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台灣,因為族群的多元而有著豐富的文化風貌,隨手拾取,便是感人的風俗典故和醉人的鄉土謳歌。本著在地人的心情,製播本節目,藉由行腳城鄉穿梭古今,從季節時令的民俗、慶典,禁忌,傳奇講起,為台灣尋求更多保留文化民情的機會,讓台灣文化不會因著時代變遷,而淡化被遺忘。也期盼你的支持,歡迎收聽。... more
FAQs about 談天說地講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談天說地講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63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23, 2023回鄉米林家良返鄉務農友善環境 生產回鄉米守護生態「回鄉米」創辦人林家良分享---返鄉務農友善環境 生產回鄉米守護生態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小農,願意選擇友善耕種的方式,來栽種作物,因為他們相信,即使工作量需要加重許多倍、即使人力成本增加、但這幾年來的食安風暴,讓許多在生產端的小農思考著,真的需要只為了賣相好看,而噴灑有害人體的農藥或化肥嗎? 抑或應該用一種更友善土地的方式來從事農耕,小農友善耕作的初衷,不只是為了農藥零檢驗,更是希望共享共存的環境可以實現,友善土地更關心土地與人們間的連結。 雲林「土庫水牛安養中心」負責人 林家良,10年前返鄉投入務農事業創辦---『回鄉米』,他懷著一份對土地的責任與守護的心,為的是希望讓更多人吃出健康,並意識到吃健康食物的重要性,於是走上農夫這條路。林家良表示:「年輕農民最簡單的夢想,堅持以不用農藥和化肥的友善方式耕作,對無毒農業有共同願景,為台灣農業注入活力能為台灣農業盡一分小小的心意,更是一個友善自然的信念,期盼有一天種下的善根能綿延鄉里。」林家良當小農友善耕作的初衷,不只是為了農藥零檢驗,更是希望共享共存的環境可以實現,友善土地更關心土地與人們間的連結。一起來聽林家良的故事。...more45minPlay
September 16, 2023生猛鮮活的臺灣廟會活動台中教育大學 台文系 林茂賢主任 分享—疫情後台灣廟會活動大爆發台灣的廟宇不僅是宗教的聖地,也是民間的藝術中心,廟宇建築包括雕刻、美術及文學等藝術,一座廟宇就是一件藝術精品,台灣民間的表演藝術並不是在演藝廳、歌劇院表演而多在廟口進行;傳統戲曲的演出、民俗藝陣的表演或江湖藝人的唸歌、講古、雜耍都在廟埕表演,因此,廟埕也就是地方的藝文中心。而廟宇周圍的商店、小吃攤、兜售金紙的小販、賣藥走唱的「王祿仔」聚集,使廟宇成為地方的商業中心。台灣民間習俗在神明誕辰、廟會祭典前夕都會舉行遶境出巡儀式,出巡的目的就如同警察巡邏轄區,具有掃除惡煞安定人心的作用,如在夜間出巡則稱為「暗訪」。神明出巡時各社區廟宇、行業都會聘請藝陣遊行。這些民俗藝陣大多是業餘性質的社團組織,由社區民眾組成,他們在閒暇之餘學習各項民俗技藝,做為休閒娛樂,如逢廟會節慶則代表地方廟宇出陣遊行,藉以參與公共事務。台灣在移民初期民變、械鬥頻傳,治安不良,有些藝陣就成為地方自衛組織,像宋江陣、獅陣都屬於地區性防衛武力,例如台灣的獅陣除了舞獅之外,也要學習武術,就是基於地方防衛的特殊需求。由於宗教活動的盛行促使民間戲劇、藝陣的發達。這些民間藝陣除了具有藝術、娛樂功能之外,也兼具教育民眾、凝聚民心和防衛鄉里的功能。廟會文化是台灣文化的縮影,在廟會中可以看到台灣人民的人文、藝術、信仰的呈現,也反映台灣民間的價值觀。...more0minPlay
September 09, 2023臺灣中元節普渡儀式中華民國廣播公會榮譽理事長 陳平(陳宏津)分享---臺灣中元節普渡儀式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是由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中元節融合而成的民間信仰。中元節也是台灣民間三大節日之一,當天傍晚家家戶戶都在門口、庭院擺設香案,祭拜老大公、好兄弟,其規模之盛大祭品之豐盛不下於農曆過年,台灣俚語:「七月半鴨不知死活」正說明中元普度之盛大。中元普度旨在祭鬼,因此祭祀方式也與一般祭祀不同,且祭拜時間也比較長,通常要燒三巡香才能完成祭儀。在祭品方面,糕子是應節食品可供老大公帶到陰間充作乾糧,其他特殊祭品如春仔花、白粉、梳鏡、毛巾、臉盆水等是要供好兄弟們梳洗裝扮,而在一般祭典中所沒有的如香煙、生薑(代表山珍)、鹽(象徵海味);焚燒的則是經衣和冥紙,經衣是鬼魂所穿的衣服,冥紙或稱銀紙是鬼魂專用的錢幣。除一般私人祭祀之外,地方上的寺廟則由各村里逐年輪流舉行「公普」,輪值村里稱為「著謙」,如逢家中守喪則不擺香案而以長板凳祭拜好兄弟。鬼月祭鬼活動以初一、十五和月底三次最盛大,整個祭鬼儀式一直延續到八月初一零時「搶孤」之後方告結束。...more45minPlay
