教授數位化時代,個資外洩事件時有所聞,如何避免個資外洩,涉及每個人的權益,今天特別請江雅綺教授來節目探討這問題,他是法律科技方面的專家,對於個人數據資料隱私和數位時代相關的重要問題,都有涉略。江雅綺表示,個人數據外洩:數位時代,大量個人數據留在網路上,包括姓名、身份證號、出生日期等。這些數據都可能會被濫用,用於商業廣告、選舉和其他目的。談到數據複製和傳播,她指出,一旦個人數據數位化,就可以輕鬆進行複製和傳播。這可能導致數據的大規模外洩,難以恢復。由於個人數據可用於廣告、情報搜集和敵對行動。極權國家,如中國和俄羅斯,可能會通過社會信用系統來監控和控制個人活動。至於被遺忘權和隱私權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面向。江雅綺說,維護隱私權至關重要。被遺忘權是一種保護,可讓人們要求從搜索引擎中刪除與他們不相關或已過時的信息,而不必侵犯「知的權利」。要實現被遺忘權需要權衡言論自由和隱私權,需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以確保數據的適當管理和控制。信息傳播的方式:搜索引擎和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可能會影響人們對事件的看法。畢竟過於偏見或不準確的信息可能會對個人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江教授在訪談中也提到了數位足跡和遺忘權的重要性。她以一位棒球隊經理的案例說明了數位足跡對個人的影響,即使在無罪判決後,搜尋引擎仍會推薦相關的關鍵詞,對其名譽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商業演演算法排序也可能導致個人資訊的偏頗呈現,加劇不平等現象。社群平臺和科技公司的壟斷問題也引起關注,主要是在市場上的獨佔地位和公共普及性。她對未來虛擬世界的互動和身份認證,提出了信任和真實性的挑戰,資訊安全和個人資訊保護變得至關重要。在數位時代,網路犯罪和數位犯罪問題也日益嚴重,個人需要提升資訊素養和網路科技素養來保護自己。節目中還提及了政府和個人在保護數位身份和個人資訊方面的責任。江雅綺教授簡介 https://yachichiang.homeip.net/about ...more30minPlay
October 17, 2023談假訊息來賓:江雅綺教授在本集的臺槓新聞中,談到了選舉期間充斥著假新聞和假訊息的問題。這些假訊息可能會使民眾迷失方向,甚至引導他們做出錯誤的決策。為了探討這個議題,我們訪問國立海洋大學教授也是臺灣法律科技協會理事長的江雅綺老師,給聽眾詳盡的分析。雅綺教授在法制和科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她在節目中分享了一些關鍵觀點:她指出,目前對假訊息已經有一些規範,但需要在保護言論自由的前提下進行。法律對於造假和傳播謠言有一定的處罰機制,但必須能夠證明造成了公共利益的損害才能夠實施。不過,處理假訊息的相關事宜在法律上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因為需要建立起因果關係。目前的法律傾向於保護言論自由,因此在解決假訊息的問題上存在一定的挑戰。江雅綺教授也提到,即使下架或刪除了假訊息,人們仍然可能接受到類似的訊息。因為每個人對真假的判斷可能不同,解決假訊息問題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多方合作。而且,假訊息最容易在同溫層內傳播,在社交平臺的興起下,這個問題可能會益發嚴重。由於傳統媒體業者面臨著生存困境,廣告收入被網路社群平臺吸走。法律應該如何對假訊息在社群平台的傳播課予責任,是一個迫切的課題。江雅琦表示,在媒體追求快速發新聞的同時,往往缺乏嚴謹的查證程式。媒體的自律和查證,也更加重要。此外AI 技術的出現也帶來了一些誤解和風險,需要提高識讀能力來辨識真假資訊。在當今時代,我們需要特別注意資訊的來源並尋找可信任的來源。同時,建議媒體應該培養人們的識讀能力,讓大家成為謹慎的資訊消費者。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江教授來分享她的專業知識。她在法律科技領域非常優秀,並且參與了許多臺灣政府的政策制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關於江教授的資訊,請參考以下簡介江雅綺教授簡介 https://yachichiang.homeip.net/about...more30minPlay
