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台灣,因為族群的多元而有著豐富的文化風貌,隨手拾取,便是感人的風俗典故和醉人的鄉土謳歌。本著在地人的心情,製播本節目,藉由行腳城鄉穿梭古今,從季節時令的民俗、慶典,禁忌,傳奇講起,為台灣尋求更多保留文化民情的機會,讓台灣文化不會因著時代變遷,而淡化被遺忘。也期盼你的支持,歡迎收聽。... more
FAQs about 談天說地講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談天說地講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63 episodes available.
February 10, 2024臺灣清水祖師信仰臺中教育大學 臺文系 林茂賢教授 介紹------台灣民間信仰,都因應不同時代背景、社會型態、經濟產業而發展出不同信仰模式,成為安定社會的主要力量。族群守護神--清水祖師本是北宋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法號普足,俗姓陳,名昭應,或作單字昭、應等,一說榮祖,福建永春人。因為生平大多在安溪清水巖修道,故稱清水祖師。原屬於佛教禪宗的清水祖師,後來逐漸民間化、道教化(道教信徒稱之為「清水真人」),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守護神。許多安溪人以種茶為業,再加上清水祖師以求雨聞名,也被視為安溪鐵觀音的保護神。...more45minPlay
February 03, 2024東方龍vs西方龍臺中教育大學臺文系 林茂賢教授分享-----龍在華人文化是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大致由鹿的角、馬的齒、蛇的身、魚的鱗、雞的爪等形象組合而成。在中國文化中,優秀和傑出的人被比作龍,許多中國諺語和成語都提到了龍,例如「望子成龍」和「龍馬精神」。節目與邀你一起探討-----------*龍的形象*東方龍vs西方龍*龍與自然的關係...more45minPlay
January 27, 2024華人與龍相關的傳說民俗專家 陳平(陳宏津) 分享-------*形像的龍真的龍沒人看過,畫像上呈現的龍,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鮮明的形象,蛇身、獸腿、鷹爪、馬頭(鱷魚頭)、魚尾、鹿角、魚鱗,也有研究指出,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發展變化,才有現在的確定模樣。*精神層面的龍能力-龍聰明智慧、本領高強,能騰雲駕霧、能興風喚雨,普救眾生,不但能力強大,也關係著人民的日常生活。尊貴-龍也是尊貴的象徵,皇帝自認是龍族,坐龍椅、穿龍袍、睡龍床、連說話都帶龍字(寡人龍心大喜⋯)吉祥-集四靈之長(龍鳳麟龜),長壽、稀有、珍貴,吉祥象徵。龍年將至,節目中邀你話龍。...more45minPlay
January 20, 2024臺灣的藥膳進補民俗專家 陳平(陳宏津) 分享----------過去臺灣習慣,南部冬至進補,北部立冬進補,如今是天天皆可補。臺灣進補俗語如---- 1.補冬補嘴空 穀雨(4月19或20日)補老母,立夏(5月5或6日)補老爸 2.氣由冬至開始 3.冬至進補,春天打虎 4.見頭三分補現在人營養充足,進補時也別補過頭哦﹗節目邀你一起討論,歡迎收聽。...more45minPlay
January 13, 2024臺灣十二生肖的故事台北水窗口工作室執行長 高傳棋 分享-----華人社會,甚至亞洲境內的許多國家或地區,大多除了會用「12支、12生肖」來紀年外,也會用此來除舊布新,以迎接新的生肖年到來。反觀,歐美西方各國,不論是從出生到後來預測每月、每年的運勢經常多會使用「12星座」;而東方華人社會則以會「12生肖、犯太歲」來看看自己新來年的運勢,甚至從出生、結婚,到死亡也多以自己生肖來作為「生辰八字、嬰兒取名、婚姻嫁娶選日、往生出殯入土」等重要人生階段,行事之前作為參考與抉擇之依據。每年歲末年終,世界各地華人社會,除了辦年貨準備過好年之外,也會傳送與當年生肖有關的吉祥話與祝福語,節目為你介紹,歡迎收聽。...more44minPlay
January 06, 2024「牽猴仔」?「抓猴」?民俗專家 陳平(陳宏津) 與你介紹-----臺語「牽猴仔」如果照字面上解釋是指牽線的媒介,早期是指以不動產買賣之居間或代理服務為其主要業務內容的中間人、掮客或介紹人,現在因不動產交易漸趨頻繁,鑒於社會實際需要,「牽勾(猴)仔」辦理不動產居間或代理服務部分轉型為公司型態,以房屋租售為營業內容,同時還要有證照、又稱不動產經紀人。其實過去有一說法是可以追溯至古時的一種表演,會由耍猴戲的人將猴子套著,用繩子牽引進場表演,這種牽猴人又稱「牽猴仔」,節目中與你分析介紹,歡迎收聽。...more45minPlay