September 02, 2023臺灣中元節祭典禮儀臺中教育大學臺文系 林茂賢 主任分享---臺灣中元節祭典禮儀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據說陰曹地府的孤魂野鬼將在這段期間重返陽世享受奉祀。民間重大事情總要刻意避開鬼月,因此這段期間是房地產、汽車、婚嫁、裝潢業者的淡季。台灣民間尊稱這些孤魂野鬼為「老大公」或「好兄弟」,含有敬畏、親切之意卻也交雜著憐憫、怖慄之情。民眾由於畏懼鬼魂作祟舉行祭鬼儀式安撫亡靈,同時也基於對無主孤魂的同情而施放焰口普度眾鬼。七月是鬼的暑假,一切驅鬼除煞活動如暗訪、出煞、開廟門等儀式都必需禁止,避免傷及無辜。台灣各地以往自七月初一起,每天都由各村里輪流舉行普度,其用意在使孤魂野鬼天天都可以享受民眾奉祀,而民眾也趁此機會宴請親友輪流請客。至一九五二年政府提倡節約拜拜才將普度儀式統一在七月十五。...more45minPlay
August 26, 2023許牠一個頤養天年的家 雲林土庫水牛安養中心雲林縣土庫鎮青農林家良十年前返鄉種稻賣米,還設置成立民間第一間的--雲林縣土庫水牛安養中心,水牛照料費用不貲,全靠林家良每年兩期稻作「回鄉米」賣米所得來養活退役水牛。他說:就因一顆不忍之心,不捨退休水牛被賣去屠宰場,為盡點一些心力、亦感謝過去老水牛在農業時代為主人盡力付出,所以不僅獨自收養供吃住,還籌設了水牛安養中心!從公元2018年開始,林家良陸續收容了5頭水牛,其中最早接受安養的2頭牛隻已功德圓滿離開人世。目前,還有來自花蓮與新店的「安心」、「阿樂」在土庫水牛安養中心接受照顧。今年8月,雲林虎尾最後一頭水牛也被送至此地,由林家良安養。他請大家發揮創意,為新來的水牛取一個可愛又好記得名字,節目請聽他的分享介紹。...more45minPlay
August 19, 2023三昧堂【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 嚴仁鴻團長 分享--【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是由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好朋友,因為對布袋戲共同的熱愛組成。三昧堂的創作方向,除了原本預定的計畫,另外一個會不受控的變數就是粉絲的期待與許願,當這些許願的聲音愈來愈大,新偶和新劇就這樣應運而出了。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迴響樂集【公孫長歌布袋戲音樂劇】九月三號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盛大演出,音樂劇交待公孫長歌的前半生。三昧堂的武林是以偶戲主角--公孫長歌為中心發出來,目前有10部音樂劇、3部電影、100多部外台劇本。劇情簡介:具有天煞孤星命格的公孫長歌,一出生就刑剋父母且家道中落,親戚視他為掃把星,避之唯恐不及。他天生樂觀不肯向命運低頭,沒有武功又愛打抱不平,經常被打到遍體鱗傷。為了生活他什麼工作都肯做,所以學會了許多三教九流特殊技能於一身,還能和各種動物溝通對談。在一次離家途經玉皇頂時,遇到終天之恨與四教先天為爭奪蚩尤血玉大戰,不幸被血玉貫體,凡人之軀的他重創瀕死。公孫長歌要如何扭轉天生災星命格改變他的人生❓神人三昧童子預言的救世之子又是誰❓9月3日(日) 14:00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實驗劇場,為你解謎。另外,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9/27-10/1 於中國新光三越重慶店,10月在中國新光三越成都店,以及歐洲行皆有展演,請聽節目的介紹。...more45minPlay
August 12, 2023師公聖杯?是啥咪?民俗專家 陳平(陳宏津) 趣談臺語中2人關係的俗諺-----在臺語中,形容兩個關係很密切的人,有幾個名詞:◎師公聖杯 道教的師公在做科儀的時候,時常要用聖杯問求鬼神狀況,因此師公是離不開聖杯的,用來比喻兩個形影不離、臭味相投、關係密切的人。 例:你們兩個人「褲頭結作伙」,不時黏到陣,親像「師公仔聖杯」。◎童乩桌頭 宮廟裡的乩童是被神明指定為代言人的人,信徒在問事的時候,則是由兩個抓著小「鑾轎」的入,隨著神明的旨意,在沙盤上畫符寫字,叫「觀鑾轎」,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就有「桌頭」在旁邊負責看符字翻譯、解釋,這兩位都是被神明指定,被抓公差的人,他們是互相依附存在的;「童乩桌頭」就比喻兩個相互幫腔,可以相互幫襯的人。 例:你們兩個人在工作上配合得那麼好,難怪大家都説你們一個是「童乩」,一個是「桌頭」。...more45minPlay