October 10, 2023積極備戰的重點來賓:謝宇程來賓謝宇程是一位跨領域作家,近日出版了一本書:「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上集談到「積極備戰」,作者對積極備戰的看法表示有四件絕不能鬆懈,而且也是備戰時脆弱的環節:第ㄧ:聯盟友,目前中國武器比台灣多,所以不能獨自應戰,必須跟其他國家共同防禦,勝算才能提升。第二:守空域,倘若中共飛機來轟炸,若制空權失守,所有廠房、民宅、生活圈、武器都在轟炸範圍,所以制空權很重要。第四:抗登陸,共軍搶登陸時是最脆弱時機,一定要守住,才不會生靈塗炭。不管是資源配置、加強訓練、跟國際合作,都是圍繞這四件事來做加強以及研擬敵方會用什麼方式突破。謝宇程也指出,作為公民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年大選投票給最願意正面且積極備戰的候選人。另外,他認為雖然軍機採購不成問題,但空軍飛行員人數不足是大問題,需迅速解決。他曾經採訪前飛官的弟弟,發現那位擔任飛官的哥哥接受完整飛航訓練,不久卻選擇離開,主要是因為「部隊文化」、「軍隊陋習」、「造假」、「長官不合理對待」。所以他認為,軍隊「整體優化」跟風氣、管理方式的改革,也是很重要的一環,若有危機感的話,這些都須即刻進行。來賓簡介:謝宇程,台灣台北。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工管組畢,後轉攻讀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University of Chicago, Master of Art Program of Social Sciences)。 曾於2008至09年間擔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助理研究員,負責政治事件評估及建議、政策課題研究及規劃;後於2011年至12年間擔任台北市政府研考會機要副研究員,針對市府及研考會的業務及計畫提供分析建議。 現居台北,致力於「後學歷時代的大學學習」、「不再誤解技職教育」等議題之研究計畫。...more30minPlay
October 03, 2023從面對風險看公民如何守住台灣!來賓:謝宇程臺槓新聞今天訪問的來賓,是「真識」團隊負責人、也是近日出版《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一書的作者謝宇程,請他談為何想出這樣一本書,以及我們該怎麼面對可能的戰爭風險。謝宇程是一位跨領域作家,本書迥異於其他從軍事角度來看中國對台發動戰爭的因應之道,而是從作為一個家庭人或一位事業人的切身利害關係,來因應可能發生的風險。為了寫作這本書,他採訪很多不同政治立場的軍事專家,都得到幾乎相同的結論。同時他也對照許多公開資料來驗證這些見解。認為台灣人面對這些風險作法不同,大致會有四種結局:第一:台灣選擇積極和正確備戰,雖然中國是否開戰不是我們能左右,但台灣積極備戰,會有相當大的優勢能成功防守,因為中國應該不想做成功率不高的事,這叫「阻戰勝守」。第二:若不積極和正確備戰會有更大的危險和傷亡,這叫「慘敗失守」。第三:若我方不積極和正確備戰、中共不戰而緩慢併吞或納入台灣,這叫「不戰獻頭」。第四則是成功防守。他指出,一旦發生戰爭,臺灣想不在戰場付出代價,也會在日後生活上付出慘重代價。只要看中國對待新疆、西藏、香港,大家不難想見會如何對待臺灣。我們下一代發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而且也要面臨醫療、食安、財產等安全問題。下一代的教育將大翻轉,可能被迫背誦「習語錄」「習思想」等,這些應該是大眾不樂見的。來賓簡介:謝宇程,台灣台北。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工商管理系工管組畢,後轉攻讀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University of Chicago, Master of Art Program of Social Sciences)。 曾於2008至09年間擔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內政組助理研究員,負責政治事件評估及建議、政策課題研究及規劃;後於2011年至12年間擔任台北市政府研考會機要副研究員,針對市府及研考會的業務及計畫提供分析建議。 現居台北,致力於「後學歷時代的大學學習」、「不再誤解技職教育」等議題之研究計畫。...more30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