December 30, 2023《1624》歌仔音樂劇 天王后同臺演繹史詩巨作歌仔音樂劇《1624》總顧問 / 臺中教育大學 林茂賢教授說,由文化部邀請傳統戲曲重磅演員參與的《1624》除了歌仔戲以外,還動員了京劇、豫劇、國樂、特技團等,把所有臺灣最好的團隊集合,「用臺灣的歌仔戲演臺灣的故事」。公元1624年是臺灣與世界相遇的起點,為回溯那段重要而相對陌生的年代,文化部精心策劃《1624》大型戶外歌仔音樂劇,將於明(113)年2月24、25日在臺南建城400年於臺南高鐵站旁盛大搬演。歌仔音樂劇《1624》集結金獎級鑽石陣容,由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小平擔任總導演,施如芳、蔡逸璇兩代戲曲編劇聯手,傳藝金曲獎得主周以謙、陳歆翰、郭珍妤,操刀音樂設計及編腔作曲,劇場影像魔術師王奕盛、燈光設計車克謙、舞臺設計陳慧、服裝設計邱聖峰,將共同施展視覺奇觀,以磅礡震撼的史詩級音樂劇,描繪臺灣島浮現於世界史扉頁的關鍵年代。...more45minPlay
December 23, 2023鶯歌陶瓷發展史臺藝大講師 陳平(陳宏津)分享---鶯歌陶瓷發展史鶯歌舊時稱為「鶯歌石庄」,源自於北面山脈屹立一塊鶯狀石而得名。臺北縣鶯歌鎮志有如下的記載:「在清朝光緒年間名為鶯歌石莊,因北面山脈斜坡翠嵐屹立一大岩石,其形似鶯,古稱鶯哥石,清代改稱鶯歌石」。台灣光復後正式命名為鶯歌鎮。早年鶯歌的尖山與鄰近的兔仔坑、大湳等地都出產黏土,鶯歌和周遭地區的煤礦與林木資源也十分豐富,容易取得製陶原料與燃料。鶯歌在交通上擁有縱貫線鐵路車站,早期也有輕便鐵道以及大漢溪航運,有利於產品運輸銷售。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鶯歌陶瓷產業的發展基石。中國泉州磁灶的吳姓家族在19世紀初期來到鶯歌的大湖一帶發展,開啟近世製陶文化。一起來認識鶯歌陶瓷發展史---...more45minPlay
December 16, 202312生肖童玩故事抵這繆思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高傳棋 分享12生肖童玩與展品「12生肖」是華人社會最普遍的民俗文化,人們從出生開始的很多習俗都跟牠們緊密相連。老松國小與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自即日起至113年1月21日止,在中心二樓特展室展出「12生肖的故事」特展。「12生肖的故事」特展共規劃5個展區,展出近百件各種與12生肖有關的物品。透過多元且深具庶民生活文化的各種國內外12生肖相關展品、圖文,以及萬華在地宗教廟宇、傳統產業、百年老店、新興文創等與12生肖相關的物質文化,共同呈現出「12生肖故事」的豐富多樣性面貌。負責規劃執行的繆思林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執行長高傳棋表示,位於中萬華艋舺西昌街青草巷與下崁興寧街,以及南萬華加蚋仔德昌街等巷弄裡的傳統青草店或蔘(中)藥房內,也可見到以12 生肖為名的藥材,諸如「鼠黏子(牛蒡子的別名)、牛膝、虎杖、菟絲子、龍膽草、蛇床子、馬勃、羊肝、猴棗、雞內金、狗脊、豬苓」等中藥材名稱,以及「粉萼鼠尾草、牛至、虎耳草、兔腳蕨、龍吐珠、蛇莓、馬兜鈴、羊奶埔、猴草、雞屎藤、狗尾草、水豬母乳」等傳統青草與香草名稱。一起來了解。...more45minPlay
December 09, 2023臺北三大民俗廟會 艋舺青山宮暗訪臺中教育大學 臺文系 林茂賢主任 分享介紹-----------每年農曆10月23為青山王聖誕日, 20、21日艋舺青山宮舉行轄區暗訪,22日進行盛大的的遶境活動,青山王暗訪與大稻埕霞海城隍祭典和保生大帝出巡並稱台北市三大民俗廟會!「暗訪」就是神明夜間巡視轄區,暗查民間隱情的宗教儀式。暗訪的主要目的在掃除危害地方的妖魔鬼怪,確保地方安寧;質言之,暗訪就如同現代的「一清專案掃黑行動」,民間俗信陰界孤魂野鬼只能在夜間活動,因此暗訪必須在夜間進行。擔任暗訪的神明都是類似人間刑事組、檢察官職位的神明執行任務,比如城隍爺、青山王(靈安尊王)或王爺之類的司法神;而媽祖、菩薩之類的神祇並不舉行暗訪。神明暗訪能否緝捕凶神惡煞我們不得而知,但對民眾卻有安撫心靈、祛除恐懼的功能,民眾將因暗訪儀式的進行而有安全感;因為掃黑之後社會治安總會有所改善,暗訪之後也比較不會被「沖煞」到,這種庶民驅災避邪的防衛心理,不是迷信可以解釋的。...more45minPlay
FAQs about 談天說地講臺灣:How many episodes does 談天說地講臺灣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63 episodes available.