August 05, 2023國寶愛心畫家 柳青松 金門首展 觀音 觀情中華國際文教交流促進會秘書長陳鎮琳 分享----愛心畫家柳清松 金門「觀音 觀情」畫展國寶級愛心畫家柳清松今年88歲,小時候因家境清寒,故能感受貧苦人家的需求。他從民國67年起在新北市三重仁厚街開設「博愛身障油畫訓練班」,無償教導身障者作長達28年,培育超過800名身障口、足畫家。畫家柳清松一生創作無數,亦長年茹素,佛像是他創作的素材之一。最近柳清松大師在「中華國際文教交流促進會」溫麗絲理事長與秘書長陳鎮琳的邀請下特別於112.08.01至112.08.15【09:00~17:00】在金門縣金湖鎮 『陳景蘭洋樓覺民廳』展出以「觀音 觀情」為主題的畫展,柳青松老師開幕時並當場揮毫創作,與參與民眾分享介紹自己對繪畫的熱情。展覽特別挑選36幅珍貴觀音法像畫作,今年11月在陳鎮琳的推薦下,畫家柳清松也將至中國/寧波參與佛像畫展,請聽節目的介紹。陳鎮琳秘書長將分享他們與柳青松大師結識的奇妙緣分,歡迎收聽。...more0minPlay
July 29, 2023台灣老火車站模型木作工藝師 陳振龍傳授技藝台灣老火車站模型木作工藝師 陳振龍 分享---傳授技藝過程嘉義市文化局繼109(公元2022)年辦理「舊有建築模型工作坊」邀請台灣老火車站模型藝師陳振龍傳授技藝,師生完成「北門車站」、「鹿寮里菸樓」後,陳振龍老師曾表示即將「封刀」,去年(111年)文化局積極邀請陳振龍老師持續傳承此技藝,經過森林走走吧工作室及嘉義市政府文化局的邀約,藝師陳振龍點頭答應開辦「111年舊有建築活化再利用工作坊」並以「森林走走吧工作室」為授課教室,教授學員以檜木舊料製作嘉義市定古蹟「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齋館建築模型。今年80歲的陳振龍老師表示,此次「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齋館的製作技法,是他傳授課程以來最難的一座,他曾為思考如何把齋館的美呈現在1/20比例的模型中而失眠,除了應用車站模型構造講究直線方正原則外,「原嘉義神社附屬館所」齋館圓弧形的天花板及屋脊上的斗拱雕花是較難以突破的技法,因此課程邀請到嘉義市欄間雕刻第一人陳佐民老師擔任技術顧問,指導學員製作屋脊裝飾部分。節目中邀你一起來聽陳振龍老師傳承木工手藝的心情與故事。...more45minPlay
July 22, 2023「三昧堂」嘉義表藝常設展 游於藝「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嚴仁鴻團長 分享「三昧堂」嘉義表藝常設展 游於藝嘉義知名精工戲偶團隊「三昧堂」,是由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好朋友,因為對布袋戲共同的熱愛組成。至2023年已完成260餘件自行設計製作的精工戲偶作品,目前進駐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開設全台唯一的木偶醫院,是民雄知名文化觀光景點。「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暑期開始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舉辦常設展覽,為期一年,展覽包括四大主題:「三昧堂」精工布袋戲偶、陳明山布袋戲佈景彩繪、施麗梅春仔花創作及傳統金光時期布袋戲偶等。主題1:三昧堂精工布袋戲偶展部份,展出精工戲偶50尊,預計每季更換展品一次,此次展覽以三昧堂今年九月三日與迴響樂集首次公演的布袋戲音樂劇「公孫長歌」為主軸。主題2:國寶級布袋戲佈景彩繪大師陳明山在這次展覽與三昧堂合作,展出其親手繪製的大型布袋戲戲臺兩座,以及布袋戲3D效果的手繪佈景五幅。另外還有早期戲台的「走雲景」、長達16公尺的月宮佈景,更是多年來首次整幅呈現。主題3:春仔花國寶藝師施麗梅在這次展出中,除了將春仔花與布袋戲兩者跨界結合共同創作之外,施麗梅以更多元、更精緻的春仔花工藝的成幅作品,是施麗梅的心血之作。主題4:由雲龍閣掌中劇團團長王進貴與戲偶收藏家林富賢提供珍藏的金光時期布袋戲偶,代表著台灣布袋戲的演變與傳承。...more45minPlay
FAQs about 談天說地講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談天說地講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6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