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台灣,因為族群的多元而有著豐富的文化風貌,隨手拾取,便是感人的風俗典故和醉人的鄉土謳歌。本著在地人的心情,製播本節目,藉由行腳城鄉穿梭古今,從季節時令的民俗、慶典,禁忌,傳奇講起,為台灣尋求更多保留文化民情的機會,讓台灣文化不會因著時代變遷,而淡化被遺忘。也期盼你的支持,歡迎收聽。... more
FAQs about 談天說地講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談天說地講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63 episodes available.
December 02, 2023臺灣稻子的成長過程民俗專家 陳平(陳宏津)分享-----「民以食為天」、「一粒米,百粒汗」、「吃飯皇帝大」,以上都是臺灣根稻米相關的俗諺。說到稻子喜歡溫暖多雨的氣候,最適合生長的溫度是攝氏20 到30度。水稻和玉米、小麥並列全球前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但只有水稻的植株不怕淹水,種子也可以在水中發芽。水稻相當耐淹水,像深水稻品種會隨著水面上升而拚命長高,在全淹水的情況下,還可以暫時停止生長,貯存能量直到水退為止。農民懂得利用淹水灌溉的方式種植水稻,藉此防除絕大部分不耐淹水的雜草,以免與水稻競爭養分、空間和陽光,並省下不少除草的工夫。節目中一起來了解稻子的成長過程,歡迎收聽。...more0minPlay
November 25, 2023十一年技藝傳承有成 來嘉玩偶三昧堂年輕派挑大樑三昧堂創意木偶劇團 王文志 / 莊謦瑋 分享------國際知名的嘉義在地布袋戲團三昧堂,今年舉辦第八屆來嘉玩偶創藝布袋戲嘉年華,活動主軸是技藝傳承。跟隨三昧堂十一年的王怡文與莊謦瑋兩位年輕人自己新創布袋戲團,分別以掌中戲和金光戲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園區內表演,另外還有首次跨界與歌仔戲服知名設計師邱聖峰聯名創作的歌仔戲風格戲偶,加上國寶級藝師施麗梅的春仔花與陳明山的布袋戲道具工作坊,展現三昧堂多年為文化傳承的努力。三昧堂成員王怡文與莊謦瑋,兩人從國小五年級就開始追三昧堂的展,後來開始擔任活動志工,多年來跟著三昧堂南征北跑,如今都是三昧堂不可或缺的核心成員。兩人皆向多多王文志老師學習戲偶造型製作,後來皆進入電視布袋戲公司設計製作電視本尊布袋戲造型,已成為台灣新一代的新銳戲偶造型師。...more44minPlay
November 18, 2023台北老店巡禮台北水窗口工作室 高傳棋 執行長 分享----台北淡水、艋舺、大稻埕因河港碼頭、洋行與外國領事館林立、現代化市街的闢建,發展至今除了昔日的中藥店、精製茶行、綢緞布莊、米行、南北貨、打鐵店、包裝紙店等傳統產業與百年老店外,近年在百年老屋裡經營的書店、文創店、走讀導覽公司、服裝出租、創意飲品與美食複合店、畫廊與藝術展示等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百年老店實屬不易,歷經百年的經營,店內不僅販售百年來不變的傳統口味與祖先輩們所傳承下的手工匠師精神外,也展售該店所在之區域的庶民生活文化與時空故事。...more45minPlay
November 11, 20232023 文化部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臺中教育大學 林茂賢教授分享----文化平權巡演【庄頭劇場 藝日限定】是為了在疫情後振興表演藝術產業、落實文化平權,由文化部攜手地方政府舉辦的大型表演藝術巡演計畫!在疫情過後,表演藝術產業的夥伴們一直不斷地在積極振興,並且希望能回歸最初的軌道,將精彩的表演持續帶給觀眾朋友們。同時,更希望能將這些珍貴的文化力量,真正傳遞到臺灣的各個角落。因此,這個意義重大的文化平權巡演,就誕生啦! 由文化部主辦,各地方政府共同協力,從今年 8 月開始一路到 12 月,在 10 個縣辦理 10 場,超過 60 個表演團隊的全台巡演,熱鬧表演X文創市集X親子體驗X手作創意,創造一日限定的文化體驗!...more45minPlay
November 04, 2023臺灣稻米的故事民俗專家 陳平(陳宏津)趣談 臺灣稻米的故事-----白米、玉米、大麥是世界上三大主要糧食,白米的原型--水稻是臺灣最主要的糧食作物,西部地區為主要的生產地區。稻米於臺灣種植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日本殖民地政府於1926年將臺灣所生產之稉米命名為「蓬萊米」。目前臺灣栽培之水稻品種多屬於稉型,在作物學家近百年來的努力下,無論品種及栽培技術皆已達優質水準,是世界上生產優質稉型稻米緯度最低的國家之一。節目中,邀你一起了解臺灣稻米的栽植與生態,歡迎收聽。 ...more45minPlay
October 28, 2023走訪 臺灣各地老博物館台北水窗口執行長 高傳棋 分享---臺灣具高知名度的博物館世界各地皆有博物館,通常大型博物館位於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更具地方性質的博物館位於較小城市、城鎮。一般人歸納出博物館所富有之功能為: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四大項。博物館服務於不同的對象,從研究人員、專家到公眾,其實越來越多地轉向為公眾提供服務。博物館得功能涵蓋--透過展示向公眾推送與其主題有關訊息的場所,博物館蒐藏並維護具有科學、藝術或歷史重要性的物件,並透過展示(常設展或特展),使公眾得以觀看這些物件。...more45minPlay
October 21, 2023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 策展人 台中教育大學 林茂賢教授 分享主辦理念國內史上規模最龐大、參賽人數刷新紀錄的第一屆「歌仔上青-2023全國歌仔戲比賽」,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盛大舉辦,歷經網路海選初賽、北中南三區實體複賽,來自各地近三千名參賽選手激烈廝殺,終於誕出各分組前9強明日之星,奪得入選獎金三萬元及總決賽入場門票,10月28日、29日將在宜蘭傳藝園區一決勝負!...more45minPlay
October 14, 2023為什麼臺灣的零嘴被叫做四秀仔(四獸仔)?民俗專家 陳平(陳宏津)分享---為什麼臺灣的零嘴被叫做四秀仔(四獸仔)(sì-siù-á)?臺灣過去資源困乏的年代,小孩想品嘗點零嘴並不容易,不若經濟富裕資源充足的現在。過去的古早味如 :爆米香、棒棒糖、捏麵人、麥芽糖….等那種單純的味道,總讓人回味無窮。節目為你介紹這些過往兒時的真正好味道,還要為你解開謎題---為什麼臺灣的零嘴被叫做四秀仔(四獸仔)(sì-siù-á)?歡迎收聽。...more45minPlay
October 07, 2023臺南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通興宮宋江陣臺南「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黃惠雄顧問 分享---「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歷史淵源與特色為保存與傳承臺南武陣文化,臺南市「竹仔港麻豆寮南平社德安宮金獅陣」、「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以及「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等3陣深具精湛技藝與儀式性傳統的武陣,自主提報並登錄成為臺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埔頂東勢寮通興宮宋江陣」出於參加「西港仔香」的原因於1946年組陣,初聘佳里番仔寮師傅前來教授,屬青(深藍)腳巾系統。1982年則禮聘嘉義名師童金龍傳授五形拳及20套特殊兵器對打,特殊兵器包含金光棍(金箍棒)、雙面鎗、火炎鎗、開天斧、雨傘、大刀、葫蘆鎗、禪杖、鐵笛、雙錘、月牙鏟、三節棍等。結合原有宋江技藝形成獨有特色,同時更自主編成宋江陣指導書,使人得以看見庄頭武陣的豐沛生命力。...more44minPlay
September 30, 2023「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登錄成為台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唐三陽總幹事 分享---「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登錄成為台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舞獅活動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源遠流傳,每逢春節、慶典或神誕日都會有舞獅表演,鑼鼓喧天,引人入勝。舞獅與宋江陣的結合,即變成今天的金獅陣,或稱「宋江獅陣」。明末清初閩南地區流行的「宋江戲」,即以「武打」為主,並有與獅子搏鬥廝殺的情節,此即今天臺灣民間「刣獅」表演的源由,也是金獅陣產生的源起。「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成立於公元1920年,創陣之初先後由管寮師傅陳共、陳元德、郭耀麒等人傳授,屬黃腳巾系統,延續迄今已逾百年。近年透過成立「朝興武館」培育新血,同時也設置文物館,使極為珍貴的獅陣文物和歷屆團員名牌得到保存。為保存與傳承武陣文化,「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最近由台南市政府文資處登錄成為台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本淵寮朝興宮金獅陣繼今年首度獲邀參與雙十國慶演出,將代表南台灣傳統獅陣,在國慶大會帶來7分鐘演出,而高齡近九旬的國寶級藝師郭耀麒將擔任總教練陪同出陣,精彩可期。...more45minPlay
FAQs about 談天說地講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談天說地講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6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